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兰州大学二级学院
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College of chemistry&chemical engineering,Lanzhou University)是兰州大学二级学院,为国家布局在西部地区化学化工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办学历史
化学化工学院的前身是1946年秋成立的国立兰州大学化学系。
1954年,化学系开始招收培养研究生。
1978年,经教育部批准成立兰州大学有机化学研究所。
1982年,兰州大学分析测试中心成立。
1985年,经国家教委批准,首批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兰州大学应用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1998年7月,在原化学系的基础上,与应用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有机化学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现代物理系放射化学教研室合并组建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2003年,兰州大学应用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名为功能有机分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根据2020年9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设有化学系、应用化学与精细化工系2个教学系,有化学、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功能材料和能源化学工程5个本科专业,实施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化学萃英班)。
师资力量
截至2020年4月,学院有专任教师有182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专职)4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6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3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国家突出贡献专家3人,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人,教育部跨世纪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7人,全国劳动模范1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2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三八”红旗手1人,全国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1人,甘肃省教学名师5人,博士生导师59人,教授75人,副教授68人,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甘肃省高校教学团队1个。
中国科学院院士(专职):涂永强严纯华李灿岳建民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涂永强、严纯华、厍学功、王为、张浩力、樊春安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涂永强、刘伟生、王为
教育部跨世纪人才:涂永强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许鹏飞、张浩力、厍学功、唐瑜、王为、周波、张海霞、姚小军、刘鹏、蒲巧生、樊春安、覃文武、卜伟锋、杨尚东、谢志翔、韩丙、汪宝堆
全国优秀教师:苏致兴
国家级教学团队:基础理论与实验能力双高型化学专业课程(2009)
甘肃省高校教学团队:基础化学实验I骨干教学团队
甘肃省教学名师:李炳瑞、马建泰、严世强、唐瑜、景欢旺
教学建设
根据2020年9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有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应专业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理科基地名牌课程4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1项,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甘肃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2个,甘肃省精品课程9门,甘肃省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甘肃省高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
2000年以来,学院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二等奖1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7项。出版教材20部,电子课件3套。
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化学、功能材料
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应专业:功能材料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化学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化学化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化学
国家级精品课程:《结构化学》
国家理科基地名牌课程:《结构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化工基础》
甘肃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
甘肃省精品资源共享课:《化工基础》
甘肃省高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配位化学》
甘肃省精品课程:《化工原理》《有机化学》《化工基础》《大学化学实验-基础化学实验Ⅱ》《分析化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高分子基础》
学科建设
根据2020年9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博士、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8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9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1个。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化学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化学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化学
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化学信息学、放射化学、药物化学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化学工程
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化学信息学、药物化学、应用化学、化学工艺
截至2016年3月,兰州大学化学进入全球1‰。2017年5月,化学学科首次进入世界排名前100。2017年9月,化学学科入选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国家级重点学科(二级学科):有机化学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根据2020年9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基金委首批建立“创新研究群体”1个,甘肃省重点实验室1个,甘肃省工程实验室1个,校级研究院3个。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有色金属催化剂开发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有机化学
甘肃省重点实验室:甘肃省有色金属化学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
甘肃省工程实验室:甘肃省化工催化工程实验室
科研成果
根据2020年9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6项,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全国科学大会奖8项。2014-2018年完成科研项目611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25项,包括重大项目1项,重大项目子课题2项,重点项目1项,重点项目(合作)2项,杰出青年基金1项,优秀青年基金3项 ,教育部各类基金30项,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110项,甘肃省科学基金和兰州市科技计划及城关区项目43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193项、横向课题110项。
根据2020年9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发表各类研究论文2031篇,其中发表在SCI收录刊物上的论文占95%。获省(部)级奖6项,国家发明专利100项, 实用新型专利12项。
根据2020年9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承担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67项(其中包括国家基金重点项目5项,杰出青年基金3项,优秀青年基金1项)、省市级项目19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37项、横向课题30项。
2018全球各大高校与科研机构自然指数排名中,兰州大学化学位列世界第47位,亚太地区第23位,全国高校第17位。
学术资源
根据2020年9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化学文献资料楼日常陈列外文期刊700多种10万多册,中文期刊400多种1.2万册,图书约4万册,学位论文约1000多册,教科书13万余册。
文化传统
院徽
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的院徽由两部分内容组成。
中间核心部位是兰州大学的“兰”字的拼音首字母“L”和“大学”的英文单词“university”的首字母“U”组成的图案,代表兰州大学。
中间的六边形图案是苯环,代表化学,被字母“U”从中贯穿,表示兰州大学对化学化工学院的关怀与领导贯穿与整个工作。整个图案代表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院训
团结、奋进、求实、创新
“团结”要以师生始终以学院发展大局为重,无条件紧密配合,以真诚温暖每一个心灵,以团队精神创建最优秀的集体。
“奋进”要求每位师生要不断学习,努力工作,事实始终拥有最先进的理念与科学文化知识。
“求实”要求每位师生脚踏实地,实事求是,永不弄虚作假。
“创新”要求每位师生我们的理念、思维方式、学习、研究要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径、环境等,以期获得最大效能。
先进事迹
实施教材建设精品战略。学院将教材建设作为专业建设的核心之一,实施教材建设精品战略,科学统筹,全面规划,重点支持和开展专业核心课程、实验类课程和特色专业选修课程教材建设工作。正确把握教学改革引起的教材体系、教材结构、教材形态和教学内容的不断变化,用发展的理念支持教师开展教材建设研究,将教学研究结果呈现于教材建设中。教材建设成效显著。学院不断完善教材建设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教材建设的积极性,持续推进教材建设,建设成效显著。2004 年以来出版教材 28 套,呈现高水平、多样化和分层次的特点,保证了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人才培养的教材需要。不断完善教材选用审核机制。加强教材选用的政治导向和“精品意识”,强化教材选用管理,使高质量教材和反映学科发展前沿的教材得到及时选用,确保教材的先进性和适用性。实现了教材选用、质量跟踪和信息反馈等环节质量管理的全覆盖,切实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所获荣誉
2021年9月26日,荣获全国教材建设先进集体称号。
现任领导
参考资料
学院简介.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历史沿革 - 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师资队伍.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25 11:03
目录
概述
办学历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