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香石笛
徽州传统石雕工艺
黟县“余香石笛”是徽州传统石雕工艺的绝技,是乐器制作工艺和徽州石雕工艺的完美结合。“余香石笛”既是实用乐器,也是石雕工艺的精品,其流传历史已有300余年。
余香简介
乾隆年间,黟县西递叶村村府君人余香,出身贫寒,从小随父学习石雕技艺,长大后四处拜师求教,终成石雕大师。余香自幼喜欢吹奏,成年后便以“黟县青”为材料,雕琢成石箫、石笛。吹奏起来,音质比竹笛、竹箫更加浑厚、清脆,宛如天外仙乐。从此,“余香石笛”声名鹊起,广为音乐家珍爱和收藏,其影响不仅在国内,而且远传至东南亚。《中国历代名人大辞典》(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记载:余香,匠心独具,所制石笛、石箫皆中律合调。作细巧物件,上刻书画,人称绝技。
石笛简介
黟县石笛绝技已有三百多年历史。据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历代名人大辞典》记载:清乾隆年间,黟县人余香从小随父亲学习石雕技艺,喜欢吹笛子和竹箫,后来用“黟县青”雕琢石箫、石笛,音质比竹笛、竹箫更加清脆、悠扬。由于石笛制作对雕刻者的乐理知识、吹奏和雕刻技艺要求极高,完全掌握这项绝技的人稀少。黟县西递叶村村民方如金是徽州雕刻师,又通晓音律。他以黟县青石为材,经过无数次试验,终于再现了“余香石笛”传统技艺。2010年,黟县“余香石笛”已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清乾隆以后,黟县“余香石笛”的制作工艺流传至今,已是五代传人。清光绪年间,西递何村人唐来进所制“余香石笛”被列为朝廷贡品,曾获光绪帝金牌奖励。制作石笛,对制作者本身所掌握的乐理知识、吹奏技能、雕刻工具、雕刻技艺之要求极高,完全掌握此项绝技者较少。目前,完全掌握该项技艺仅为“余香石笛”第五代传人、西递铜炼村人方如金,自幼喜爱音乐,凭借三十年从事石雕经历,经乡间老艺人的指点和传授,再加上自己多年苦心钻研,最终掌握了这项濒临消失的绝技。他制作的“余香石笛”,通过黄山学院艺术系笛子演奏专家胡亮的技术鉴定,完全符合音律。当代著名画家吴晓光赋诗曰:“方氏春色喜如今,千雕细刻获石笛;得到余香灵感处,百年技艺现传情。”
“余香石笛”作为徽州石雕工艺的绝技和珍品,工艺要求极为严格。其一,大理石材质的颗粒结构不同于与竹制竹笛的纤维结构,制作过程中非常容易破碎,故而在刀具、刀法使用上极为讲究,稍不注意就会前功尽弃。为此,余香因制作石笛,专门发明一套特殊工具,各类雕刀共计有五十多副。其二,石笛作为实用乐器,雕刻者还必须精通乐理知识和演奏技能,以便在雕刻中确定孔径大小、间隔、确保音阶、音准、音色合乎音律。其三,在细长的管径上还要雕刻纹饰图案,以体现乐器的文化层次、艺术品位,可谓方寸之间见功夫。
主要特征
选材考究
“余香石雕”原材料,选自西递村特有的“黟县青”大理石中的精品石料,要求石质细腻、坚固,绝无杂质,否则制作过程中易碎,成功率低。
工艺复杂
“余香石笛”的制作属徽州石雕中绝技。石笛外形与竹笛无区别,但音孔、内管径制作必须要求严格符合乐理、音律,制作石笛需要特制工具。雕刻者除需要有精巧的雕刻技艺外,还需要掌握乐理知识和一定水平的吹奏技能。一根石笛的制作,正常情况下需花费2个月的时间。
音效独特
石笛因材质分子结构与竹笛纤维结构不同,发音、共鸣、传声效果更加清脆、圆润、浑厚,且声音穿透力强,竹笛演奏很难达到同样效果。
重要价值
实用价值
“余香石笛”是与竹笛同样能够使用的独特乐器,自产生以来,备受笛子演奏家的喜爱。是中国传统乐器中的绝品,其流传具有唯一性特点。
工艺价值
“余香石笛”是徽州传统石雕工艺发展的标志性作品,是徽州雕刻民间艺术家聪明才智的最高体现之一。自产生以来,是历代收藏家收藏的珍品。
文化价值
“余香石雕”是徽州石雕工艺师巧妙运用声学原理与石雕工艺的完美结合,拓展和创新了民族乐器材质以及制作技艺的方式、方法,丰富了中华民族音乐文化。
参考资料
余香石笛.黟县图书馆.2012-7-21
最新修订时间:2022-06-11 21:41
目录
概述
余香简介
石笛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