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泽祥
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
储泽祥,,汉族,1966年10月生,安徽省岳西县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新型辞书编辑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辞书编纂研究中心副主任。。2004年1月被教育部聘请为全国语言文字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汉语语法与语篇分技术委员会委员。曾任湖南师大国际汉语言文化交流学院院长、文学院院长助理、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校学位委员会委员、学术委员会委员,《汉语学报》副主编。
人物简介
储泽祥,男,汉族,1966年10月9日生,安徽省岳西县人,中共党员,博士,1996年晋升副教授,1998年破格晋升教授,同年底被遴选为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汉语语法、汉语方言和汉语语用学。曾任湖南师大国际汉语言文化交流学院院长、文学院院长助理、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校学位委员会委员、学术委员会委员。现任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科研副院长,国际双语学会理事,湖南省语言学会副会长,教育部全国语言文字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汉语语法与语篇分技术委员会委员。
个人履历
教育及工作
1984年9月至1988年6月: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
1988年9月至1991年6月: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
1991年9月至1994年6月: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博士研究生毕业(华中师范大学与暨南大学联合培养),获文学博士学位。
1991年6月至8月: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工作。
1994年6月至2002年9月: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工作。
2002年10月至2017年3月: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工作。
2017年4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社会兼职
⒈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科研副院长。
⒉国际双语学会理事。
⒊湖南省语言学会副会长。
⒋教育部全国语言文字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汉语语法与语篇分技术委员会委员。
教学情况
主讲课程:
本科生:《现代汉语》、《语言学论文写作》、《论文写作与规范》
硕士生:《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现代汉语语法学》
博士生:《语言研究方法论》
研究方向
汉语语法、汉语方言和汉语语用学。
出版图书
专著
1.《现代汉语方所系统研究》,华中师大出版社,1997年第一版,2004年重印;
2.《邵阳方言研究》,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年;
3.《名词及其相关结构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
4.《汉语联合短语研究》(合著,第一),湖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
5.《岳西方言志》(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
论文
1.动宾谓语句中动宾前的体词性成分及相应句式,《湖南师大学报》1992年第7期;
2.VV粘结同向带宾现象之考察,《华中师大学报》1992年第5期;
3.《尔雅·释亲》亲属语义场析,《华中师大学报》1993年研究生论文专辑,与黄哲合作;
4.形容词的AABB反义叠结,《中国语文》1993第5期,与邢福义、李向农、丁力合作;
5.第三届双语双方言研讨会述评,《语言学通讯》1993年第3至4期;
6.毛著中“像”字结构的同形异构现象,见《毛泽东著作语言论析》,湖北教育出版社,1993年;
7.时间方所,见《语法问题思考集》,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5年,与邢福义合作;又见马庆株主编的《语法研究入门》,商务印书馆,1999年;
8.交融中的叠动动结式VVA,收入《第三届双语双方言(国际)讨论会议论文集》,汉学出版社,1994年;
9.说“木”,《森林与人类》1994年第1期;
10.《毛泽东著作语言论析》出版,《理论月刊》1994年第3期;
11.两名一动的配置与句子的格局,《武陵高等学报》创刊号,1994年;
12.方位标的性质、意义及标的替换,《湖南师大学报》1995年第2期,与孙汉萍合作;
13.在研究工作中找到自己——邢福义教授谈治学的“四个关系”,《学语文》1993年第4期(上),《学语文》1993年第5期(下),与李向农、丁力合作;
14.务实学风与“表—里—值”验证方法,《语言文字应用》1995年第2期;《世界汉语教学》1996年第3期,赵金铭文引用;
15.主宾位方所的配置与句子的格局——“名词定格”论,《中国文学研究》增刊1995年6月;
16.现代汉语名词的潜形态,《古汉语研究》增刊1995年12月;
17.“谢谢”的原因宾语凝结式及其南北差异情况,《世界汉语教学》1995年第4期;
18.现代汉语后缀语助词的数排式,《湖北大学学报》1995年第6期;又见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字学》1996年第6期;
19.汉语空间方位短语历史演变的几个特点,《古汉语研究》1996年第1期;《中国语言文字资料信息·语言学》1996年第4期摘要;
