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纯华,男,汉族,1961年1月出生于上海,江苏
如皋人,无机化学家。198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北京大学博士,教授,
中国科学院院士,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第八届理事会副会长。
人物经历
1978年7月,毕业于上海川沙县中学(现
上海市川沙中学)
1982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85年7月和1988年1月先后获该校理学硕士和博士学位。
1988年2月,
北京大学化学系讲师(1988年)、北京大学副教授(1989年)、北京大学教授(1992年),任北京大学稀土材料化学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北京大学-
香港大学稀土生物无机和材料化学联合实验室主任,北京大学党委组织部部长。
201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化学部院士。
2013年11月,历任北京大学副教务长、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党委组织部部长。
2017年12月—2024年9月,任
兰州大学校长(副部长级)、党委副书记。
职务任免
2024年9月27日,国务院任免国家工作人员,免去严纯华的兰州大学校长职务。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严纯华主要从事稀土分离理论、应用及稀土功能材料研究。发展了“串级萃取理论”,实现了中重稀土串级萃取工艺参数的准确设计,实现了高纯重稀土的大规模工业生产;提出了“联动萃取工艺”的设计和控制方法。建立了稀土纳米晶的可控制备方法,系统研究了“镧系收缩”效应对稀土纳米晶的结构影响规律;发现稀土晶发光主要受到表面晶格对称性破损控制,实验上率先证实了CeO2对CO的催化活性与其外露晶面有关的理论预测;实现了不同结构与组成的稀土氟化物纳米晶的多色上转换发光。
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两次(2011年,第一完成人;2006年,第二完成人)和三等奖(1987年,第三完成人)、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9年,第一完成人)和三等奖(1991年,第二完成人)。
据2018年3月兰州大学官网信息显示,严纯华参加编写了《稀土》等学术专著,先后发表论文250余篇,获国家专利11项,研究成果两次被收入《中国百科年鉴》(1986、1992)。
论文发表
J. Zhang, L. D. Sun, C. S. Liao, C. H. Yan*, “A simple route towards tubular ZnO”, Chem Commun., 3, 262-263 (2002).
Z. G. Wei, L. D. Sun, C. S. Liao, C. H. Yan*, “Fluorescence intensity and color purity improvement in nanosized YBO3:Eu”, Appl. Phys. Lett. 80, 1447 (2002).
J. Zhang, L. D. Sun, H. Y. Pan, C. S. Liao, C. H. Yan<*, “ZnO nanowires fabricated by a convenient route”, New J. Chem., 26(1), 33 (2002).
人才培养
通过科学研究,可以掌握很多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和技术技能。经过科学系统训练的人,当他面对一个复杂问题的时候,他理出头绪的能力会比没有受过训练的更高。这就是个人能力的提升。
通过研究实践,能够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让自己更加明确自己的特长和不足。
一名教师仅仅传授科学知识是不够的,还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通过课堂内外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向学生传达做人、敬业的精神。
截至2016年,严纯华已经培养超过40名博士、11名硕士。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兼任《中国稀土学报》、J. Rare Earths主编,Inorganic Chemistry (ACS,美国)、《结构化学》、Frontiers of Chemistry in China、Chemistry of Materials (ACS,美国)、ChemistryOpen (Wiley)、RSC Advances (RSC, 英国)等刊物的副主编、编委或顾问编委等,同时兼任中国科协全委会委员、中国稀土学会和有色金属学会副理事长等。
第十二届、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甘肃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第八届理事会副会长,甘肃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兰州大学原校长、党委副书记。
人物活动
2021年12月10日,出席第六届“一带一路”国际青年论坛暨2021“一带一路”高校联盟论坛并致辞。
人物评价
在严纯华身上,看到了一个儒雅平和的大学校长形象。(人民政协网评)
对名利的淡泊与对祖国的责任心、对事业的使命感、对青年一代的关爱融合在一起,铸就了这位北大人的风骨。就是本着这种虚怀若谷、永远追求真理的内心境界,严纯华一次次不断地超越自我,攀越了一个又一个的人生高峰。(江西教师网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