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世奇人》是
冯骥才创作的
短篇小说集。各篇文字极精短,半文半白,带有“
三言两拍”笔意。
内容简介
全书各篇文字极精短,半文半白,带有“
三言两拍”笔意。书中所讲之事,又多以清末天津市井生活为背景,每篇专讲一个传奇人物的生平事迹,素材均收集于长期流传津门的民间传说,故事生动有趣,惟妙惟肖,使人物跃然纸上,令人惊叹不已。
《刷子李》讲述了一个粉刷匠的传奇故事。此人手艺极高,外号刷子李。他要是给您刷一间屋子,屋子里什么都不用放,单坐着,就如神仙一般快活。最让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他还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这么一个自信能干的人,在一次刷墙时被徒弟曹小三看到了“破绽”,裤子上出现了一个白点,黄豆大小。小说极力写徒弟的恐慌,怕师傅难堪,不敢说,也不敢看,可忍不住还要扫一眼。而师傅呢,却神情镇定地喊徒弟过来看。刷子李手指捏着裤子轻轻往上一提,那白点即刻没了,再一松手,白点又出现了。原来是刚才抽烟时一不小心烧的一个小洞,这更加突出刷子李的手艺高超。
《泥人张》写了天庆馆里的一场小冲突:财大气粗的盐贩子
海张五,拿泥人张
找乐子,说他在裤裆里捏泥人,泥人张没有回击,而是左手伸到桌子下边,从鞋底抠下一块泥巴,飞快捏弄,随后手一停,原来是把海张五的脑袋捏了丢在桌上,第二天,北门外
估衣街的几个小杂货摊全是海张五的泥像,旁边贴着白纸条上面写着“贱卖海张五”。海张五只得花大价钱连
模子带泥人全买走,才算平息了这场笑话。
《
苏七块》中,讲述了一个传奇的
正骨医生,他的
正骨手法,不像治病,倒更像变魔术。手指一触,隔着皮就能感觉到肉,里头怎么回事,顿时就知道了。忽然双手像一对白鸟似的,上下翻飞,疾如闪电,只听咔嚓一声响,不等病人感觉到疼痛,断骨头就接上了。他在天津有个规矩:凡来瞧病,无论贫富亲疏,必得先拿七块银儿码在台子上,他才肯瞧病,否则绝不搭理。因此得名苏七块。和他形成鲜明对比的牙医华大夫,面对摔坏胳膊的三轮车夫张四,苏七块对他的疼痛叫声无动于衷,因为车夫拿不出七块,而华大夫从后门绕出,悄悄把七块银儿给了张四。张四的胳膊捏了几下就接好了,苏大夫送了药,而后又把七块钱还给华大夫,并告诉华大夫,不是自己心不善,而是规矩不能改。
《
蓝眼》讲述了古玩行的故事,蓝眼是江在棠的外号,在锅店街裕成公古玩铺做事,令看画,善长识别假画。蓝眼的外号来源于他的近视镜,镜片厚得赛瓶底,颜色发蓝,关键是“他看假画,双眼无神,看真画,一道蓝光”。蓝眼鉴定了一幅名为“大涤子
湖天春色图”为真画,花了十八两黄金买下。正得意时,外面出来流言,说裕成公的这幅画是假的,而针市街一个姓崔的人家里有真画。裕成公的老板咚五爷也心里发毛,请蓝眼去
崔家看看。蓝眼去崔家发现自己这次看走了眼,和咚老板商量花了七十两黄金买下崔家的真画,回家一比,却发现,原先那幅是真的,刚买下的反倒是假的。自此,他得了一场大病,从此躺下,再没起来。
《
死鸟》中,死鸟是贺道台的雅号,他有两样能耐,伺候头儿,伺候鸟。伺候头儿就是拍马屁,当撒气篓子;伺候鸟,是因为他对鸟儿们的事全懂,经他那双小胖手一摆弄,毛儿鲜亮,活蹦乱跳。但是贺道台最后却栽在了一只
八哥身上。这只八哥是林先生送他的,极难驯服,但模仿性又很强,能熟记人们平时一随意说的种种话,比如贺道台跟夫人说的“太太起
痱子了吧”。贺道台得意这鸟,一日把裕禄大人请到家做客,八哥听到“裕禄”二字,“忽然翅膀一抖,跟着全身黑毛全爹起来,声音又高又亮地叫道‘裕禄那王八蛋!”’至此给贺道台惹了祸,等贺道台去抓扯它笼子时,它飞出来,落在树上,学着贺道台骂道‘死鸟,死鸟。”自此,贺道台得了这个外号。
《
酒婆》里,写了一个孤苦无助的老婆子,每天花两角钱来买醉。酒婆没有名字,衣衫破烂,头发乱、脸色黯,赛个
叫花子。
她生活的辛苦不用多说。喝酒也不是什么特别的技能,可是
冯骥才却写出了这个酒婆喝酒后的醉态,极为有仙气,‘上摆下摇,左歪右斜,悠悠旋转乐陶陶,看似风摆荷叶一般毒逢到雨天,雨点淋身,便赛一张慢慢旋转的大伞”。小说的重点其实不在酒婆,她的
