内蒙古毛肉兼用细毛羊,也叫内蒙古细毛羊,产地是
内蒙古,毛用绵羊品种属性。
形态特征
内蒙古细毛羊公羊体重92kg左右,母羊体重46kg左右。公羊有螺旋形角,颈部有1~2个完全或不完全的皱褶;母羊无角或有小角,颈部有裙形皱褶。头大小适中,背腰平直,胸宽深,体躯长。被毛闭合良好,头毛着生至两眼连线或稍下,前肢至腕关节,后肢至飞节。
相貌特点
内蒙古
细毛羊耐粗饲,抗寒耐热、抗灾、抗病能力强。冬季刨雪采食牧草,夏季抓膘复壮快。在冬春适当补饲和正常年景的条件下,成年、幼畜保育率达9 5 % 以上。
产地与分布
内蒙古细毛羊是在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的典型草原地带由
美利奴羊、
高加索羊、新疆细毛羊等与蒙古母羊杂交育成的。产区处于内蒙古高原北部, 海拔为 1200~1500 米, 南高北低。境内东部多河流、湖泊。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为 0~3℃ ( 极端最低温- 34~- 40℃) , 年降水量为 200~400 毫米, 降雨集中在 6~8 月份 , 年蒸发量为 1500~2000 毫米, 无霜期为 100~120 天。农作物主要有小麦、莜麦、胡麻等。现在内蒙古细毛羊主要分布于内蒙古、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云南、江苏、安徽和黑龙江等地。
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
锡林郭勒盟正蓝旗、
太仆寺旗、多伦县、镶黄旗及
正镶白旗等地。该品种羊个体大,生产能力强,遗传性能稳定、体质结实、结构匀称。内蒙古细毛羊成年公、母羊平均体重为9 1 . 4 公斤和4 5 . 9 公斤,剪毛量分别为1 1 . 0 公斤和5 . 5 公斤, 净毛率为3 8 . 0 % ―5 0 . 0 % 。成年公羊毛长度平均为1 0 . 0 厘米以上, 母羊为8 . 5 厘米。羊毛细度6 0 ―7 0 支纱,其中以6 4 支、6 6 支为主。1 . 5 岁羯羊屠宰前平均体重为5 0 . 0 公斤, 屠宰率为4 4 . 9 % ; 成年羯羊屠宰前平均体重为8 0 . 0 公斤, 屠宰率为4 8 . 4 % 。
内蒙古细毛羊原名锡林郭勒盟细毛羊,是在锡盟生态条件下经多年培育而成的毛肉兼用型品种。一九七六年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正式命名。内蒙古细毛羊毛的品质良好,产肉性能高、遗传性稳定,在终年大群放牧条件下,具有很好的适应性,成年羯羊胴体重40公斤,净肉重34公斤,脂肪分布均匀适度,呈大理石状。
绵羊体重
成年公羊平均体重为92公斤
成年母羊为46公斤
剪毛量分别为11公斤和5.5公斤, 净毛率为38―50% 。
成年公羊毛长度平均为10厘米以上, 母羊为8.5厘米。羊毛细度60-70支纱,其中以64支、66支为主。
发展现状
内蒙古是中国
细毛羊主产区之一。2005年全区绵羊存栏5904.31万只,比2004年增加967.59万只。其中:细毛羊及改良羊存栏2039.81万只,半细毛羊及改良羊764.72万只,分别比2004年增加243.23万只和50.52万只。细毛羊及改良羊存栏占绵羊总数的34.54%;预计2005年绵羊毛产量9.53万吨,其中细羊毛总产量5.00万吨。分别比2004年增长10.57%和9.65%。细羊毛产量居全国首位,是全国细羊毛总产量的35%。
内蒙古细毛羊及细羊毛生产在全国同类产品的生产中占有重要位置。而且形成了比较稳定的种源基地和健全的服务体系及科技手段。
通过采取本品种选育和杂交改良的育种方法,培育出内蒙古细毛羊、
敖汉细毛羊、
鄂尔多斯细毛羊、中国美利奴细毛羊(科尔沁型)、
科尔沁细毛羊、兴安细毛羊、乌兰察布细毛羊和呼伦贝尔细毛羊等8个细毛羊新品种,数量分别达到150万、90万、130万、2万、30万、24万、8万、26万只,合计460万只。培育的细毛羊新品种和数量居全国首位。
细毛羊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内蒙古细毛羊等8个细毛羊品种已全部导入澳血,品种生产性能和羊毛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全区细毛羊平均污毛产量达4.0千克,平均净毛率40%以上,羊毛长度8.0厘米以上,羊毛主体细度60~64支(25.0~21.6微米)。有少部分核心群细毛羊生产性能和羊毛质量已达到或接近中等澳美水平。
建立了比较稳定的种源基地
全区现有国家级、自治区级以及盟市级种羊场30余处,现有基础母羊近15万只,年可向社会提供合格细毛种羊5000余只。品种主要有澳美型种羊、
中国美利奴羊、内蒙古细毛羊等品种。1998年以来,我区又相继从澳大利亚引进细型澳州美利奴种公羊200只(羊毛细度20微米以下),投放到重点细毛羊种羊场和细毛羊产区,为我区细毛羊质量提高特别是羊毛细化奠定了基础。
具有比较健全的服务体系和科技服务队伍
自治区已建成区、盟、旗三级家畜改良站、兽医站、草原站和乡(苏木)畜牧综合服务站,形成了自上而下的绵羊改良育种、疫病防治、饲草料生产体系。同时拥有一支由高校、科研和技术部门组成的专门从事绵羊改良育种、疫病防治、饲草生产的技术科技队伍。除了常规家畜人工授精技术外,已把
胚胎移植、体外受精等高新技术均应用于绵羊生产实际,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建立和完善了三大体系
内蒙古从1998年实施牲畜“种子工程”以来,全区基本形成了以原种场为龙头,由育种核心场、良种扩繁场、商品生产场为骨干的良种繁育体系;以旗县家畜改良站为重点,从乡镇苏木畜牧综合服务站和改良配种站点,到农牧民家畜改良配种员的良种推广体系也基本形成;基本健全了以各级种畜禽质量监测站为依托的种羊质量监测体系。通过建设和完善这三大体系,有效地促进了全区细毛羊的配种改良,种羊及羊毛的质量和生产性能明显提高。
机械剪毛及分级包装技术得到了推广应用
从1999年开始,自治区举办细毛羊品种及羊毛展示展销会,在展示展销种羊的同时,在全区细毛羊主产区推广应用机械化剪毛、分级除边、鉴定、分级等技术,按等级打包,为建立优质优价的种羊和羊毛市场奠定了的基础。
推行羊毛市场准入制度,建立规范交易法规
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
毛绒纤维质量监督管理办法》基础上,出台了《羊毛经营者市场准入制度》,对从事毛绒纤维经营者在收购、加工活动作出了具体规定,并对毛绒纤维经营者批量销售未经过加工的毛绒纤维也作出具体要求。全面推行羊毛经营者市场准入制度,有效提高了羊毛经营者的标准意识,相关标准也逐渐成为了经营者实现产销活动自觉遵循的质量规范。同时,内蒙古制定出台内蒙古自治区优质细羊毛“赛澳丝”地方标准(BD15/T459—2000),并获得国家商标局批准注册“赛澳丝”商标,为内蒙古自治区细羊毛与国际市场接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