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
词典解释
共和:人名,亦作历史年号。西周厉王失政,国内乃推举共伯和(姓共,名和,爵位为伯)执政,至宣王立,中间十四年。
读音
gòng hé
英文
Gong He(人名)
词义
《汲冢纪年》:十二年,王亡奔彘。国人围王宫,执召穆公之子杀之。十三年,王在彘,共伯和摄行天子事。十四年,玁狁宗周西鄙。召穆公帅师追荆蛮,至于洛。二十六年,大旱,王陟于彘。周定公、召穆公立太子靖为王。共伯和归其国,遂大雨。
《清华简·系年》: 厉王大虐于周,卿李、诸正、万民弗刃于厥心,乃归厉王于彘,共伯和立。十又四年,厉王生宣王,宣王即位,共伯和归于宋。
庄子·让王》:古之得道者,穷亦乐,通亦乐。所乐非穷通也,道德于此,则穷通为寒暑风雨之序矣。故许由娱于颍阳,而共伯得乎共首。
鲁连子》:卫州共城县本周共伯之国也。共伯名和,好行仁义,诸侯贤之。周厉王无道,国人作难,王奔子于彘,诸侯奉和以行天子事,号曰『共和』元年。十四年,厉王死於彘,共伯使诸侯奉王子靖为宣王,而共伯复归国于卫也。
吕氏春秋·开春》:王者厚其德,积众善,而凤皇圣人皆来至矣。共伯和修其行,好贤仁,而海内皆以来为稽矣。周厉之难,天子旷绝,而天下皆来谓矣。
汉书·古今人表》:共伯和。
汉书注》:共,国名也;伯,爵也;和,共伯之名也。共,音恭。而《迁史》以为周召二公行政,号曰共和,无所据也。
诗地理考·共和》:“古史,共伯和者,厉王时之贤诸侯也,诸侯皆往宗焉,因以名其年,谓之共和,凡十四年。按《汲冢纪年》,共伯和干王位,故曰共和。”
2.《史记》认为:召公周公执政。
史记·周本纪》:“召公、周公二相行政,号曰‘共和’。”
史记正义》:“彘之乱,公卿相与和而脩政事,号曰共和也。”
《明正统论》:“昔周厉王之乱,天下无君,周公、邵公共行其政十四年,而后宣王立,是周之统尝绝十四年而复续。然为周史者,纪周、召之年谓之共和,而太史公亦列之于《年表》。”
《史记》的说法首先与多种先秦典籍相左,也与其后《汉书》相背。“孤证不立”,随着晋代《汲冢纪年》的发掘,人们更加相信,这可能是司马迁的错误记载。但这种错误说法已经广为流传。
2008年以来,随着《清华简·系年》的发掘整理,我们可以明确《史记》之说非是。
参考资料
共和.汉典.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04 15:57
目录
概述
读音
英文
词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