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洛维斯文化又称拉诺文化,是北美大陆的一种史前的古
印第安人文化。根据
放射性碳定年法,其遗迹可以追溯至1.15万年前
末次冰期,大约相当于13500历年,最特别的是他们拥有特定的工具来猎杀大型
哺乳动物。克洛维斯文化维持了约200-800年,他们于
新仙女木期的
寒冷气候下被多个局部的文化所取缔。后克洛维斯文化包括有
福尔瑟姆文化等,每一个都相信是直接源自克洛维斯文化,一些甚至只在投掷器具的长度不同而已。虽然这可能是因时代不同的文化转变,但亦有可能是一道外力逼使这种改变。长期以来,人们视克洛维斯文化为
美洲原住民文化的摇篮,进入21世纪,
考古学界的一些发现开始向这一理论发出挑战。
发现始末
“克洛维斯文化”因“克洛维斯石矛”而得名。“克洛维斯石矛”是史前美洲地区人类使用的一种石器,最先出土于美国小镇克洛维斯,被认为是迄今发现的北美大陆存在人类活动的最早证据之一。
考古学家于1936年至1938年间在新墨西哥州的克洛维斯考古遗迹发现了小量人工制品,于1936年至1937年发掘出石制的克洛维斯枪头、两个带有撞击损伤的骨制尖头器、石刀、部份刀芯及几件石制切割器。自此在
美国、
墨西哥及
中美洲,甚至南至南美洲北部都有发现克洛维斯遗迹。
自1930年代在北美洲西部发现多个克洛维斯文化位点后,一般认为克洛维斯人就是最早到达新世界的人类,克洛维斯人可能就是所有北美洲及南美洲原住文化的祖先。但是新的考古发现又提出了新的质疑。例如
维吉尼亚州的仙人掌山、
俄勒冈州夏湖的佩斯利洞窟、南卡罗莱纳州阿伦达郡的塔波、
宾夕法尼亚州的麦道克劳夫特岩石遮蔽处及
智利的蒙特沃德等。
文化特征
克洛维斯文化中最特别的器具就是克洛维斯枪头,是以石制及有凹槽的枪头。克洛维斯枪头是双面的,一般两面都有凹槽。
考古学家并不认同这些制品的多寡与克洛维斯人的盛衰,或是不同群落的技术提升有关。由于在
猛犸象遗骸的位点也有发现克洛维斯枪头,一般都接受克洛维斯人猎杀猛犸象。猛犸象本身只是克洛维斯人其中一种食物,他们也会猎食
古风野牛、
乳齿象、地懒、
貘、古代
羊、
马及其他细小的
动物。总数有超过125种
植物及动物曾被克洛维斯人所使用或吃用。
灭亡新说
研究人员称,发生在1.29万年前的一次彗星撞击可能使北美洲的“克洛维斯”人灭绝。
从格陵兰一个冰核中提取的一层铂可追溯到一个突发的气候过渡期——“大寒冷”期。科学家以前把这个时期和克洛维斯人的灭绝联系在一起。这些史前的狩猎收集者最早占据北美洲。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说,这为一颗彗星把地球带入更冷阶段致使几十个
物种灭绝的理论提供依据
研究人员米柴尔-佩塔弗和哈佛大学同事在《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杂志上撰文说,他们发现约12890年前冰的铂浓度增加100倍。这和氧同位素测量显示的气候迅速变冷的时期——大寒冷期相同。1.15万到1.29万年间,地球进入大寒冷期时,北半球高纬度地区快速回到冰河时代。研究人员称,在一次撞击中碎片进入大气,这使地球全面变冷,彻底摧毁克洛维斯人等本土文明。
作为克洛维斯人迅速灭绝的证据,彗星理论家以前指出,极少数克洛维斯考古遗址显示出克洛维斯人灭绝后人类生活过的证据。在少数克洛维斯考古遗址,克洛维斯和后克洛维斯文物被没有文物的沉积物层隔开,这表示这些文明存在时间间隔。他们认为,这个沉积物层是北美洲人类考古记录的“死区”。这个时期开始于这次彗星撞击,持续约500年。
