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的侵蚀和堆积作用的总趋势是地形普遍被夷平。河流都以其
尾闾作为它的
侵蚀基准面,年复一年的
侵蚀使它形成一个均衡的
纵剖面,这种均衡剖面的形成往往与地面的平坦化相互联系着,河流纵剖面越接近均衡剖面,整个地面越平坦,最终形成波状起伏的平原,这个地面就是侵蚀面,又称
夷平面。
河流下切使侵蚀面相对抬升,成为河谷两侧的
侵蚀阶地。侵蚀面有异于
剥蚀面,前者是水流作用下的产物,与河谷河床过程有着明显成因上的联系。
侵蚀面是经过长期
流水侵蚀而形成的广阔而近于水平的地面,也可以认为是由流水削平构造形成的缓平地面,如山区河流侧蚀,谷坡后退,逐渐切平谷底地质构造形成的宽平谷底河漫滩地面。有些侵蚀面可能很老,如不同期的
夷平面。侵蚀面有时保存得很好,且在景观中构成明显的要素,如中国徐州附近的
侵蚀平原成为黄淮海平原的一部分。有的侵蚀面已被抬升,河流切割形成侵蚀阶地面。
此外,还有一些古老的侵蚀面被后期的堆积物覆盖成为埋藏侵蚀面,如黄土下伏侏罗纪地层构成的缓平面,黄土层本身不同期黄土之间的
接触面,原来都是一个经长期流水侵蚀的地面。可见,侵蚀面的概念不应局限于基岩面,松散
堆积物经过长期流水侵蚀作用后形成的面同样应称为侵蚀面。黄土塬本是
堆积地貌,但已经过长期的流水侵蚀,当前也已成为侵蚀面。通过侵蚀面的研究,可了解某一时期的侵蚀状况,重建
古地理环境模式。
①针对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预测方法现状,在充分考虑建设项目扰动堆积体物质特殊性的前提下,引入了
土壤可侵蚀面的概念,并对开发建设项目的可侵蚀面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应用组合数学原理,利用侵蚀产沙函数和可侵蚀面的模块组合,建立基于可侵蚀面类型的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预测模型。该模型的最大特点就是精度高、计算方便,所用参数容易获得,所得结果符合客观实际。
②该文阐述黄土高原地区侏罗系、第三系地层古剥蚀面对现代岩土侵蚀的影响,对预测岩土侵蚀的发展趋势,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岩土侵蚀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在陕西一小流域利用GPS测量了新第三系、
侏罗系地层界线点的三维空间数据,根据测量数据建立了古剥蚀面
数字高程模型,目的是与现代侵蚀地形进行对比,分析现代岩土侵蚀与古侵蚀面之间是否有继承性。结果显示现代主要的侵蚀沟形成是在古剥蚀面的低洼处,发育的方向沿剥蚀面坡面倾斜方向,基本上是在古地形的基础上发展的。因此,研究和预测现代岩土侵蚀趋势时,应把岩土侵蚀对古剥蚀面的继承性作为一个重要因素来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