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军
满洲国军部队
兴安军(日文:こうあんぐん)为管辖满洲国内蒙古族居住地域(兴安省、热河省等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满洲国军部队。兴安军与其他满洲国军部队多民族混成的状况不同,主要是由强征的蒙古族人组成(亦有以教官身分配属的日本人),部队也主要在草原地区活动。
事件发展
部队由草原居民编成之故,有着在冬季草原行军时极少落伍者、在夜间行动仍不失去方向感、擅长射击与马术等特色。以此特性由敌军背后突袭,以满洲国游击队身分活跃。
巴特玛拉布坦任司令,甘珠尔扎布任参谋长。同年底,兴安东分省和北分省也以当地民族武装为主成立了兴安东警备军和兴安北警备军,由绰罗巴图和乌尔金分任司令。
1933年,又以投日的东北军17旅李守信所部蒙古族官兵为主成立了兴安西警备军,乌古廷任司令。兴安警备军统称兴安军,是由蒙古人(包括达斡尔、鄂温克等族,当时泛称蒙古人)组成的伪满洲国正规军,总兵力约1万人。兴安军各部队均设有日本顾问,甚至直接由日本人任主官。
1934年7月,又在郑家屯成立了专门培养兴安军军官的兴安军官学校,校长由巴特玛拉布坦兼任。该校1938年迁往王爷庙,继任校长先后有甘珠尔扎布、郭文林、乌尔金。
1936年成立统一指挥四个兴安警备军的兴安军管区司令部,由巴特玛拉布坦任军管区司令,司令部驻郑家屯。其后,又从各兴安警备军抽调主力编成野战性质的兴安师,由巴特玛拉布坦兼任师长。
1939年夏,兴安师在中蒙边境的诺门罕战争中损失惨重,并且有大批官兵因厌战(蒙古人不打蒙古人)而逃离战场。战后,兴安师改编为第二师,由郭文林接任师长。
兴安军的终结
1940年,日伪又撤消兴安军管区和四个兴安警备军,改设第九、第十军管区。第九军管区负责兴安南、西二省警备,司令部驻通辽,司令官先后为巴特玛拉布坦、郭文林、甘珠尔扎布。第十军管区负责兴安东、北二省警备,司令部驻海拉尔,司令官先后为乌尔金、郭文林。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31 03:18
目录
概述
事件发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