但其他科学家认为,后来在克洛维斯遗址没有人类生活的事实并不能成为假设一个种群崩溃的理由。美国考古学家万斯-霍利迪指出,短期占据克洛维斯或后克洛维斯等古印第安期遗址是正常的。他说:“那是因为许多古印第安期遗址都是狩猎杀戮遗址,完全相同的一个地点反复出现杀戮是非常不可能的。所以克洛维斯人没有占据其他古印第安地区也就不足为奇,也就没有推断一场灾难的理由了。”
文化地位
第一理论
20世纪后半叶流行的“克洛维斯第一”理论认为,克洛维斯人是第一批到达美洲的居民,其主要依据是没有发现克洛维斯文化之前其他人群在美洲广泛活动的有力证据。
理论质疑
进入21世纪,考古学界的一些发现开始向这一理论发出挑战。
德州农工大学的研究发现克洛维斯遗迹应该属于1.105-1.09万年前,未如以往估计的早,而在
智利的蒙特沃德遗迹却可追溯至1.35万年前,而
加利福尼亚州海峡群岛的古印第安人则于1.25万年前就已经到达。这显示了古印第安人沿
太平洋海岸的迁徙比想像更快。
对克洛维斯文化物质新的放射性碳年代测定、以及对过去材料的年代的重新评价表明,这个群落在美洲居住的时间比过去认为的要晚、也要短。人类学家Michael Waters和Thomas Stafford Jr.提出,以其特有的打猎用的尖器为特征的克洛维斯人可能不是美洲最古老的居民。研究人员重新估计了所有的克洛维斯考古点发现的材料,排除了其中不能算人工制造的或不能准确定年代的物品。然后他们从五个没有准确年代的地点收集了精确的放射性碳材料,他们还确定了另一个地点的人类遗骸的年代。所有这些年代的测定缩小了过去认为的克洛维斯人的时间区域,1950年前的放射性碳年代测定给出的区间是11500年前到10900年前,修正后的年代是11050年前到10800年前。研究人员认为,克洛维斯文明持续了几百年,可能不是美洲最早的文明。
2004年,在南卡罗莱纳州阿伦达郡的塔波发现了一些石制器具,可以追溯至5万年前,但其准确性受到质疑。在
俄勒冈州夏湖的佩斯利洞窟内的人类就比克洛维斯文化早1000年已在洞穴内生活。若这些都被证实,相信人类比克洛维斯文化更早进入北美洲,可能约于1.6万年前。为了解开佩斯利洞穴的谜题,詹金斯组建了一支由多国学者组成的国际研究小组,从考古、地层、DNA和放射性碳等多角度对佩斯利洞穴进行研究。研究小组中来自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地理基因研究中心的艾斯克·威勒斯勒夫教授和宝拉·冈波斯博士对洞穴内的粪便化石样本进行了无标签的DNA“盲检测”。检测结果显示,化石样本主人确系人类。现任职于该中心的小托马斯·斯塔福德博士利用放射性碳测年法对这些化石样本进行了年代测定,测定结果显示其年代比克洛维斯文化的年代要早。
俄勒冈州立大学博士罗兰·戴维斯对洞穴的地层进行了测绘,并且分析了遗址的形成过程。结果发现,在佩斯利洞穴遗址中没有发现克洛维斯文化存在的证据。
2007年,得州A&M大学地质考古学教授迈克尔·沃特斯在《科学》杂志上发表《重新确定克洛维斯文化的年代:人类移居美洲的含义》,该文称,最新的放射性碳测年法将克洛维斯文化出现的年代推后了400—100个碳14年(14C yr B. P.)。这样一来,克洛维斯文化的传播时间正好与在美洲发现的许多非克洛维斯文化遗址的年代重合。因此,沃特斯认为,克洛维斯人未必是最早的美洲居民。2012年7月13日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发表的一篇题为《克洛维斯时期的西部无柄投射矛尖和佩斯利洞穴的人类粪化石》的文章指出,由
美国俄勒冈大学考古学家丹尼斯·L.詹金斯领衔的国际研究小组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与克洛维斯人同时或者比其更早到达美洲的是与之迥异的另一人群。再次挑战了在美洲史前考古领域占据主流地位的“克洛维斯第一”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