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大臣
日本内大臣府
内大臣,日本内大臣府的长官,天皇侧近之辅弼重臣。内大臣府(ないだいじんふ)是战前日本设立的政府机关。在宫中辅佐皇帝、管理宫廷文书事务的政府机构。1885年创设,1945年废止,其长官是内大臣(日文:ないだいじん,英文:Lord Keeper of the Privy Seal of Japan)。
历史沿革
明治政府在1885年(明治18年)将太政官制改为内阁制度,由各司国务国务大臣(包括内阁总理大臣)组成内阁,同时在明治维新时废止的内大臣作为宫中的大臣职务被重新恢复,此外,作为其职掌的有司机构,新设立了内大臣府。令外官时代的内大臣简称内府(だいふ),为了区别于政府的内务大臣(内相),内大臣亦采用了“内府”的简称。
明治政府的内大臣,与宫内大臣、侍从长同属亲任官,是常年在天皇的侧近辅佐(常侍辅弼)的显要官职。具体职掌包括保管天皇御玺国玺,负责诏敕敕书及其他宫廷文书相关事务。此外,接受和上呈国民向天皇奉呈请愿书、根据圣旨处理相关事宜等,在侧近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他们的职责和权限、为天皇助言的范围,宪法学者并没有赋予明确的定义,这是非常模糊和抽象的。凡被委任者均基于与天皇的信赖关系,这也是一个特殊的职位。开始时,三条实美退任太政大臣而改任内大臣,其实质为礼遇和名誉性职务的意味很强。亲三条实美的尾崎三良就坚决反对三条就任,断言内大臣本身是华而不实的无用之长物。但这是三条让位于伊藤博文而入宫中的一种补偿方式。黑田清隆辞任后,三条实美以内大臣身份暂时兼任内阁总理大臣,即“三条暂定内阁”(看守内阁)。三条实美死后,侍从长德大寺实则兼任内大臣,直到明治天皇死去时。
大正天皇即位时,“新帝辅翼”成为重要的政治课题,前首相桂太郎公爵进入宫中任内大臣兼侍从长。短时间内,桂太郎又复任首相,便由皇族长老伏见宫贞爱亲王以“内大臣府出仕”的资格,执掌宫务数年。此后,元老和准元老级的政治家随着藩阀势力日益扩大和政局的波动相继被任命。内大臣的职务形态也从常侍辅弼演变为根据需要出仕宫中的形态。
昭和时代,宫内大臣牧野伸显汤浅仓平、宗秩寮总裁兼内大臣府秘书官长木户幸一等拥有宫务经验的官僚出身者依次登用为内大臣。日本元老的存在感进一步削弱,内大臣取代元老以主导“重臣会议”的形式作为奏荐后继首相(总理大臣辞职后的继任者的指名)的中心存在。内大臣与重臣们协商并听取意见,此外军队的统帅权相关事务上,侍立天皇之侧的内大臣也是获得情报的重要形式。因此成为宫中·府中(政府内和政局)遍及影响力的重要职务。
二战战败后的1945年(昭和20年)11月24日,联合国军最高司令官发布命令,内大臣和内大臣府被废止,原本管理御玺·国玺的职能转移至宫内府(宫内厅前身),侍从职也一并转移。
部门设置
内大臣府是宫内省的外局,内大臣统辖内大臣府(内大臣府官制第2条),内大臣就所部职员、叙位叙勋、进退相关事项移牒宫内大臣(内大臣府官制第3条)。
1907年,内大臣府官制(明治40年11月1日皇室令第4号)制定后的内大臣府,共计有工作人员11人,直至被废止。
内大臣
统辖内大臣府,承担天皇指令的责任。1人、亲任官。
当内大臣缺位时,由枢密院议长临时代理、侍立天皇身边。(例如:滨尾新、一木喜德郎)
秘书官长
掌理宫内的文书,充当天皇与内大臣之间的联络,有时比内大臣的作用还重要。1人、敕任官。
秘书官
文书的管理、庶务的分掌。3人、奏任官。
即属员,负责庶务。6人、判任官。
另外,还有作为临时性职务的内大臣府御用挂,内大臣府废止前,近卫文麿和佐佐木聪一被委任负责修改《大日本帝国宪法》
历代内大臣
参考资料
内大臣府.Weblio 辞书.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21 16:52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