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教礼
印度教的节日
入教礼,又称“萨维德利礼”(Savitri)或“系腰带礼”。入教者的轨范师要把他搂在怀里过三夜,行礼的最晚期限分别是16岁、22岁和24岁。逾期不行礼者即再无机会,由于主持入教礼的轨范师在地位和关系上有如生父,所以入教者可以袭其姓,但不可妻其女。
入教礼,又称“萨维德利礼”(Savitri)或“系腰带礼”。印度教认为人在一生中有两次获得生命,第一次得自母亲,第二次得自宗教。但是四种姓中只有婆罗门刹帝利吠舍有资格获得第二次精神性的生命,从而成为再生人。为此必须行入教礼。作为再生的象征,入教者的轨范师要把他搂在怀里过三夜。仪节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是轨范师向他唱诵萨维德利圣诗。此后师、诗两者便成了他宗教意义上的父、母。一个雅利安人只有在行礼以后才可以称得上在血统上是纯粹的,并开始学习吠陀圣典。推其源流,举行入教礼最初可能是为了开启教育,向雅利安少年敞开吠陀知识的宝库,同时使他在戒行方面受到指教;后来又有了涤除罪垢,使入教者具备日后与梵合一的资格的意义。理论上,一个未行入教礼的雅利安人应被视为首陀罗。行礼的年龄,《摩奴法论》规定:婆罗门在成胎后的第8年,罗阇(即刹帝利)在成胎后的第11年,吠舍在成胎后的第12年。希望精通吠陀的婆罗门,可以提前到5岁。希望武艺高强的罗阇,可以提前到6岁。希望发财致富的吠舍,可以提前到8岁。对这三个种姓来说,行礼的最晚期限分别是16岁、22岁和24岁。逾期不行礼者即再无机会,为此他将失去血统和宗教上的认可,在雅利安人社会中受到歧视。对于入教者来说,由于主持入教礼的轨范师在地位和关系上有如生父,所以入教者可以袭其姓,但不可妻其女。入教礼的稳固确立,约在公元前6世纪。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9-19 22:18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