醉酒之美和卖酒人的丑形成鲜明对比,“老板人奸”,只四个字就概括了这个首善街上酒店老板的特点。他往酒里掺水,大家明知这一点,却谁也不捅破这一层。等到老板娘怀孕,老板良心发现,不再掺水时,悲剧就发生了,酒婆不明状况,在本该酒醒的十字路口,遭遇惨事。老板却开始怀疑自己想做好人的想法。
《张大力》记载了天津的一位大力士,在举起被悬赏的大石头后,却看见石头底部写着“张大力除外”。
《燕子李三》是专偷大富人家的飞贼,他偷总督大人的官印,在总督大人的眼皮底下把“活”干了,让总督大人目瞪口呆并遭到嘲笑。
《小达子》中的小达子在电车上巧手轻取了一个中年男子的怀表,但没有想到,这个中年男子不声不息地又反盗回来,这个中年男子的盗技让小达子从此“洗手”不敢再上电车。
《绝盗》中,那批盗伙竟然冒充新婚夫妇的爹,光天化日之下把一个新婚家庭的财物全部搬空。
《龙袍郑》写一个普通的渔夫郑老汉遇到乾隆皇帝上了他的小渔船,吃了他熬的面鱼,最后还赠送给他龙袍,但故事的意外结局却是:“真龙袍郑亡命天涯,假龙袍郑日进斗金”;郑老汉给皇帝吃的面鱼就这样成了天津卫小吃品牌。
《背头杨》的时间坐标是光绪皇帝“维新变法”之后,社会上的男人们开始剪辫子,而此刻的奇人奇事便是大富杨家二小姐赶时髦,也学男人把头发剪成了一个散发背头,结果她上女厕所被人当作流氓追打,后来大直沽一带的女厕所竟有人冒充背头杨滋事。
《黄莲圣母》的时间轴是庚子年间的义和团起义,奇人则是红灯照的女首领带着几千女兵进城,但塑造这位女主角的方法是一种“侧写”。“黄莲圣母”带数千人“踩城”,几千人同时跺脚,响声阵地,尘土遮天,并由七天踩一次改为三天踩一次,最后还改为一天踩一次,天津卫从未有过的抗洋氛围成了历史画卷上珍贵的色彩。
《跟会》则从第三人称限知角度来展开故事。一个刚满18岁的少年木头去观看“皇会”,从这个青春少年的眼睛和心灵出发,把那个时代每年的“娘娘会”写得美轮美奂、热闹非凡。18岁的木头与一个美丽俏皮的踩跷少女相互间的搀扶引发了诗美,但木头在“皇会”结束才知道:那个美丽的踩跷少女竟由一个中年船夫扮演。
《焦七》写一个文混混用放了砒霜的肉肠毒死偷他家肉肠的邻居胡老大。当黑衣捕快来抓捕他时,他侃侃而谈,有理有节,把设毒计的起因全推给胡老大。
作品目录
创作背景
创作灵感
晚清
光绪年间,
天津卫本是水陆码头,居民五方杂居,性格迥然相区别,然而,
燕赵之地,血气刚烈;水咸
土盐,风俗习惯强悍。近一百多年来,列举所有中华大灾大难,没有一个不首当其冲,于是产生出各种怪异人物,既在显赫上层,又在市井民间。作者听的很多,长记在心,所以,作者随想随记,描绘了解放以前出现的社会风土人情;每个人一篇,各不相关,最后写成一书,名为《俗世奇人》。
创作过程
1994年,《收获》杂志在“市井人物”名下刊出了这个系列中的《苏七块》《酒婆》等七篇;2000年,作者又完成了《刷子李》《泥人张》等11篇,当年的 “市井人物”也随之变脸为“俗世奇人”并固定下来,作家出版社即以此为名出版了单行本;从这以后就到了15年后的2015年,作者再续这个系列,一气又完成了《狗不理》《燕子李三》等18篇并亲自为之绘制插图,人民文学出版社就此出版了《俗世奇人》(足本);2019年,作者竟一气又写出《弹弓杨》《大关丁》等18篇,且依旧是自己为之绘制配图,在2020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即推出了《俗世奇人全本》,共收这个系列作品总计54篇,插图58幅。
人物介绍
泥人张
“泥人张”有着一手捏泥人的绝活。书中写道:“手艺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张’排第一,而且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一天,“海张五”撞上“泥人张”,嘲讽说他的泥人是在裤裆里捏的,“泥人张”当作没听见,从鞋底抠出块泥来放在左袖里捏着,几个手指飞快捏弄,将“海张五”的样貌捏得活灵活现。之后还捏了一二百个同样的“海张五泥人”,拿到街上去卖,并写着“贱卖海张五”。
