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尧俞济源草堂
北宋苏轼诗作
《傅尧俞济源草堂》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先写诗人与傅氏共有退居田园的高情逸兴,然后描绘傅氏所居面临清清的济水,先世栽种的幼树已长成乔木且美丽如画,而邻里也对傅氏居所的幼竹备加爱护。诗中没有正面赞美傅氏,但从其居所环境的幽雅,可想见其人清雅的情趣,从邻里的态度可推知对傅氏的尊敬和感情。
作品原文
傅尧俞济源草堂⑴
微官共有田园兴,老罢方寻隐退庐⑵。
栽种成阴十年事,仓黄求买万金无⑶。
先生卜筑临清济⑷,乔木如今似画图⑸。
邻里亦知偏爱竹,春来相与护龙雏⑹。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傅尧俞:字钦之,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人。济源:县名,属河南省。
⑵老罢:年老罢职。庐:屋。
⑶求买:指求买房屋、树木。一作“欲买”。百金:原本作“万金”,据别本改。
⑷卜筑:择地建屋。清济:指济水,源出河南济源王屋山。
⑸乔木:古老高大的树木。《孟子·梁惠王下》:“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因傅氏早已徙居济源,因以乔木代表其故乡并言其居住久长。
⑹龙雏:指竹笋。
白话译文
做小官的都有回归田园的逸兴,老迈罢职才真地找寻隐居的屋庐。幼树栽种十年方能够绿叶成荫,仓促间百两黄金难以买到树木。傅先生造屋面临着清清济水,乔木如今已美如画图。邻里也懂得最爱竹子,春天共同保护那细小的嫩竹。
创作背景
傅尧俞,史称其十岁能文,未冠举进士,时人奇之。登第后曾知新息县,后官至中书侍郎。因反对新法而屡遭贬谪。济源草堂是傅氏所建,在济渎庙西。熙宁四年(1071),苏轼为之题诗,咏傅尧俞居所济源(今属河南)“草堂”。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首联写做官的人在任职时都有田宅园圃供居住,所以直到年老致仕时才着手寻找退休的住处。这是就一般情况而言的,为下文写傅尧俞的远见——早早就建造了济源草堂作铺垫。颔联写理想的住处不容易得到。出句谓就自然环境来说,要想居屋绿树环绕起码要十年。《管子·权修》云:“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对句则是从人文环境方面来说的,意谓仓促之间一般很难买到与高尚之人毗邻的房子。这里的“仓黄”同“仓皇”。“万金无”不是指没有钱,而是指没有高邻。《南史·吕僧珍传》记载:“宋季雅罢南康郡,市宅居僧珍宅侧。僧珍问宅价。曰:‘一千一百万。’怪其贵。季雅曰:‘一百万买宅,千万买邻。’接下来的颈联是点题之句,写傅氏济源草堂及其环境。诗人说,您很早就选择在流水澄澈的济渎建草堂了;如今草堂周围林木成荫,环境清幽,宛如一幅图画。这是称赞傅氏具有远见卓识。
尾联由景及人,写草堂主人的爱好心性,是全诗的关键所在。“龙雏”是竹笋的雅称:苏轼有时候又称其为“竹萌”、“箨龙”。张耒《食笋》诗云:“荒林春足雨,新笋迸龙雏。”傅尧俞偏爱竹子,这是四邻皆知的事情,所以他们在春天到来时,都会一起保护竹笋。这里一方面暗示傅氏有一群好邻居,呼应前文,另一方面则是赞扬性情高洁,潇洒俊雅。竹子自先秦以来就被赋予人格特征和伦理意义,成为清雅脱俗,气格坚贞的象征。历来的风流高士无不爱竹,如“竹林七贤”、陶渊明、李白等等。苏轼自己也称:“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於潜僧绿筠轩》)傅尧俞幼负才名,更自言“性不喜嚣杂”。邵雍曾赞其人“清而不耀,直而不激,勇而能温”。可见,傅氏隐居于修竹幽篁之间是其天性使然,诗人以竹誉之也确乎名副其实。
诗篇意在颂扬,却一路以隐笔写出:或铺垫,从对比中自见其意;或从外围着墨,言在此而意在彼。末尾尤其含蓄蕴藉,韵味悠长。
名家评价
查慎行《初白庵诗评》:直到第五六,放说明诗旨,章法奇绝。
爱新觉罗·弘历唐宋诗醇》:诗称画图,良非虚誉。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之子。嘉祐年间(1056-1063年)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在各地均有惠政。卒后追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好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书传》、《东坡乐府》等。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03 20:36
目录
概述
作品原文
注释译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