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旸,1986年出生于
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在2015年1月13日揭晓的美国
乒乓球协会2014年度教练科技奖的评选中,被授予这一奖项,他也是凭借两篇科研论文成为获此殊荣的首位中国籍教练员。
人物简介
余旸,2015年6月,他被授予国际乒联3级教练员资质,成为2015年全美获此殊荣的两位教练员之一。
十岁出门学球艺
1986年出生的余旸乒乓球
生涯开始于小学3年级。当时,跟大部分出生于“
足球之乡”
梅州的小孩子一样,余旸也是一个足球迷,喜欢利用课余时间与小伙伴们在学校的足球场上挥洒汗水。他的运动天赋也引起了当时
梅江区人民小学乒乓球队教练徐广威的关注,进入了该校乒乓球队,开始了乒乓球生涯。
10岁时,余旸跟随小叔前往中山,并被选入中山市体校乒乓球队。“当时毕竟年龄比较小,不太适应外地生活,我记得刚进体校的第一天就跟同学打架。”余旸回忆。然而,毕竟从小在平常人家庭长大,耳濡目染长辈们勤劳朴实、吃苦耐劳的生活品质,余旸尽量克服困难,逐渐适应了在体校的学习和生活。8年后,余旸走到了人生的第一个十字路口。当时,他可以享受中山市政府对体校学生的特殊政策,推荐进入企事业单位任职,也可以凭借体育特长生的身份特招考进大学深造。余旸选择了后者,考入
广东工业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学习。
大学磨练创业胆
由于家里的条件不是很宽裕,进入大学后,学习之余,余旸从出售台灯、门锁等小生活物件开始,通过自己的努力赚取学费和生活费,并在业余兼职教授乒乓球。余旸觉得自己总有股客家人自强不息的韧劲和毅力,促使他努力向上。在大学4年里,他没有向家中要过一分钱。由于待人和善、指导训练耐心细致,他受到了乒乓球学员们的一致认可,也为后来的乒乓球执教立下了很好的口碑,并为他在大学中的第一次创业奠定了基础。
2007年大三时,余旸与几个同学合伙开办了一家乒乓球培训俱乐部,开始了人生第一次创业。因为当时俱乐部的招生形势不错,学员数量稳步增加,考虑到学员增长的趋势和训练设施的更新换代及日后储备,他决定购置一批训练器材。但器材买回来后却发现报名训练人数的增长并没有达到预期,造成了俱乐部在很长一段时间的运营困难。“那次决策失误后,俱乐部的运营受到了很大影响。我记得当时身上只剩20块钱,也不敢跟家里说。那段时间很痛苦,曾一度想过要放弃,不过还是在朋友们的鼓励下挺了过来。”
在美乒乓之路
大学毕业后,余旸选择了向他发出奖学金邀请的
美国密西西比学院攻读
MBA硕士学位。
万事开头难,语言是余旸到美国后需要跨过的第一大障碍。他回忆:“刚开始的时候,由于英语基本上是零基础,一段短短的10秒钟英文录音,足足听了一个星期仍旧没有完全明白意思。”但他不言放弃,刻苦学习,大胆交流。半年后,“语言考试虽然过了,但还是存在很大问题,幸好美国学习方式比较灵活,这给予了我自学的空间”。长期的独立生活和学习经历为他在美国的研究生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与很多中国留学生擅长死记硬背相比,他在学习过程中更注重理解与应用,而这一点跟美国教学理念不谋而合。经过两年的系统学习,余旸为自己的留学生涯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不过,学习成绩优异的余旸在乒乓球上也没落下,在校期间,他作为运动员和教练员代表
密西西比学院参加全美大学生乒乓球冠军杯比赛。在他的带领下,该校的参赛成绩由上一届的全美第5名提升至全美第2名。
2013年5月,余旸被邀请加入了奥斯汀乒乓球俱乐部,担任总教练和商业总监。在此期间,俱乐部从只有40多个会员发展到140多人。余旸联合当地教育部门,在当地小学第一次开办了乒乓球训练班,同时他还创办了一年一度的奥斯汀青少年乒乓球赛。由于他在推广青少年乒乓球上的杰出成绩,奥斯汀乒协被评为全美十大国家训练中心之一。
2013年,余旸被美国奥委会推荐旁听由国际奥委会举办的国际教练员提高认证项目(简称ICECP)。在与全世界众多优秀的乒乓球教练和体育专家进行交流沟通后,余旸敏锐地发现,虽然美国的教练们都知晓不同积分水平段的
乒乓球运动员在技术动作上存在差异这一事实,但全世界范围内至今没有人对此作出科学的分析和解释,如果能够填补这一块空白,将会极大地促进美国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和水平的提升。于是,他在助手的协助下,通过视频网站对美国乒协各积分段内水平选手的比赛录像进行了记录整理,并运用统计学原理汇总分析,撰写了论文《美国乒协积分和中级水平选手技术特点之间的关系》。
2014年,余旸从全美众多体育项目的优秀教练员中脱颖而出,成为美国唯一一位正式代表参加ICECP项目。学习结束后,他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对全美超过260家乒乓球俱乐部展开调查摸底,发表了《美国乒乓球俱乐部现状分析》论文和《美乒乓球俱乐部发展指导书》。由于这两篇文章对于美国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影响巨大,余旸被邀请到
国际奥委会总部瑞士洛桑进行了一场关于美国乒乓球俱乐部发展的专题报告。
2015年9月,在美国的余旸已经有了一个4个月大的女儿,妻子也是一位在美华人。他希望今后能够成为中美乒乓球运动相互交流、资源对接的“搭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