刘道元
“文混混”刘道元假借自己“出殡”,想看看人死后会怎样。结果在灵堂上,那些他曾经施舍过的人并未来施礼,打输官司的人却来堂上辱骂他,而不少百姓也来灵前诈钱、偷财。更让他想不到的是自家兄弟竟拦路抢他的判官笔不让他出殡!躺在灵柩里的刘道元耳闻这一切,彻底明白了人死后是怎么回事,愤怒不已的他终于忍不住推开棺材大笑不止,将众人吓得叽哇乱叫,四下逃窜。
作品鉴赏
主题思想
小说中既有作家想要肯定的人物,比如刷子李、泥人张、张大力、
狗不理等,他们具有时代的
工匠精神,是每个行当里的能耐人,他们对手艺的讲究,对事业的执着,对生活的认真是值得当代人学习的。还有一部分则是作家讽刺批判的对象,比如死鸟贺道台、酒里掺水的酒店老板、靠卖嘴皮子的杨巴等,在他们身上读者看到了良知和道德的欠缺。作家用看似轻松的笔调,写出了对民族前途的忧思。
作者以境写人,即以社会背景写人,包括地域风貌风土人情、生活风尚、
生活环境等,所写文字真实地刻画了
天津卫在晚清光绪年间所特有的社会风貌,是当时经过长期
社会选择而形成的
强者生存,弱者淘汰受窘的规则加以佐证的作品。
俗世之悲,是整个社会的悲剧,更是一个时代的悲剧。一个旧天津卫,折射出一个时代:有钱有权便能横行,流言蜚语就可以置人于死地。人人拜金,坚信“金子能使鬼推磨”;个个作假,因为“乱真是个大能耐”。不仅如此,由于官场险恶,这些不入流的小人物只能把生活寄托在小吃小喝小玩小乐上,他们几乎没有自己的价值观,只懂得跟风和盲目崇拜,所以,甚至连偷鸡的王八都能名满全城。如若生活不如意,人们只能寄希望于鬼神。书中曾写到那种令人害怕的场面,“红灯照一进城门,便一齐跺脚。数千人跺脚响声震地,尘土遮天,铺天盖地,气势压人”(《黄莲圣母》)。这些,都是他们引以为豪的乐趣,却也正是那个时代不可忽视的悲剧。
艺术特色
叙事特点
一是反衬。也就侧面烘托。如《蓝眼》中,先突出蓝眼看画鉴假水平高超,“据说他关灯看画,也能看出真假”,但他最终花高价买回的画却是假画,栽在黄三爷手里。《小达子》中,先说小达子偷技如何了得,但当他在车上偷了一个中年男子的手表后,手表又被对方偷回,而自己却不知道对方是如何做到的。
二是反转。剧情突变,让我们意想不到,却又在情理之中。如,《蓝眼》中,蓝眼先是买到真画,后来听信传言,认为自己买了假画,于是又去高价买所谓的真画,买回来后却又发现是假画。《蔡二少爷》中,蔡二少爷家道中落,只会变卖家中藏品给黄老板。黄老板自认为对他了如指掌,看不起他的无能。不料,最后却发现蔡二少爷居然是贩卖古董给他,从中牟利。
三是留白。每个故事虽然不长,但耐人寻味。小说里面有大量的空白,供读者自己去想,去解读。如那个偷技更高的中年男子,到底什么来路(《小达子》)?爱听相声却从不会笑的冷脸,为何不再去听相声了(《冷脸》)?神偷李三是如何进得守备森严的直隶总督府,在官印上画燕子的(《燕子李三》)?蔡二少爷是如何与北京毛老板联系上,将古董倒卖给黄老板的(《蔡二少爷》)?这些都没有在文中细细交代,而是让读者自己去体会。
四是大量背景知识运用。这部小说的背景取自民国时期的天津卫,在每篇小说里均穿插了大量本地风土人情、历史掌故等背景知识,既开拓了读者眼界,更让小说接地气,有烟火气。如《四十八样》中写的药糖,并比较北京和天津的不同;《好嘴杨巴》中写的本地小吃汤茶;《皮大嘴》中提到当时天津的金店情况等。
相声特点
冯骥才移植
天津相声语言的特点,在《俗世奇人》中运用大量的富于诙谐、嘲讽和节奏性的语言进行叙事,给小说笼罩上了一层“津味”色彩。如《
死鸟》中有一段对贺道台伺候上司“心得”的描写,堪称经典,“摸透上司脾气,知道嘛的时候说嘛,嘛的时候不该说嘛;挨训时俯首帖耳,挨骂时点头称是……就这种不是人干的事,贺道台却得心应手,做得从容自然。人说,贺道台这些能耐都出自他的天性。说他天生是上司的撒气篓子,一条顺毛驴,三脚踹不出个屁来,对吗”这段宛如相声
开场白即“
垫话”的
叙事方式活生生地“画出”了贺道台阿谀奉承、巴结上司的丑陋嘴脸。其中“嘛”、“撒气篓子”、“顺毛驴”、“三脚踹不出个屁来”等方言俗语的使用给小说增添不少喜剧效果,减少了阅读时由于
文化差异造成的隔膜,增加了
亲切感。另外,
