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义飞鱼(Potanichthys xingyiensis)是亚洲境内发现最早的史前
三叠纪时期飞鱼化石标本,于2009年发掘于中国西南部地区,以发掘地点邻近的
兴义市命名。兴义飞鱼外形奇特,鼻部扁平。保存于
中国博物馆。
兴义飞翼鱼的体型结构与飞鱼十分相近,它在胸部两侧也有宽阔的
胸鳍作为“主翼”,此外在腹部还有一对较小的鳍可作为滑行时的“辅翼”。兴义飞翼鱼有一深分叉且非对称的尾鳍,下半叶明显比上半叶强壮。这种结构的尾鳍快速摆动可以产生强大的推力帮助其跃出水面进行滑行。
飞鱼的滑翔飞行能力是出自躲避掠食者攻击的需要,现代飞鱼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海洋,能够以45英里时速在海面上滑翔1300英尺。它们主要是躲避海豚、鱿鱼和大型鱼类等掠食者的攻击。
兴义飞鱼要比之前科学家发现的飞鱼最早化石样本早2700万年,之前的飞鱼化石样本发现于欧洲。考古学家发现的时期较晚的其它三叠纪飞鱼化石发现于奥地利和意大利境内,兴义飞鱼出现于二叠纪末期
物种灭绝事件之后的1000万年,此次地球物种灭绝事件导致95%物种消失。
作为迄今最早的水面滑翔脊椎物种,兴义飞鱼的发现支持了二叠纪末期
海洋生态系统恢复速度超过预计的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