傩(nuó)又称
跳傩、
傩舞、
傩戏,是汉族最古老的一种祭神跳鬼、驱瘟避疫、表示安庆的娱神舞蹈。古时人们认为自然的运转与人事的吉凶息息相通。四季转换,寒暑变异,瘟疫流行,鬼魂乘势作祟,所以必须适时
行傩以逐邪恶。傩仪中的主神是
方相氏。两汉,傩仪中出现了与
方相氏相配的
十二兽。魏晋南北朝隋唐沿袭汉制,傩仪中加入了娱乐成份,方相氏和
十二神兽角色,由乐人扮演。
傩仪,在殷墟卜辞中已有记载,周代则更盛。王室和诸侯代表国家举行的叫“国傩”,全国上下一起举行的叫做“大傩”,民间举行的叫做“傩戏”,民间举行者带有浓厚的娱乐成分傩仪一般是在每年的最末一天,国傩最为隆重,由十至十二岁的男童身披熊皮、带着四只眼的假面具,穿着黑上衣、红裤子,一手挥着戈,一手扬着盾,排成大队从宫室的角落起跳跃呼号,驱逐疫疠,一直轰赶出宫城,埋入大河(示意),以求一年的平安吉祥。想来那活动是非常壮观的,《周礼夏官·方相氏》专记此事,“方相氏掌蒙熊皮,黄金
四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帅百隶而时傩,以索室疫。”傩仪在周代是非常重要的宗教活动,孔夫子“不语
怪力乱神”,但对傩仪却是带着一种虔恭的心情去欣赏的。周代傩仪的具体情况,因文献记载语焉不详,难以详说,《后汉书·礼仪志》对汉代傩仪有详细介绍(见两汉艺术史部分)。春秋战国的傩仪与周代无异。曾侯乙墓漆棺画有傩仪形象。
古代礼仪是极其繁琐复杂的。再如生活中高禖(méi),是乞子之祀。《
礼记·月令》说,仲春之月“玄鸟至,至之日,以太牢祀于
高禖,天子亲往。”玄鸟就是燕子。《诗经·商颂·玄鸟》:“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古代相传,
简狄吞鸟卵,而生契。契是的始祖。
高禖是求子之祭,在
玄鸟由南方北归之日举行,可能与此故事有关。一说高禖之神是
女娲。清代学者
王引之认为,“高”是“郊”的
假借字,所以祭于郊外。看来,
高禖是远古妇女乞求生育之祭的延续和发展。
高禖之祭始见于《汉书·武五子传》。汉武帝年二十九始得太子(
戾太子),乃“为立禖”。魏晋南北朝,各国皆有高禖之祭,但直至唐、宋时才依照礼经制定了礼仪。宋代
高禖坛,以青帝为高禖,于春分之日行礼。金代
高禖祀青帝,在
皇城之东永安门北建木制方台,正位祭的是
昊天上帝,台下才设高禖神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