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峒曾(1591年10月1日-1645年8月24日),字豫瞻,号广成,南直隶松江府上海县(今上海市闵行区)人,祖籍苏州府嘉定县(今上海市嘉定区),中国明末诗人、抗清志士。
人物生平
出身名门
侯峒曾出自紫堤东族侯氏,为当地望族,族人曾出资修建关帝庙、上谷东族宗祠等。先祖姓杨,原籍山西上谷,历代做官。北宋靖康之难时随康王南渡,曾居临安(今杭州)、乌泥径、真如,后定居紫堤村(今上海诸翟镇)。明代初传代至杨文昌,因中表兄弟侯守常无子女,曾抚外甥徐端为子,一传而绝,故杨文昌将其子杨彦昇再过继给侯守常为嗣,改姓后即侯彦昇。
侯峒曾的曾祖侯尧封(字钦之,号复吾)为侯彦昇的玄孙,隆庆五年(1571年)辛未科进士(二甲第七十四名),曾担任监察御史。
早年经历
侯峒曾,字豫瞻,号广成,
南直隶松江府上海县(今
上海市闵行区)人,祖籍
苏州府嘉定县(今上海市
嘉定区)。雅好诗文,能书法。
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
经元,
天启五年(1625年)进士,
顾秉谦召,不谒。授南京武选主事,以忧归。崇祯初,
张凤翼推荐他做职方郎,推辞,改授南京吏部文选司主事。为官耿直贤能。适逢
陆文声攻击
张溥,侯峒曾为之说
复社情况和
陆文声无赖状,御史丁玮采纳了他的说法,灾祸得以没有蔓延。历职稽勋郎中、江西督学参议。当时益王
朱慈炲势力正大,侯峒曾在岁试中罢黜二宗室考生姓名。益王愤怒,责问他,其不为所动。给事中耿始然奉命督查赋税,负监察之责的官吏用下属的礼仪接见,峒曾唯独与之对抗,刚正的赞誉传达到京师。不久调任嘉湖参政。漕卒击伤
秀水知县
李向中,峒曾先巡抚巡按请示,抓捕诛戮首恶,部内肃然。
郑三俊推举天下贤能的负监察之责的官吏五人,其中就有侯峒曾。擢
顺天府丞,没有赴任京师已经陷落。
嘉定抗清
朱由崧即位(公元1644年),起任左通政,以疾推辞未赴任。弘光元年(公元1645年)五月,满清晋亲王多铎统军占领南京,南明弘光朝廷覆亡。同年六月,南明降臣
钱谦益,
赵之龙等向
多铎献策曰:“吴下民风柔弱,飞檄可定,无须用兵。”清廷乃于六月十五日颁诏书往江南曰:“……削发一事,本朝已相沿成俗,尔等毋得不遵法度。……凡不随本朝制度者,杀无赦。”闰六月十七日(1645年8月8日),知县张维熙下剃发令,嘉定爆发十多万人参加的反剃发抗清起义,侯峒曾与同乡进士
黄淳耀被推为首领,在嘉定城楼上树起了“嘉定恢剿义师”的大旗。组织起来的义军,在嘉定四门布置兵力。侯峒曾带着儿子侯玄演、侯玄洁负责守卫东门、北门,并在北门仓桥炮击清兵,杀死清将
李成栋的弟弟李成林。
李成栋闻讯,暴跳如雷,发誓报复。
在侯峒曾和黄氏兄弟的指挥下,城中民众不分男女老幼,纷纷投入了抗清行列。为鼓舞士气,侯峒曾下令在嘉定城楼上悬挂一面“嘉定恢剿义师”的大旗。同时在城楼上“集众公议”,决定“划地分守”嘉定城:由南明诸生张锡眉率众守南门,
秀水县教师龚用圆佐之;南明
国子监太学生
朱长祚守北门,乡绅唐咨佐之;
黄淳耀兄弟守西门;侯峒曾亲自守东门,诸生龚孙炫佐之。此外,由诸生
马元调(时年70岁)与唐昌全,夏云蛟等负责后勤供给。
集议已定,各头领率众在城上日夜巡逻。“嘉人士争相执刃以从,人情颇觉鼓舞。”为阻止清军进犯,侯峒曾又下令将城外各桥毁坏,“东,北二门俱用大石垒断街路,西,南二门用圆木乱石横塞道途。”
天亮时分,清军击败了城外各村镇的乡兵后,便将嘉定城四面包围。随即
李成栋下令,集中火炮齐轰东,西二门。“清兵攻城甚急,多缚软梯至城下,城上砖石如雨。”守城民众虽“亡失甚众”,但仍顽强不屈。若有某断城墙被炮火轰塌,城内民众便及时用木料和充土布袋堵塞之。“守城者若有伤亡,乃立即补充。”或曰:中国有两个社会,上浮夸而下粗扑;上游戏而下献身。诚信斯言哉!
