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约公元前280一前233年)战国晚期韩国人(今河南新郑,新郑是郑韩故城),韩王室诸公子之一,《史记》记载,韩非精于“刑名法术之学”,与秦相李斯都是荀子的学生。韩非因为口吃而不擅言语,但
文章出众,连李斯也自叹不如。他的著作很多,主要收集在《韩非子》一书中。韩非是战国末期带有唯物主义色彩的哲学。
韩非的书流传到秦国,为
秦王嬴政所赏识,
秦王以派兵攻打
韩国相威胁,迫使韩王让韩非到秦国为其效力。
韩非在秦国倍受重用,引起了秦朝
李斯的妒忌,李斯、
姚贾在秦王面前诬陷韩非,终因他是
韩国宗室,未得信任,将其投入监狱,最后逼其自杀。
公元前233年,秦将
樊於期叛逃至
燕国后,
太子丹的师傅鞠武害怕秦国以此借口攻燕,便策划送樊於期到头曼那里,利用熟悉秦国虚实的樊於期结连
匈奴攻秦。鞠武的长远计划是联合关东六国与
匈奴结盟一同对抗战国末期的超级大国秦国,如果不是
燕国高层与头曼往来频繁且默契的话,鞠武哪敢出此建议,因为一旦事泄更会引起秦国的猛烈报复。可惜性急的
太子丹等不得这种长远之计凑效,他决定派出荆轲刺杀自己的童年好友
嬴政,为了能够解除嬴政的戒备,荆轲提出要携带两样礼物:
樊於期的人头和
燕国督亢地图(
割地求和)。《史记》中记载
樊於期得知后毅然自刎,不过也可能是传说中的“被”自杀……总之头曼是没有等到自己的这位中原客人,而
嬴政在逃过刺杀威胁后更以
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统一六国。
秦国撕毁与
李牧签署的和平盟约,东出太行山,攻占赤丽、
宜安(今河北省蒿城市西南),赵军十余万大军在秦军
摧枯拉朽修的攻势下节节败退,秦国军队势如破竹,矛头直指赵国国都邯郸。国家生死存亡的重要关头,
李牧再次受命于危难之中,率大军由雁门关紧急南下阻击秦军。
李牧首先避开秦军的锋芒,在
宜安外围安营扎寨,仍然采用对付
匈奴的固有战略,在保持高度警惕的同时,拒不出战,力争在僵持中寻找最佳战机。
李牧识破了
桓齮的战术,不仅不去解肥下之围,反而趁秦军进攻肥下,大营空虚之时,出其不意地偷袭了桓齮的大营。原本设计在肥下围歼李牧的
桓齮不得不回师自救。也就是在
桓齮回师自救的路上,
李牧派出两路大军,一路正面诱敌深入,另一路大军则埋伏在战略制高点,待桓齮主力进入伏击圈之后,两路大军突然合围,桓齮率领的十余万秦军被李牧一举歼灭。
桓齮精心设计的诱敌之计,最终被
李牧反利用,成为自己的掘墓人。
秦王政十三年,秦军在平阳大败赵军。十四年初,秦将
桓齮又率军东出上党,越太行山深入
赵国后方,攻占了赤丽、
宜安(今河北葶城西南),对赵都邯郸构成严重威胁。
赵王迁急命北部边防名将
李牧为将军,率所部南下,指挥全部赵军抗击秦军。
李牧率边防军主力与邯郸派出的赵军会合后,在
宜安附近与秦军对峙。他认为秦军连续获胜,士气甚高,如仓促迎战,势难取胜。遂采取
筑垒固守,避免决战,俟敌疲惫,伺机反攻的方针,拒不出战。
桓齮认为,过去
廉颇以
坚垒拒王龁,今天
李牧亦用此计;秦军远出,不利持久。他率主力进攻肥下,企图诱使赵军往援,俟其脱离营垒后,将其击歼于运动之中。
李牧洞悉敌情,不为所动。当赵将
赵葱建议救援肥下时,他说“敌攻而我救,是致于人”,乃“兵家所忌”。秦军主力去肥后,营中留守兵力薄弱;又由于多日来赵军采取守势,拒不出战,秦军习以为常,疏于戒备。
李牧遂乘机一举袭占秦军大营,俘获全部留守秦军及辎重。
李牧判断
桓齮必将回救,遂部署一部兵力由正面阻击敌人,将主力配置于两翼。当正面赵军与撤回秦军接触时,立即指挥两翼赵军实施钳攻。经激烈战斗,10万余
秦军,全部被歼。
桓齮仅率少量亲兵冲出重围,畏罪逃奔
燕国(一说被杀)。
李牧被封为武安君。
公元前233年冬天,
马其顿亚历山大大帝进兵亚细亚,一到弗尼吉亚城便马不停蹄率部径望朱庇特神庙奔去。原来该庙完好地保存着几百年前戈迪亚斯王系的一个复杂的绳结,谁能解开此结就能成为亚细亚王。但每年许多人试解此结均无功而返。亚历山大一行面对此结也不知从何处着手,只见他拔出战剑,一剑把绳结劈成两半,难解之结就这样轻易解开了,亚历山大也当上了亚细亚王。这就是伟大的
亚历山大大帝的传说。
韩王纳地效玺,请为籓臣,使韩非来聘。韩非者,韩之诸公子也,善刑名法术之学,见韩之削弱,数以书干韩王,王不能用。于是韩非疾治国不务求人任贤,反举浮淫之蠹而加之功实之上,宽则宠名誉之人,急则用介胄之士,所养非所用,所用非所养。悲廉直不容于邪枉之臣,观往者得失之变,作《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五十六篇,十馀万言。
王闻其贤,欲见之。非为韩使于秦,因上书说王曰:“今秦地方数千里,师名百万,号令赏罚,天下不如。臣昧死愿望见大王,言所以破天下从之计。大王诚听臣说,一举而天下之从不破,赵不举,韩不亡,荆、魏不臣,齐、燕不亲,霸王之名不成,四邻诸侯不朝,大王斩臣以
徇国,以戒为王谋不忠者也。”王悦之,未任用。李斯嫉之,曰:“韩非,韩之诸公子也。今欲并诸侯,非终为韩不为秦,此人情也。今王不用,又留而归之,此自
遗患也。不如以法诛之。”王以为然,下吏治非。李斯使人遗非药,令早自杀。韩非欲自陈,不得见。王后悔,使赦之,非已死矣。
扬子《法言》曰:
或问:“韩非作《说难》之书而卒死乎说难,敢问何反也?”曰:“《说难》盖其所以死乎!”曰:“何也?”“君子以礼动,以义止,合则进,否则退,确乎不忧其不合也。夫说人而忧其不合,则亦无所不至矣。”或曰:“非忧说之不合,非邪?”曰:“说不由道,忧也。由道而不合,非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