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媒体
媒体领域术语
公民媒体(citizen media, citizen-based Media, citizen-produced media),亦称另类媒体(alternative media, 另译替代性媒体、小众媒体)、地下媒体(underground media)、激进媒体(radical media)、社区媒体(community media,另译社群媒体)、社群媒体(social media)、我群媒体(we media)。不同的名称,凸显公民媒体的不同特征,但共同指出其核心精神:“公民媒体是由非专业记者的个别公民所产制的各种媒体”(维基英文版)、“对抗或弥补传统社会大众媒体的报道内容、传达出自主多元的观点或意见”(敦诚,1991朱松林,2005 Bowman & Wills,2003 Gillmor,2005)、“广义来说,只要是一般大众而非专业媒体组织所产制的媒体,均属公民媒体”。《哥伦比亚新闻评论》(Columbia Journalism Review)认为,强大的公民媒体可带动强大的民主政治。(Strong press, strong democracy.)
1.定义
公民媒体堪称21世纪以来最具意义的新媒体现象。美国皮优研究中心(PewResearchCenter)每年针对美国新闻媒体现况进行全面调查,2007年首次将公民媒体列为专节,并将公民媒体分成几类:部落格(blog)、影片分享和社群网站(videoandsocialnetworkingsites)、维基百科系列(Wikipedia)、公民新闻网站(citizenjournalismsites)、公民新闻聚合网站(citizenaggregatednews)、以传统媒体为基础的公民媒体(legacy-basedcitizenmedia)。
2.分类
部落格(blog)
部落格(blog)可逐渐发展成个人新闻台,有些传统的新闻媒体会积极和记者或作家的个人部落格合作,在新闻媒体的网站加入部落格的连结,例如台湾的联合报网站设有“社群互动”、自由时报设有“blog”、中国时报设有“部落格”等,也有网络公司直接成立部落格的汇集网站,例如PChome的个人新闻台。知名的部落客可发挥新闻影响力,例如张大春、鸿鸿、柯裕棻等。
影片分享和社群网站(videoandsocialnetworkingsites)
影片分享网站(videosites)可免费注册上传短片,开放短篇留言互动,一般读者不需注册和付费即可浏览短片,最典型的实例为Youtube和Metacafe。社群网站(socialnetworkingsites)可免费注册个人的多媒体网页,开放注册会员彼此联系和浏览,隐私管理较严密,除非注册者公开个人资讯,否则一般读者未经注册或同意,可能无法互相浏览,最典型的实例为facebook和Twitter。
维基媒体基金会系列(Wikimedia)
维基媒体基金会旗下已发展成一系列公民媒体,包涵维基百科(Wikipedia)、维基词典、维基语录、维基教科书、维基共享资源、维基新闻、维基物种、维基文库、维基学院计划等。所有的计划中,只有维基共享资源的完整度堪与维基百科媲美。
公民新闻网站(citizenjournalismsites)
公民新闻网站(citizenjournalismsites)由一般公民生产原创的新闻内容,常利用公民新闻学、公共新闻学、或协作新闻学的原理来制作新闻。例如台湾的小地方—台湾社区新闻网、生命力新闻、玉山公民网、台湾好生活电子报、台湾环境资讯中心、苦劳网、莫拉克独立新闻网、新头壳newtalk、漂泊新闻网、iReporter、公共电视培养的Peopo、WEnews、等。香港的牛博网(今称独立媒体)等。
公民新闻聚合网站(citizenaggregatednews)
公民新闻聚合网站(citizenaggregatednews)是指不生产原创内容,主要推动新闻投票、评等、讨论等网站,例如Digg,Reddit,Topix等。
以传统媒体为基础的公民媒体(legacy-basedcitizenmedia)
以传统媒体为基础的公民媒体(legacy-basedcitizenmedia)是指传统媒体网站设有公民发表的平台,例如联合报网站设有“社群互动”、自由时报设有“blog”、中国时报设有“部落格”。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23 08:45
目录
概述
1.定义
2.分类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