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浮来
明朝官员
公浮来(1569-1619),又名公鼒,字敬与,号浮来,明朝后期山左诗坛的主盟人物。
主盟人物
工部主事
公浮来出生于明朝后期著名的江北文学世家和诗书衣冠巨族蒙阴公勉仁-公鼐家族,公浮来(公鼒)是明朝山左诗坛后期主盟,与王象春、冯琦齐名,其兄公鼐更是明朝万历前期山左诗坛的旗帜和领袖人物。 隆庆三年(公元1569年)九月二十九日亥时生,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十月二十一日子时卒,年五十一岁。
公鼒博学工书,文章雄瞻,少与兄宗伯(古代的尚书侍郎亦称大宗伯、少宗伯,此指公鼐)齐名,屡困公车(公车之意为“举人”的意思);晚滞冷署睹封疆之渐壤、悼门户之相持,悲天悯人之感,往往与诗文发之, 著有《小东园》诗集十二卷,《千金裘》四卷,诗谈一卷,圃谈一卷。
文坛主盟
据清《蒙阴县志》载:公鼒“天性英敏,走笔千言,博学善书,名垂京师”。
公浮来(公鼒)是明朝山左诗坛后期主盟人物,与王象春、冯琦齐名,其兄公鼐更是明朝山左诗坛的旗帜和领袖人物。
公浮来与明朝著名诗人王象春交游深厚,是挚友。出生于江北文学世家和官僚世家的公鼐公鼒王象春等人与当时著名诗人钱谦益钟惺、文祥凤等人交游密切。
天启初年,王象春《公浮来小东园诗序》云,公鼒作诗,旨在“重开诗世界,一冼俗肝肠”(88),既批判“齐气”空言豪情壮语,忽略抒情写韵,也批驳“楚风”一味放纵自我,任情自适。王象春试图避开齐楚,探讨一条诗歌新路径:“世界中备四大宗:曰、曰、曰,而益之曰。”他将深受禅学影响的楚风与以儒学为根基的齐气融合为一,其潜在的诗论信息是直接启发了后来王士祯的“神韵”诗学观。
诗文作品
据清《蒙阴县志》载:公鼒“天性英敏,走笔千言,博学善书,名垂京师”。
著有传奇(剧本)《千金裘》、诗文辑《小东园集》三十卷,今搜集到的诗文仅有七十篇左右。 公鼒作为明朝后期山左诗坛的主盟人物,其绝大多数诗文作品已经散佚、失传。这对于山左诗坛的有关研究和作为当朝才子的公浮来本人来说,亦为遗憾。
晚明山东著名才子公鼒(公浮来)论明代诗坛:“为君历代选宗工,前称弘正后嘉隆”。
明朝后期,山左诗坛主盟人物公浮来、王象春主张“重开诗世界,一洗俗肝肠”,纵横奔放,高古雄浑,同时不乏浑厚雅正,盛唐气韵由此复现。影响之大,致使张扬“楚风”的公安派领袖袁中道也不得不惊叹于风靡全国的这一诗坛景观,其《阮集之序》云:“国朝有功于风雅者,莫如历下。”公鼒追随七子,但并未回护七子的缺失,“七子以大声壮语,笼罩一世,使情人韵士尽作木强”。以七子为宗的公浮来、王象春等便试图在创作中折中齐楚。
王象春公鼒《公浮来小东园诗序》云:
公鼒作诗,旨在“重开诗世界,一洗俗肝肠”,既批判“齐气”空言豪情壮语,忽略抒情写韵,也批驳“楚风”一味放纵自我,任情自适,折中齐楚,游刃而有余。
万历后期的公浮来诗词中,更多的是对社会现实的描述,由于公浮来长期“待诏金门,沉沦冷署”,做官伊始,长期在明朝内阁抄写“诰文”、“邸抄”,阅尽明朝官场政治世态炎凉,出身于著名馆阁世家的公浮来,十分关心国事,他“丁国家之多难,伤时事之日非,忧天逐日之感,往往以诗文发之。”公浮来早年的诗,对于国事多有评论,有时直指当朝皇帝,笔锋尖锐,无所顾忌。
公浮来博学工书,文章雄瞻,少与兄长宗伯(古代的尚书侍郎亦称大宗伯、少宗伯,此指公浮来之兄长公鼐)齐名,屡困公车(公车之意为“举人”的意思);晚滞冷署睹封疆之渐壤、悼门户之相持,悲天悯人之感,往往与诗文发之,著有《小东园》诗集十二卷,《千金裘》四卷,诗谈一卷,圃谈一卷。
公鼒淑人吴氏,副室赵氏,公鼒四子,长子、次子未立子嗣,次子文候公著有《潜园集》留世,三子苏公遇害于傅家砦,四子崇桢十五年遇兵被虏,下落不明,惟三子苏公留有后代,其淑人高氏携十余岁孤儿依外家以居,即长藩公。长藩公二子(长)载声公曾捐田百亩为学社、膏火资,载声公三子华瞻公弱冠即秉家政,勤俭忠厚,家日起。而人戴德面斥人过,无不心折,每教子弟知物力艰难,人情甘苦,朝庭举乡饮礼酒,邑令延公介宾,观者谓齿德兼隆,洵无愧云,自浮来公以下数世皆葬河东。载声公三子华瞻公置祭田九十余亩,春秋时享凡下庄、黄山、苏家堠、桃花沟、城子,南松林,自浮来公推暨者咸祀无缺,盖不独华瞻公之孝思,亦足徽浮来公之遗泽焉。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0-27 17:39
目录
概述
主盟人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