黄昏时分,突然暴雨如注,狂风骤起。守城民众仍毫不畏惧,冒雨抵抗。是时,因“城中遂不能张灯,(李)成栋令兵丁潜伏城下之穴城,而守者弗觉也。”(
文秉《甲乙事案》)
翌日破晓时分,暴风骤雨仍然不止。时城上民众已连续守城三昼夜,遍体淋湿,加之饮食已绝,故人人身疲力竭。
李成栋遂令士兵“置灯于地穴中,炮发震城。”火炮声“终日震撼,地裂天崩,炮硝铅屑落城中屋上,簌簌如雨,婴儿妇女,狼奔鼠窜。”(朱子素《嘉定屠城略》)
壮烈殉国
随着城墙一隅在炮声中轰然倒塌,清军乘机登城,蜂拥而入。清兵“悉从屋上奔驰,通行无阻。城内难民因街上砖石阻塞,不得逃生,皆纷纷投河死,水为之不流。”
此刻,侯峒曾正在东门城楼上。城陷,“士卒皆曰:‘吾曾受公厚恩,尚可卫公出走。’峒曾曰:‘与城存亡,义也。’及下城拜家庙,赴水死之。其长子玄演,次子玄洁身处数十刀,亦死之。”
清兵攻入城中,时任清军统领的原南明降将
李成栋下令屠城,当屠城令一下达,清兵“家至户到,小街僻巷,无不穷搜,乱草丛棘,必用长枪乱搅。”“市民之中,悬梁者,投井者,投河者,血面者,断肢者,被砍未死手足犹动者,骨肉狼籍。”若见年轻美色女子,遂“日昼街坊当众奸淫。”有不从者,“用长钉钉其两手于板,仍逼淫之。”(朱子素《嘉定屠城略》)
城陷之时,
黄淳耀黄渊耀兄弟急趋城内一僧舍。“淳耀问其从者曰:‘
侯公若何?’曰:‘死矣!’曰:‘吾与侯公同事,义不独生。’乃书壁云:‘读书寡益,学道无成,进不得宜力王朝,退不得洁身远引,耿耿不没,此心而已。大明遗臣
黄淳耀自裁于城西僧舍。’其弟渊耀曰:‘兄为王臣宜死,然弟亦不愿为北虏之民也。’淳耀缢于东,渊耀缢于西。”(
黄宗羲《弘光实录钞》)又据史载;诸生张锡眉解带缢于南门城楼上,死前作绝命词,大书裤上云:“我生不辰,与城存亡,死亦为义!”教师龚用圆赴水死,二子从之。诸生马元调,唐昌全,夏云蛟,娄复闻,城破亦死之。又有黄某,与清军巷战中“手挥铁简,前后杀数百人,后中矢而死。”
顷刻之间,清兵杀到池边,把父子三人抓捞上岸。侯峒曾已气绝身亡,玄演、玄洁则尚存一息,双双被清兵当场砍死。
侯峒曾的头颅,被清兵割下,挂在西门城楼上示众。三天后,跌落地上,被一个书生捧起,送到侯家故居厂头,与尸身缝合后入殓。
身后赠恤
明绍宗赠兵部尚书,谥“文忠”。明监国鲁王赠左都御史,谥“忠烈”。
清高宗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赐谥“忠节”。
后世纪念
侯峒曾父子的刚烈大义,深深感动后人。嘉定如今还能看到多处纪念他们的遗迹。在嘉定城中,清河路城中路口的东北角叶池原址上,有一块叶池碑,正是当年侯氏父子的殉难处。“叶池”二字的题写人,是国家司法部原部长
魏文伯。
主要成就
领导嘉定人民反剃发抗清斗争,失败后英勇就义。
人物评价
一旦陵谷迁变,清流中见危授命者,惟峒曾、允彝、令皙三人,余卒恇怯㥏(忄忍),与时俱化而已,可胜慨哉!——
钱海岳《南明史》亲属成员
高祖
