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氟甲基鸟氨酸是一种药物,也称为
依氟鸟氨酸(Eflornithine),制造者为赛诺菲-安万特药厂。它是鸟胺酸去羧化酶(ornithine decarboxylase;ODC)的抑制物,而ODC是生物体内合成聚胺(polyamine)所需的第一个酵素。
这种药在使用上有许多变化,最初是为了治疗癌症而发展出来,但是后来在癌症治疗上没有应用,反而是能够用来对抗由
布氏冈比亚锥虫(Trypanosoma brucei gambiense)所引起的非洲昏睡病(Africantrypanosomiasis)西非类型
二氟甲基鸟氨酸是以自杀抑制物的方式来抑制鸟胺酸去羧化酶(ODC),这是一种调节细胞分裂的酵素,专门催化聚胺(polyamine)生物合成的第一个步骤。并且因此能够杀死锥虫。
二氟甲基鸟氨酸对于
布氏冈比亚锥虫(Trypanosoma brucei gambiense)的效用之所以会被人发现,是因为它能使昏迷的病患苏醒,且二氟甲基鸟氨酸也因此称为“复活药”。
研究人员希望能够以二氟甲基鸟氨酸来取代毒性过强、致死率过高,且不可使用于怀孕妇女的含砷药物美拉胂醇(melarsoprol)。不过二氟甲基鸟氨酸仍然有一些副作用,会造成下痢、腹痛与贫血,只是病人对此的耐受性较高,不需要因此停止用药。
二氟甲基鸟氨酸的供应有限,因为制造者认为这种药品的生产不敷成本。安万特药厂(后来与赛诺菲合并)因此在1995年停止生产这种药物,不敷成本的主要原因在于非洲昏睡病的病患大多属于贫穷人口,这些人没有能力支付任何医疗费用。
到了2001年,在无疆界医师(MSF)组织、国际医学非政府组织(NGO)以及
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游说之下,制造商同意恢复生产二氟甲基鸟氨酸、美拉胂醇与喷他脒(pentamidine),并且供应能够满足需求的产量。制造商与世界卫生组织之间达成了一个为期5年的协议,其中也包括无疆界医师在药品分配上的工作。在协议中,安万特每年所要供应的药物总价值是500万美元。此外生产Vaniqa(除毛膏品牌)的必治妥施贵宝公司,也会提供给安万特部分生产二氟甲基鸟氨酸所需的资金。这个5年协议在2006年终止协议结束之后,赛诺菲-安万特药厂将会把生产技术转移给其他愿意持续生产二氟甲基鸟氨酸的工厂。
世界卫生组织在2005年9月的报告中表示,位于印度海德拉巴的印度化学技术研究院(India Institute of Chemical Technology),以及位于美国德州的ILEX Oncology公司,同时以较为便宜的新方法生产二氟甲基鸟氨酸。世界卫生组织也表示ILEX Oncology正在实验用来治疗癌症,以及用来对抗昏睡病的口服配方。
在一份送交美国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资料里,显示出使用Vaniqa控制脸部毛发的女性中,有58%得到了改善效果(5%的人毛发几乎或全清除;27%显著改善;26%有改善),FDA的资料也显示这种药剂在更年期后(postmenopausal)的妇女中较为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