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角科
八角目下的一科
八角科(Illiciaceae)指的是双子叶植物纲木兰亚纲八角目的一科。常绿小乔木或灌木。单叶互生、有时聚生或假轮生于小枝的顶部,无托叶。花两性,辐射对称,单生或有时2-3朵聚生于叶腋或叶腋之上;花被片多数,数轮排列,常有腺体,无花萼花瓣之分;花托扁平。本科其它种果实、树皮或根皮多为地方用药,以红花八角I. dunnianum Tutch. 为主药的制剂已收入贵州省地方药品标准。
简介
乔木或灌木。花两性;雄蕊多数;心皮多数,常5~21排成1轮。聚合蓇葖果,排成放射状的一轮,每单果具种子1枚。染色体:X=13、14。
本科植物的主要成分为倍半萜内酯类、苯丙本脂素类、黄酮类及有机酸等,还富含挥发油。
分布
1属约40余种,主要分布于亚洲的东部、东南部,少数位于北美东部及中南美洲;中国产28种,分布于西南、南部至东部。约50种,分布于亚洲东南部和美洲,但主产地为中国西南部至东部,约30种。
用途毒性
八角茴香的果实和地枫皮的树皮为《中国药典》1995年版收载。
由于八角科果实的形态相似,有的具有毒性,常混作八角茴香用而致中毒已多见报道。在毒性成分研究,早在50年代,日本学者从日本莽草中分离到莽草毒素(anisatin)。后来中国相继从野八角、闽皖八角、红茴香、大八角、红花八角等果实中分离得到该化合物。80年代从八角科不同植物的果实中分离得到该化合物。80年代,又从八角科不同植物的果实中分离得到新莽草毒素(neoanisatin)、新大八角素(neomajucin)、2-氧-6-去氧新莽草素(2-oxo-6-deoxyneoanisatin)、veranisatin A 和 veranisatin B等有毒成分。
八角科植物莽草
为八角科八角属植物。又名毒八角,山木蟹,大茴,红毒茴,披针叶红茴香,野八角,山八角。
【形态特征】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10米。树皮灰褐色。叶革质,披针形或倒披针形,叶端短尾尖或渐尖,基部窄楔形,全缘,叶面绿色有光泽,叶背淡绿色,单叶互生或3~5叶聚生于枝顶。花单生或2~3朵簇生于叶腋,花被片10~15片,稍肉质,外轮黄绿色,内轮深红色。聚合蓇葖10~13只,其顶端有长而弯曲的尖头。花期5~6月,果熟期8~10月。
【地理分布】分布于我国江苏南部、浙江、福建、江西、湖南、湖北等地。
【生态习性】阴性树种,喜温暖阴湿环境,以含腐殖质丰富、通透性良好的砂壤土为宜,有一定的耐寒性,耐修剪。
【栽培管理】 种子繁殖或扦插繁殖。春秋两季皆可进行移植,但以雨季移植为佳。中、小苗带宿土而大苗需带土球,因枝脆不宜定植于风口处,定植后无需特殊管理。
代表植物
八角(八角茴香)Illicium verum Hook. f.
地枫皮 I. difengpi
其它植物
参考资料
八角科.中国自然标本馆.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02 17:12
目录
概述
简介
分布
用途毒性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