侯廷用,字汝舟。行事谨慎,孝事父母,乐善尚义,有古君子之风。晚年自号白村老人,优游林泉,与当世名士长洲
文徵明、嘉定
王翘皆有往来,二人均有诗相赠。又习养生术,与夫人朱氏白头偕老,并享高寿。
曾祖
侯尧封(1515~1598.2.8),初名栋,字士隆,更名尧封,字钦之,号复吾,又号龙泉。隆庆五年(1571年)进士,任刑部主事,改四川道御史,继巡抚福建,终任福建代理布政使。在官场挣扎了二十多年,始终两袖清风。以老告归。
祖父
侯孔诏,字孟宣,号一贞。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岁贡。有孝行,多隐德。大文豪
陈继儒为立《卓行传》。
父亲
侯震旸(1576.12.27~1627),字得一,号在观,又号启东,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进士,授行人,升吏科给事中,忤魏忠贤被谪削品秩二级,回归家乡。在吏职八月,上奏章三十余次,刚直之名,惊动四方。因忤魏忠贤罢归。崇祯即位,追封为
太常寺少卿。
弟弟
侯岷曾(1591~1611),峒曾长弟。诸生。早卒。
侯岐曾(1594~1646),峒曾二弟。幼年颖异,好学不倦。年11为县学生员。成年后工文章,重气谊。当时太仓、松江一带的文坛派别林立,互相攻讦,岐曾毫无门户之见,致力于振兴古学、奖掖后进,是士林公认的文章和道德的楷模。弘光元年(1645年),嘉定抗清斗争失败,在乡间侍奉老母的岐曾在国殇和家难的双重打击下,一夜之间须发尽白。永历二年(1647年),友人
陈子龙联合鲁王
朱以海抗清的计划败露,遭到清廷的通缉,仓皇投靠岐曾。岐曾先后将其藏匿在仆人刘驯、女婿顾天逵家中,并谋划助其逃往浙江。不幸踪迹被官府察觉,与
陈子龙一同被逮捕,遇难于松江。
儿子
侯玄演(1620—1645),字几道,峒曾长子。才情骏发,年十三为生员。与兄弟共同受学于
黄淳耀,精研理学。嘉定陷,与父同死。著有《侯孝烈集》《咏物诗》等。
侯玄洁(1621~1645),字云俱,峒曾次子。诸生。读书过目成诵,诗文别具神悟,书法神似苏轼。助父守城,书信和檄文多出其手。左腿生了严重的疮疖,疼痛难忍,甚至血流至脚,但依然站立在烈日下或暴雨中襄理守城事务。嘉定陷,与父同死。诗文飘然淡远,不立町畦,著有《侯孝毅集》《玉谿生诗笺》《遗民录》等。
侯玄瀞(1625—1651),字智含,峒曾三子,年十一为生员。文章古雅深奥,就连饱学宿儒也自叹不如。父兄死难后,常吁天恸哭,亲手编写了父亲的年谱、整理了父兄的遗著。他坚持抗清,与唐王
朱聿键联系密切,事泄后被捕,逃脱后亡命江湖。后削发为僧,卒于杭州灵隐寺。著有《侯孝隐集》《方外诗文》《南征日述》。
个人作品
《都下纪闻》《江西学政全书》《侯纳言集》《易解》《仍贻堂集》《韡韡编》等。后人整理成《侯忠节公全集》。
家族世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