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825年,乙巳年(蛇年);唐宝历元年;南诏保和二年;吐蕃彝泰十一年;日本天长二年;渤海国建兴七年。本年发生了改元宝历、武宁军乱、东受降城移置绥远烽南、谏官弹劾崔元略父事宦官、李愿卒等历史事件。
历史纪事
改元宝历
宝历元年(八二五)正月七日,敬宗亲祀昊天上帝于南郊。礼毕,临丹凤楼,宣诏大赦天下,改元宝历。
武宁军乱
宝历元年(八二五)九月廿七日,武宁(今江苏
徐州)节度使王智兴上奏,称大将武华等四百人密谋作乱,皆斩。
敬宗幸骊山
敬宗欲游骊山温汤,左仆射李绛,谏议大夫张仲方屡谏不听。拾遗张权舆伏紫宸殿下叩头谏曰:“昔周幽王幸骊山,为犬戎所杀;秦始皇葬骊山,国亡;玄宗宫骊山而禄山乱,先帝(穆宗)幸骊山,享年不长。”敬宗曰:“骊山如此 之凶,我宜一往以验其言。”十一月,敬宗幸骊山温汤,即信日还宫,谓左右曰:“彼叩头者(指张权舆)之言,安足哉。。
东受降城移置绥远烽南
东受降城(今内蒙托克托南)滨临黄河,屡为河水摧坏,振武(今内蒙
和林格尔西北)节度使
张惟清奏请移置于绥远烽南。宝历元年(八二五)十月十八日,东受降新城筑成。
以刘从谏袭昭义留后
宝历元年(八二五)八月十日,昭义(今山西
长治)节度使刘悟卒,遗表以其子刘从谏为昭义留后。从谏发丧,派人以重金贿赂宰相李逢吉、神策中尉王守澄,请求朝廷任命。朝廷接到刘悟遗表,左仆射李绛等人认为,昭义与河朔割据藩镇不同,不可许其世袭,建议速派人为节度使,安抚军心,调刘从谏为外地刺史。但李逢吉、王守澄商议已定,十二月三日,诏以刘从谏为昭义留后。刘悟军政烦苛,从谏宽厚,众颇附之。
文化纪事
宝历元年(八二五)二月八日,浙西(今江苏镇江)观察使李德裕奏献《丹扆六箴》:其一为《宵衣》,规劝敬宗视朝希晚;其二为《正服》,规劝服用乖异;其三为《罢献》,规劝征求玩好;其四为《纳诲》,规劝侮弃忠言;其五为《辨邪》,规劝信任群小;其六为
《防微》,规劝游幸无常。敬宗命翰林学士韦处厚优诏作复。
杂谭逸事
牛僧孺出任武昌军节度使
宰相牛僧孺以敬宗荒淫奢侈,信用左右小人,而又惧怕得罪,不敢言事,因上表求外任。宝历元年(八二五)正月十一日,敬宗命于鄂州(今湖北
武汉)特置武昌军,以牛僧孺为武昌军节度使。
李愿卒
李愿,陇右临洮(今甘肃临潭)人,中唐名将李晟长子。长庆四年(八二四),起复为河中节度任,贿赂权臣。宝历元年(八二五)六月病卒。
宝历元年(八二五)七月十二日,诏盐铁使王播运木材至京,造竞渡船二十艘,供宫内使用。计其费用,约当转运使半年官费,谏议大夫张仲方等极力谏阻,诏改造十艘。
谏官弹劾崔元略父事宦官
宝历元年(八二五)七月,谏官上奏,言京兆尹崔元略父事内常侍崔潭峻。廿五日,元略迁为户部侍郎。
诏度支进铜、金簿修清思院等殿
宝历元年(八二五)七月,诏度支进铜三千斤、金簿十万翻,修清思院新殿及升阳殿图障。
刘悟卒
刘悟,原平卢军节度使
刘正臣孙。宝历元年(八二五)八月卒于任。
遣中使往湖南等地采摘仙药
宝历元年(八二五)八月,道士
刘从政对敬宗言有长生不老之术,请派人往各地访求异人,采摘仙药。十八日,敬宗遣中使赴湖南、江南、以及天台山(今
浙江)采仙药,以从政为光禄少卿、号升玄先生。
敕度支往河东等地买耕牛
宝历元年(八二五)十二月三十日,唐廷以京畿耕牛缺乏,敕度支派人赴河东、振武(今内蒙和林格尔西北)、灵州(今宁夏
灵武西南)、夏州(今内蒙
白城子)等地买耕牛一万头,分给畿内贫下百姓。
蒋防贬汀州刺史
宝历元年(八二五),蒋防贬汀州(今福建
长汀)刺史,后改任连州(今广东
连县)刺史。蒋防,唐传奇作家,字子徵(一作微),义兴(今江苏
宜兴)人,生卒年不详。由李绅、元稹荐于朝廷,作有传奇
《霍小玉传》等。
新罗王子金昕来朝
宝历元年(八二五),新罗国王子金昕来长安朝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