20.汉语规范化中的观察、研究和语值探求,《语言文字应用》1996年第1期;
21.论语法规范的弹性,《湖南师大学报》1996年第4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1996年第5期摘要;
22.关于“处所范围原则”的适用范围,《云梦月刊》1996年第2期;
23.叙事体中施事主语省略的语用价值,《修辞学习》1996年第4期;
24.“在”的涵盖义与句首处所前“在”的隐现,《汉语学习》1996年第4期;
25.“满+N”与“全+N”,《中国语文》1996年第5期;
26.动宾短语和“服从”原则,《世界汉语教学》1996年第3期;
27.语法比较中的“表—里—值”三个角度,《汉语学习》1997年第3期;
28.“细节显现”与“副+名”,《语文建设》1997年第6期,与刘街生合作;
29.“职业”的释义,《语文建设》1997年第9期;
30.现代汉语的命名性处所词,《中国语文》1997年第5期;
31.名词的空间义及其对句法功能的影响,《语言研究》1997年第2期;
32.汉语存在句的历时性考察,《古汉语研究》1997年第4期;
33.语气兼容与句末点号连用,《语文建设》1998年第1期;
34.从动宾短语的演变情况看汉语句法结构的特点,《古汉语研究》1998年第2期;
35.动词的空间适应性情况考察,《中国语文》1998年第4期;
36.两个指人名词组合造成的复指短语,《汉语学习》1998年第3期;
37.通比性的“很”字结构,《世界汉语教学》1999年第1期;
38.相似性的“N1似的N2”格式,《语言教学与研究》1999年第4期;又见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字学》2000年第3期;
39.“连用”手段下的多项NP,《中国语文》1999年第2期;
40.“N旁”与“N边”,见邢福义主编《汉语语法特点面面观》,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年;
41.“NPI像NP2似的VP”里动词的选择机制,见侯精一、施关淦主编《〈马氏文通〉与汉语语法学》360-378页,商务印书馆,2000年;
42.单音动词的叠结现象,《语法研究和探索》(九),商务印书馆,2000年;
43.近代汉语的“V出+N外”格式——兼说该式现代为什么不多见,《古汉语研究》1999年第4期,与徐朝晖、贺福凌、黄春平、尹戴忠合作;
44.标点符号的象似性表现,《湖南师大学报》2000年第1期;
45.是“绿树成阴”还是“绿树成荫”,《语文建设》2000年第7期;
46.数词与复数标记不能同现的原因,《民族语文》2000年第5期;
47.由两个名词或名词短语构成的并列短语,盛新华主编《语言论丛》,岳麓书社,2000年,与曾庆香、肖扬合作;
48.从“吃、喝”带宾语看湖湘文化,湖南师大文学院编《湖湘文化论集》(下册),湖南师大出版社,2000年,与谢晓明合作;
49.名词的时间适应性情况考察,见陆俭明主编《面临新世纪挑战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
50.敲门时的问和答,《修辞学习》2000年第5、6期;
51.关联理论与敲门问答中的答话形式,见于根元主编《世纪之交的应用语言学》,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年;
52.现代汉语的准方位标,《常德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与廖志鸿合作;
53.译文:台湾闽语和官话历史比较语法中的若干问题(李英哲著),见李英哲《汉语历时共时语法论集》129-162页,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1年;
54.译文:台湾闽语中某些语法特征的历史意义(李英哲著),见李英哲《汉语历时共时语法论集》223-237页,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1年;
55.语言运用中的“干亲”现象,《海外华文教育》2001年第1期;又见厦门大学海外华文教育研究所、海外教育学院编《对外汉语教学论文集》67-77页,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年;
56.近两年广告语言存在的一些问题,《株洲工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与廖志鸿合作;
57.广告语言的“结果—条件”劝说模式,《常德师范学院学院》2001年第3期,与梁勇合作;
58.“名+数量”语序与注意焦点,《中国语文》2001年第5期;
59.单音名词的AABB叠结现象,《汉语学报》总第2期(2000年下卷),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
60.“底”由方位词向结构助词的转化,《语言教学与研究》2002年第1期;
61.现代汉语的“半A半B式”——附论涵盖义与细节义,刘利民、周建设主编《语言》(第二卷),首都师大出版社,2001年;
62.指物时“它”、“它们”与it ,they的比较研究,《湘潭工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与吴军、廖光蓉合作;
63.明星广告效果探析,《新闻传播》2002年第4期,与曾庆香合作;
64.汉语语法化研究中应重视的若干问题,《世界汉语教学》2002年第2期,与谢晓明合作;
65.并列短语的标记隐现情况考察,《汉语学报》总第4期(2001年下卷),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与肖扬、曾庆香合作;
66.影响短语成立的重要因素,《湖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年第2期,与姚双云合作;
67.异类词联合短语研究,《中国语文》2003年第3期,与谢晓明合作;
68.“老/小·姓+称谓性指人名词”格式的使用情况考察,《语言文字应用》2002年第3期;
69.汉语动词的时量、动量、名量成分不同现情况考察,《语言科学》2003年第5期;又见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字学》2004年第2期,与姚双云合作;
70.“一个人”的固化及其固化过程,《华中师大学报》(人文社科)2003年第5期;
71.指示代词的类型和共性,《当代语言学》2003年第4期,与邓云华合作;
72.赣语岳西话过程体与定格体的标记格式,见戴昭铭主编《汉语方言语法研究和探索》,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
