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善镇
广东省河源市连平县辖镇
元善镇,原名周陂,隶属于广东省河源市连平县,地处新丰江上游,位于连平县境中部,北面为江西省全南县,东邻上坪镇、内莞镇、油溪镇,南接溪山镇田源镇,西靠陂头镇,西南为隆街镇。辖区总面积285.34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元善镇有户籍人口75040人。截至2021年10月,元善镇辖5个社区和15个行政村。
历史沿革
合并前
明崇祯七年(1634年),元善镇始建制。
1959年,更名为红十月林场。
1963年,恢复元善镇建制。
1966年冬,撤镇并入惠化公社。
1968年冬,恢镇建制,改名为“红阳镇”。
1980年,复名元善镇。
解放后,惠化属一区。
1958年,属惠化公社。
1961年6月,属新丰县辖
1962年,属连平县辖。
1984年,废社设惠化区。
合并后
1986年11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惠化区并入元善镇。
行政区划
截至2020年6月,元善镇辖5个社区和15个行政村。
截至2021年10月,元善镇辖5个社区和15个行政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元善镇,位于连平县境中部,北面为江西省全南县,东邻上坪镇、内莞镇、油溪镇,南接溪山镇、田源镇,西靠陂头镇,西南为隆街镇。辖区总面积285.34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元善镇境内主要山脉为九连山脉,地势北高南低,全境群山环抱,峰峦叠嶂,连绵起伏。境内黄牛石自然保护区中,黄牛石顶峰海拔1430米,是连平县最高峰,其山体自北向南渐次降低,海拔在350米—1000米之间。
气候
元善镇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
水文
元善镇境内连平河为新丰江支流。
人口
截至2019年末,元善镇有户籍人口75040人。
经济
元善镇经济以农业为主,商业历史悠久。农业方面以种植业为主,种植业又以水稻种植为主。2017年,元善镇粮食播种面积16988亩,粮食总产量12645吨,其他农作物播种面积5218亩。2017年,元善镇地区生产总值13.55亿元,比2016年增长5%;工农业总产值3.68亿元,比2016年增长5%;农民人均收入7600元。
2020年,元善镇粮食播种面积21524亩,粮食总产量8184吨。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20年,元善镇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100%。境内有县属广播电视大学、教师进修学校、连平中学、附城中学、县第一初级中学、元善中学、县第一小学、县第二小学和教育示范幼儿园、青少年宫。镇属有初级中学1所,完全小学11所,教学点2个。
医疗卫生
2020年,元善镇境内有县属人民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慢病站、疾控中心等医疗卫生机构,镇设有卫生院、各村(社区)设有卫生站,已实施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医疗条件完善,儿童计划免疫率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100%。
国防统战
2020年,元善镇超额完成征兵工作任务,全镇征集新兵18名。同时做好军属、烈属、残疾军人及低保对象定补工作。
社会保障
2020年,元善镇镇劳动和社会保障服务所开设办事大厅,对全镇劳动人口进行登记造册和就业培训,做好劳动力输出和劳动就业以及新农保等工作。
交通运输
国道105线和省道官汕线(官渡至汕头)在元善镇垂直交汇,穿境而过。大广高速、昆汕高速已建成通车,元善镇境内主干道也全部铺上新型沥青柏油路。以县城为中心辐射出的行政村基本已通公交车。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元善原名周陂。连平首任知州牟应受,字子咸,又名元善,任职期间“清文巢田,兴学设兵,测壤定赋,百务毕兴,严明慈惠,循良著绩”,深得百姓爱戴,后卒于任上。为纪念其功绩,特于城北建一“牟爷祠”,并将州治所在地改称“元善镇”。
