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经济学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13年甘肃公立法政专门学校时期设立的一年制政治经济预科,1939年8月,甘肃学院招收银行会计专修班,1940年7月设银行会计专修科,1941年6月添设政治经济学系及银行会计学系,1946年8月国立兰州大学成立时正式定名为经济学系。1998年6月,以经济学系为主,在校内联合多个系所,组建成立了经济管理学院。2004年3月设立经济学院。骆秀峰、刘天怡、李国杰、
史柳宝、许宗望、李宗植、
高新才、
郭爱君等先后担任系主任(院长)。
办学历史
1913年,开始招收政治经济预科班,设立政治经济科。
1939年8月,招收银行会计专修班。
1940年7月,设银行会计专修班。
1941年6月,添设政治经济学系及银行会计学系。
1946年8月,随国立兰州大学的成立,正式定名为经济学系。
1998年6月,以经济学系为主,组建了经济管理学院。
2004年,设立经济学院。
2007年6月,经济学基地班被批准为甘肃省级经济学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
2012年12月,应用经济学被评定为甘肃省级重点学科。
2013年,“西部地区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政策研究中心”被评定为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2014年12月,设立省级重大研究基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研究中心。
2017年,成立兰州大学县域经济发展研究院。
学科专业
学院有
经济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
金融学、
统计学、
金融工程等5个本科专业和1个经济学省级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拥有
理论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设有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区域经济学为国家重点学科、甘肃省重点学科。
组建经济研究所、社会经济发展研究所、西北人口研究所、西北综合开发研究所、金融研究所、数量经济研究所六个研究所;设立中小企业研究中心、社区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中心、中国区域竞争力研究中心三个非实体研究机构;成立兰州大学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研究中心、西部地区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政策研究中心两个省级重大、重点研究基地;建成县域经济发展研究院、区域金融研究院两个高校新型智库机构。其中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研究中心为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研究基地,2017年1月入选
中国智库索引(CTTI)名单。
师资力量
学院有专任教师51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16人,讲师23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8人,外籍教师1人。
学科建设
1987年,在硕士专业中增设西北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方向,培养硕士研究生。
1995年,专文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呈报《关于在研究生专业目录中增设区域经济学为二级学科的论证报告》,获得肯定和批准,并首先申请到区域经济学硕士学位授予权。
1998年,获得区域经济学博士学位授权,同年被评定为甘肃省级重点学科。
2002年,被评定为国家重点学科。
2003年,以区域经济学博士点为基础,获批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
人才培养
每年毕业本科生150人左右,分金融学、经济学、经济学基地班等专业。
每年毕业硕士生100人左右,分为学术硕士和专业硕士两大类。学术硕士有政治经济学、经济史、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数量经济学、金融学等专业;专业硕士设有金融专业。
每年毕业博士生10人左右,专业有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
科研情况
2001-2005年间,主持国家和省级科研项目25项,获省部级及以上奖项9项。
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前期专项:西部高寒湿地生态环境恢复机理与安全监控研究(110万,李自珍等);
科技部项目:中国西部省区社会与经济发展监测研究-甘肃、青海、宁夏项目区调查(340万,陈文江等);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西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三农”问题及对策研究(45万,聂华林等);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西部地区民族经济发展问题研究(11万,高新才等);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西北荒漠区绿洲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重建研究(12万,李自珍等);
国家发改委“十一五”规划重点招标项目:“十一五”期间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任务及政策取向研究(5万,高新才等);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青藏高原草原保护与特色经济发展研究(15万,张志良等)。
省部级及以上奖项包括:甘肃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3项;甘肃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5项;甘肃省高校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学院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