冯氏小说语言“节奏性与音乐性都很强”,上述一段层次分明,第一层是伺候上司的“准则”,第二层是贺道台伺候上司的“天性”;而且每个
小句舒缓自如,不急促,不突兀。这种别致的语言风格正如相声语言一样,富于
节奏感。而《洋相》一篇则通过“抖包袱”的语言形式来讽刺崇洋媚外的中国人。
冯骥才在《俗世奇人》中创作了大量的奇人奇事,这种情节的描写也借鉴了相声表演的模式,这在书中主要表现为“
捧哏”、“逗哏”的情节模式。
对口相声就是两个人一起表演的相声,一个是“捧哏”,一个是“逗哏”。一个“逗”,一个“捧”(但大多以反对或拆台为主),绿叶衬红花,在双方交锋中引起喜剧效果。其实,在冯骥才先前的一些小说中也表现出了这种情节设置上的
二元对立模式,有的研究者对此进行指出:“冯骥才的小说在情节设置上的这种处理也体现出了一种对立的结构样式。所谓的对立结构,就是在小说的叙事过程当中,在情节的安排上所体现出的一种‘突转’。”而《俗世奇人》中就有很多篇小说延续了这种对立的情节模式,并且完成了“突转”的效果。如《小达子》,小达子本是电车上的小偷,有一次偷东西时遇到高人反被偷,二人针锋相对,各自“斗法”,最后中年男子得胜,抖出包袱:“你笨手笨脚也想干这个。”冯骥才用这种双人相声的形式将故事情节支撑起来,显得非常干脆、利索。更为叫绝的是名篇《泥人张》,泥人张与海张五的对立更具有
典型性。先由捧哏引起矛盾(暴发户海张五挑衅泥人张)——“观众”看热闹——逗哏先抛出一个“包袱”(泥人张用鞋底泥随手捏出了一个活灵活现的只有核桃大小的海张五)——捧哏再次拆台(“这破手艺也想赚钱,贱卖都没人要”)——逗哏再次抖出“包袱”(“贱卖海张五”)。捧哏不断激起矛盾,逗哏不断抛出“包袱”;捧哏完败,逗哏完胜;在逗哏没用语言只用动作的情况下达到喜剧效果。流露出作者对手艺人泥人张不惧权贵、刚直不阿精神的赞扬,对暴发户海张五仗势欺人的丑恶嘴脸的批判。可见,这种对口相声的情节模式在《俗世奇人》中也进行了淋漓尽致的运用。由此观之,“捧哏”、“逗哏”的情节模式在《俗世奇人》中有大量表现,构成了全书主要的故事结构。
作品影响
截至2019年年底,“俗世奇人”系列的总销量已达500万册,《刷子李》《泥人张》等篇目还入选了中小学语文课本,成为文学创作、语文教学的典范。2018年,《俗世奇人》荣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
2020年4月,列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年版)》。
作品评价
冯骥才先生的《俗世奇人》荣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标志着微小说创作传播已进入一个新阶段。
出版信息
作者简介
冯骥才,男,1942年出生于
天津,浙江宁波人。
民进成员。1960年毕业于天津塘沽中学。历任
天津市男子篮球队队员,天津
国画研究会职业画家,天津
工艺美术大学绘画教师,中国作协天津分会专业作家。现任天津市文联主席,
中国小说学会会长,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中国作协第四届理事及第五、六、七届全委会委员,
中国文联副主席,民进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
联合国科教文国际
民间艺术组织副主席。兼为画家。曾在中国各大城市和
奥地利、
新加坡、日、美等国举办个人画展。1977年开始发表作品。1979年加入
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义和拳》、《神灯前传》,短篇小说集《
雕花烟斗》、《
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俗世奇人》,散文集《
珍珠鸟》、《巴黎·艺术至上》,中篇小说《
感谢生活》、《
三寸金莲》等各种作品集38部,另有大型画集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