73.述评性的“NP一副X的样子”格式,《语法研究和探索》(十二),商务印书馆,2003年;
74.汉语“在+方位短语”里方位词的隐现机制,《中国语文》2004年第2期;
75.英汉连接词语法化的对比研究,《山东外语教学》2004年第1期,与邓云华合作;
76.“高、低/矮+N”格式研究,Journa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Computing 13(1):23-35(新加坡),2004年;收入新加坡·第二届肯特岗国际汉语语言学圆桌会议论文集《汉语词汇、句法、语音的相互关联》(徐杰、钟奇主编,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7年);
77.赣语岳西话的过程体与定格体,《方言》2004年第2期;
78.涵括、细节范畴与汉语语法研究,《21世纪的中国语言学》(一),商务印书馆,2004年;
79.“这/那”的“使通指化”作用及其语用后果,见蒋冀骋、储泽祥主编《现代汉语研究》,湖南师大出版社,2004年,与蒋华合作;
80.“对着”的虚化过程及其语法地位,《语言学论丛》第29辑,商务印书馆,2004年;
81.小句是汉语语法基本的动态单位,《汉语学报》2004年第2期;
82.处所角色宾语的判定及其典型性问题,《语言教学与研究》2004年第6期;又见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字学》2005年第1期;
83.汉语量词“片”及其自相似性表现,《语言科学》2005年第3期;又见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字学》2005年第8期,与魏红合作;
84.固化的“用来”及其相关的句法格式,《世界汉语教学》2005年第2期,与曹跃香合作;
85.“V+O”的语义约束,《江汉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
86.里外关系变化的四种表达式及其标记模式,《语言研究》2005年第3期,与刘光明合作;
87.肯定、否定与时量成分在动词前后的位置,《汉语学报》2005年第4期,又见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字学》2006年第3期;
88.英汉联合短语的共性研究,《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年第2期,第二作者,与邓云华合作;
89.汉语处所词的词类地位及其类型学意义,《中国语文》2006年第3期;
90.“单音动词+往”里“往”的语法化,《古汉语研究》2006年第2期,第二作者,与刘光明、陈青松合作;
91.湖南慈利通津铺话中的“两个”,《方言》2006年第3期,第一作者,与丁加勇、曾常红合作;
92.赣语岳西话表被动的“让”字句,见邢福义主编《汉语被动表述问题研究新拓展》46-56页,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5月;
93.处所角色宾语及其属性标记的隐现情况,《语言研究》2006年第4期,第一作者,与彭建平合作;
94.语言表述与认知心理,《文学教育》2007年第3期(上),4-9页;
95.明清小说里“数量词+N·们”式名词短语的类型学价值,《南开语言学刊》2006年第2期(总第8期)62-67页,商务印书馆,2007年1月;
96.“有定居后”与现实性的无定NP主语句,《世界汉语教学》2007年第3期,38-51页,第二作者,与魏红合作;又见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字学》2007年第12期;
97.制约“想NV”格式成立的若干因素――兼谈与其相关格式“想VN”的比较,《汉语学习》2008年第1期19-27页,与程书秋合作,第一作者;
98.固化的“一条龙”及其使用情况考察,《语言教学与研究》2008年第1期1-7页,与金鑫合作,第一作者;
99.湖南祁东话表示双数的“两个”,《汉语学报》2008年第2期11-17页,第二作者,与彭晓辉合作;
100.句式义与词项:英汉“共同耗用”句式比较,《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年第4期,第二作者,与唐燕玲合作;
101.汉语口语里性状程度的后置标记“去了”,《世界汉语教学》2008年第3期43-49页;
102.汉语因果复句的关联标记模式与“联系项居中原则”,《中国语文》2008年第5期410-422页,第一作者,与陶伏平合作。
103.空间实体的可居点与后置方位词的选择,《语言研究》2008年第4期50-62页,第一作者,与王寅合作。
104.现代汉语小句的判断标准,《宁夏大学学报》(CSSCI)2009年第4期,28-35页,第一作者,与王文格合作;
荣誉奖励
1.2001年首批入选“新世纪湖南省青年社会科学研究人才百人工程”。
2.2002年获教育部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八届青年教师奖(教学类)三等奖。
3.2002年获湖南省首届社科基金研究课题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4.2003年获教育部中国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
5.2003年入选“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
6.2003年起,享受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
7.2004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8.2005年获第二届湖北省图书奖(排名第三)。
9.2005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0.2008年入选华中师范大学“桂子学者”。
11.2009年4月,主持的“‘现代汉语’研究型教学改革与实践”获湖北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参考资料
储泽祥教授..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储泽祥.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7 23:55
目录
概述
人物简介
个人履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