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公磨刀节
湛江麻章区民俗
关公磨刀节——是为纪念关公的忠勇仁义兼且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一种民俗,该节历史悠久且富有特色,盛行于湛江麻章区太平镇东岸村,于2012年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文化传承
“关公磨刀节”是湛江麻章区太平镇东岸村民为纪念关公忠勇仁义,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一种民俗,历史悠久且富有特色,于2012年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该节日活动荟萃了民俗文化精髓,展现了民俗文化的无穷魅力,弘扬了优秀传统文化,营造了喜庆的文化氛围,是一场别开生面的民俗文化大餐,活动内容除了“关公磨刀”外还有宴请亲朋好友的大餐盛宴,该节日已成了东岸村的年例。
节日由来
民间信俗
每逢农历五月十三日,各地都举行关帝庙会祭祀关公,有的地方还举行关公磨刀节。关于“关公磨刀节”由来的传说,各地均有不同版本,反映了各地不同的风土人情、民间信俗。
农历每年五月十三日,通常处于夏至或小暑季节间的前后,正常的气候都有降雨的过程,气候不正常的年份亦有不下雨的。而民间称此日若下雨,便是“关公”在磨刀,其磨刀的用水从南门处降下凡间,下雨便是吉兆,雨越大越好,预示当年的光景必将“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倘若此日不下雨,则属不吉之兆,预示当年或许有“自然灾难肆虐”或许“社会动荡不安”的说法。长期以来,民间以此作为观察天气迹象和社会动态的参照物,并广泛流传为口头谚语。如今关公磨刀日已经是民间的传统节日,关公磨刀日也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
明代文学家袁中道,在《五月十三日玉泉道中》诗曾写道:“千山万山雨忽至,大珠小珠沸溪里。此是关公洗刀雨,沾身也带英雄气。”湖北当阳关陵也有一副对联,提及“五月十三”,上联是:“东拒孙吴,西定巴蜀,南镇荆襄,北吞曹魏,普天率土,只想那两朝八百”;下联是:“情怜兄弟,义重君臣,生全忠节,死显威灵,众姓皆知,共庆这五月十三。”
祭祀关帝
农历五月十三祭祀关帝,主流观点一般有两种主要的说法:
⒈一种说法是关帝诞辰
最早官方“专祀”农历五月十三日关帝诞,此为明世宗嘉靖皇帝为关公钦定的生日。《关帝志·祀典》称:“明嘉靖年间(1522一1566),定京师祀典,每岁五月十三日遇关帝生辰,用牛一、羊一、猪一、果品五、帛一,遣太常官行礼。四孟及岁暮,遣官祭,国有大事则告。凡祭,先期题请遣官行礼。”
一本专门记载清末至民国初年南京岁时节令民风民俗的书,《金陵岁时记》记载:“《续通考》汉寿亭侯关公庙五月十三日,遣太常寺官致祭。吾乡是日举行关帝会而以信局中人为盛。盖本《三国演义》之说,薄其忠义也。镖局、汇号及各会馆,平时率奉神像于堂。”
清代道光间苏州文士顾禄所著,记述苏州及附近地区的节令习俗,《清嘉录》中载:“十三日为关帝生日,官为致祭于周太保桥之庙。吴城五方杂处,人烟稠密,贸易之盛,甲于天下,他省商贾,各建关帝祠于城西,为主客公议规条之所,栋宇壮丽,号为会馆。十三日前,已割牲演剧,华灯万盏,拜祷维谨,行市则又家为祭献,鼓声爆响,街巷相闻。”
⒉另一种说法是关公磨刀节
祟祯二年(1629)《建关圣常平村祖茔祀田碑记》载:“四月初八日关圣受封之期,六月二十二日为诞辰,九月十三日为忌日,五月十三日为赛会”。
关羽生日,史书上没有确切的记载,因而传说不一。元朝将仕郎普颜花所撰《关王庙碑》,称关公六月二十三日生。冯少渠《关公祖系记》载:“侯以桓帝延熹三年庚子六月二十四日生。”解州常平里墓碑则称关帝诞生于延禧庚子六月二十二日,其子关平生于光和戊午五月十三日。
现今以六月二十四日为其诞辰,而将五月十三称为“关公磨刀日”。
《四川绵阳地区·德阳县新志》:“五月十三日为‘磨刀会’,俗谓关圣磨刀之辰,前后数日必有雨,以为验。各市村有庙像处,莫不演戏礼敬焉”。
《河南省周口地区·淮阳乡村风土记》:“五月十三日,关帝庙会赛祭。是日多雨,谓为关爷磨刀斩小妖之日。”
《锦州市·义县志》:十三日,俗谓关壮缪于是日单刀赴会,英雄出色之纪念日也。后壮缪成神,常于此日出巡。以是每逢旱年,人民谚语恒谓“大旱不过五月十三日”,此言常验。是日关帝庙亦有开香火会者。
关公磨刀节在明清时期就已经成为全国各地蔚为壮观、盛况空前的民间节日。
地方习俗
每年庆典的高潮部分是“关公磨刀”。只见身着古装的道士,挥舞着3米长,重60斤的“青龙偃月刀”,全场一片欢腾,掌声欢呼声此起彼伏。
之后,道士把偃月刀架在特制的磨刀石上,来回磨三遍,此时观众的情绪达到最高潮,喊声震天,其栩栩如生之状,令人仿佛回到了三国古战场,看到了当年气壮山河,所向无敌的关羽的英姿。礼毕,村民们都会争相沾一下“磨刀水”,祈求平安。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13 23:33
目录
概述
文化传承
节日由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