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文化》是
凤凰出版社2001年10月1日出版的图书。论及六朝的历史地位,或以为六朝是我国历史上黑暗的时期,战乱相寻,政治腐败,割据偏安,国运短促,因而轻视它。这种看法,由来已久,却是片面的。
中国历史上,孙吴、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习惯上称为
六朝。六朝的都城,除孙吴一度在武昌、萧梁一度在
江陵外,绝大部分时间在今南京市(孙吴称
建业,东晋南朝称
建康)。
六朝的历史,十分重要、复杂;六朝历史的研究,近几年来,已得到学界的重视乃至社会的关心。以江苏来说,自从建设“文化大省”的奋斗目标提出以处,省及南京市的各级领导,省市相关科研部门,都已认识到六朝研究的重要性:1997年,南京博物馆建成“
六朝风采”大型陈列;1998年,“六朝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宁隆重召开;1999年,分别由省社科院、市方志办牵头的多卷本《江苏通史》、《
南京通史》开编,其中“六朝”是一个关健部分。又《南京社大学学报》、《南京师范专科学校学报》开设“六朝研究专栏”,《
江苏社会科学》、《
江海学刊》已有间识地组织有关六朝研究的稿件;江苏省社科联更以
吴文化、汉文化、六朝文化为江苏三大历史文化,拟组织全省的专家学者,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研究,以期形成特色。六朝研究在今后将成为政府支持、学界重视、社会关心的热点,可以预见。
在中国历史上,孙吴、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习惯上称为
六朝。六朝的都城,除孙吴一度在武昌、萧梁一度在
江陵外,绝大部分时间在今南京市(孙吴称建业,东晋南朝称
建康)。
六朝的历史,十分重要、复杂;六朝历史的研究,近几年来,已得到学界的重视乃至社会的关心。以江苏来说,自从建设“文化大省”的奋斗目标提出以后,省及南京市的各级领导,省市相关科研部门,都已认识到六朝研究的重要性:1997年,
南京市博物馆建成“
六朝风采”大型陈列;1998年,“六朝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宁隆重召开;1999年,分别由省社科院、市方志办牵头的多卷本《江苏通史》、《
南京通史》开编,其中“六朝”是一个关键部分。又《
南京大学学报》、《南京师范专科学校学报》开设“六朝研究专栏”,《
江苏社会科学》、《
江海学刊》已有意识地组织有关六朝研究的稿件;江苏省社科联更以
吴文化、汉文化、六朝文化为江苏三大历史文化,拟组织全省的专家学者,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研究,以期形成特
、 在这样的形势下,《六朝文化》一书的推出,可谓正值其时,可喜可贺。2000年6月2日,由
茅家琦、筒修炜、
罗宗真、魏良瞍、
卞孝萱组成的评审委员会,对《六朝文化》书稿作出了如下的鉴定意见
由江苏省社科联委托省
六朝史研究会承担组织和研究的课题——《六朝文化》一书初稿经过两年的努力,现已基本脱稿。评审组成员在认真审阅讨论后,一致认为《六朝文化》书稿的作者对六朝历史文化确有深刻的理解,他们在充分吸收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颇多心得与创见。该书稿的基础研究涵盖面广,作者力求重新展现六朝思想文化各领域的光彩夺目、清新独特的风貌,进而揭示六朝文化深层次的规律和辉煌灿烂的历史地位。评审组十分赞赏书稿由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两部分组成,体例上极富创新意识,充满时代气息和鲜明的江苏地方特色。全部书稿充分体现了史学研究“古为今用”的方针和当代史学的发展趋势。此外也能反映最新考古成果,坚持考古资料与文献资料相结合;注意把高雅文化研究与世俗文化研究相结合。总之,《六朝文化》是一部具有相当理论深度,材料翔实,学术水平居于全国前沿的成功之作。它是我省社会科学工作者在为两个文明建设中产生的优秀成果。这是对《六朝文化》书稿的恰当评价,本人完全同意。今承项目主持人约我作序,下面概略地谈谈我对开展六朝研究的几点思考,权作“代序”。谈这几点思考,意在两方面。一方面,六朝研究中存在着一些似是而非的观点,需要澄清;另一方面,
六朝研究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有待努力的方向,不揣浅陋,借此机会提出来,供大家参考。一、正确看待六朝的历史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