方言
元善镇通行客家话,其音系与和平话、兴宁话相比更接近于梅县话。
颜氏家训
广东河源连平颜氏,自明朝崇祯年间由福建漳州府迁徙而来,秉承颜氏家训,在连平凤凰山下辛勤劳作,开枝散叶。至第三代,始有子弟通过科举步入仕途;到第五代,颜希深官至贵州巡抚,颜氏逐渐兴旺发达起来,成为清代名门望族之一。后来,颜希深之子颜检,孙颜伯焘、颜以燠先后出仕,均官至总督。清代“一门三代四督抚,五部十省八花翎”的颜氏家族,以传承践行“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廉则吏不敢慢,公则民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三十六字官箴名闻天下。颜氏三十六字官箴是具有广泛、深远影响的廉政文化,孕育了元善“善”“廉”文化基础。
革命历史
元善镇革命历史悠久。大革命时期,由张民达任师长、叶剑英任参谋长建国粤军第二师,曾在元善镇鹤湖村与军阀陈炯明下属第四军展开激战,成功击毙敌师长麦胜芳,有利震慑了叛军。革命年代,元善镇群众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在鹤湖、曲塘坳、增坝等地与敌人展开过多次战斗,为连平县的成功解放作出了重要贡献。
乡风习俗
元善镇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都有舞香火龙活动,香火龙由木架做成龙形,然后在木架上缠绕上稻草,再将香火插在稻草上。舞香火龙可分为“拜四门”“游龙”“翻架”“抢球”“团龙”等5个情节,表演技艺难度较大。舞香火龙除伴以锣鼓、音乐外,还有人领唱“龙歌”,“龙歌”是一些新年的祝福语。
文物古迹
元善镇境内有黄潭寺古人类遗址、东山塔、文节书院和牟爷祠等,属市、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风景名胜
元善镇境内有旧时“连平八景”中的五景:西山瀑布、丹灶虬松、梧峰樵唱、仙塔遗踪、南楼野眺,有连平新八景中的两景:黄牛仙锋、西山瀑布。
著名人物
颜希深(1729—1780年),字若愚,号静山,又号浚溪,以贡生入仕。历任泰安知府、济南知府、四川按察使、江西按察使、福建布政使、湖南巡抚、云南巡抚等职。
颜检(1757—1832年),颜希深之子,字惺甫,号岱山,又号岱云,别号槎客。历任江西吉安知府、云南盐法道、直隶布政使、河南巡抚、云南按察使、贵州巡抚、浙江巡抚、福建巡抚、直隶总督、漕运总督等职,官至一品。
颜伯焘(1792—1855年),颜检之子,字鲁舆,号载帆,别号小岱。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进士,历任陕西督粮道、甘肃布政使、直隶布政使、陕西巡抚、云南巡抚、云贵总督、闽浙总督等职。
颜以燠(1793—?),颜希深之孙、颜检胞侄。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乡试中举人,以品学兼优,历任爱新觉罗官学教习、内阁中书、文渊阁检阅、内阁侍读等职。后以京察(即考核)一等,出任江苏徐州府知府,护理苏松大兵备道,赏戴花翎,继任淮徐杨海兵备道、河道,东河总督,兵部侍郎等职。
何健生,中央军委独立功勋荣誉章、三级解放勋章获授者、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筹办人之一,出生于元善镇,并在此度过少年时期。
地方特产
元善镇是粤赣边界较大的商品集散地,商贸活跃,茶叶、香菇、木耳、竹席、蜂蜜等土特产闻名省内外。元善镇盛产水稻、蔬菜、水果、花生、大豆、茶叶、蘑菇、畜牧、水产等,其中以坳肚山茶和警雄三华李最为出名。
荣誉称号
元善镇后获得“全国文明县城”“广东省文明县城”“广东省文明镇”等称号,连续十几年被评为“广东省卫生城镇”。
2020年,元善镇密溪村被评为河源市文明村镇;南湖社区、增坝村继续保留广东省文明单位、文明村光荣称号;元善镇继续保留河源市文明村镇光荣称号;邓村村、警雄村、留潭村继续保留河源市文明村光荣称号。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1-05 01:12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