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琳仪
中国钱币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
何琳仪,男, 1943年8月生,汉族安徽大学古文字学专业的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古文字学会副秘书长,中国钱币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1967年,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1981年,吉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古文字方向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计有专著10部,其中独立完成者3部:《战国文字通论》、《古币丛考》、《战国文字声系》,在学术界产生深远影响。论文120余篇,涉及先秦文献、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秦汉文字、音韵、训诂诸领域,亦有较高的学术水平。2007年3月31日去世。享年64岁。
人物履历
1943年8月生。
1967年,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
1981年,吉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古文字方向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
此后,先后在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和安徽大学中文系工作。在安徽大学时期担任博士生导师。
2007年3月31日去世。享年64岁。
学术生涯
何琳仪教授,古文字学家,江西九江人,1967年本科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70年代末开始在吉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攻读古文字方向研究生课程,1981年获硕士学位,历任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讲师、副教授,安徽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古文字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中国钱币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等职。先生一生勤于笔耕,专著有10余部之多,其中独立完成者3部,即《战国文字通论》、《古币丛考》、《战国文字声系》。这三部书是先生学术研究的代表作,同时也代表了当代战国文字研究领域中的最高水平,在海内外学术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发表论文120余篇,涉及先秦文献、甲骨文、金文、 战国文字、秦汉文字、音韵、训诂、古史地理等诸多领域。
何先生是卓有成就的古文字学家,尤其在战国文字研究领域造诣颇深,所著《战国文字通论》是第一部战国古文字通论性著作,已成为海内外古文字学者案头必备工具书之一。战国文字研究,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经过多年发展,已经成为中国古文字学的一个独立分支。随着新材料和研究成果的大量涌现,实际工作迫切要求有关研究成果的传布与普及。何先生的大作应时而作,对战国文字研究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战国文字通论》不仅依据前人的研究成果对战国文字作了科学的五系划分,而且全面论述了《说文》、三体石经、《汗简》和《古文四声韵》中古文的来源及其与战国古文的关系,举证翔实,评说允当,拓宽了战国文字研究以至整个古文字研究使用对勘资料的路径。书中还总结了各区系文字的风格特点、战国文字形体演变的规律,提出了战国文字释读的方法,观察至细,分析入微,归纳精准。所有这些,在当时乃至于现在都对战国文字研究起到指导性的作用。此外,书中处处凝结着何先生对战国文字具体材料研究的辛勤汗水:如释江苏盱眙南窖庄出土铜壶中“重金某某”的后两字为“络镶”、指出赵国相邦春平侯等铍“左右伐器”之伐器犹言兵器、申述中山王方壶之“ ”为绝字、分析“主”“示”形体演变之迹,等等,均为不刊之论。过去古钱学家多不精通古文字,而研究古文字的学者又较少染指古钱币,因而先秦货币文字的释读存在大量问题。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情况有了比较明显的变化,在研究古文字的学者中,把先秦货币纳入到自己研究领域的人逐渐多起来,先生可以说是这方面用力最勤的一位。先秦货币铭文字数虽不多,但有裨于对勘旧史资料者不在少数。何先生凭藉他深厚的古文字学根底、丰富的战国历史和政治地理的知识以及古钱学方面的修养,在释读币文和确定币文地名所指之地方面,有很多创见。例如先生根据“返”之字形演变并参之以古代典籍,释齐六字刀铭为“齐返邦长大刀”,在古钱学界深为人所称许。又如提出尖足布“鄤 ”就是古书之“ ”、把“涅金”或“百涅”改释为“浧”、把旧释为“洮”或“俞”的锐角布面文改释为“舟”,认为三孔布之“余亡”即古书之“余无”等等,在学术界产生了很大反响;又释燕明刀背文之“ ”、“ ”为“厶”,读为“四”,并认为古文字之“四”是从“厶”分化而来的,这也是文字学上的一个创见。先生研究古币成果多汇于《古币丛考》一书中。 战国文字,材料尤为零碎,研究成果也多散见各种期刊,收集起来实属不易。何先生倾其毕生精力,摹录原始材料,收罗前人研究成果,加以己意而制成卡片。其间甘苦,鲜为人知晓,最终汇为《战国古文字典》,煌煌巨著,凡200万言。全书以韵部为经,以声纽为纬,以声首为纲,以谐声为目,兼及分域而排列战国文字字形。这样既可与先秦古音研究相为表里,又有利于探求文字源流变化之迹,还可以进行文字形体之比较而极尽古文字考释“比较法”之长。先生每讲一字,务求其形、音、义之准确:梳理其演变之轨迹、定其音读而详考其义训,进而诠解其在具体语料中之用法。迄今为止,《战国古文字典》仍为中国唯一一部战国古文字综合性字典。何先生治古文字学,以字形研究为核心,而涉及历史、文献、音韵、训诂、文法等诸多学科领域,多能左右融会而一贯相通。如释《者钟》之“不汭经德”为“不坠经德”,因王国维《与友人论诗书中之成语书》而释彝铭中之成语,由古文字而探上古声韵系统而作《〈说文〉声韵钩沉》、《幽脂通转举例》,等等,均为传世之佳作,在学术界引起巨大反响。 何先生才情横溢,文思泉涌,生前诗作汇集于《樗散韵语》。又工于书画,娴于弄箫,至为雅逸;先生性行儒雅淑均,有长者之风范;与人为善、谦和正派而德高望重,为世人称道。
何先生忠诚于教育事业,诲人不倦,培养了一批高层次人才。曾主讲古文字学战国文字、西周金文、上古音研究、诗经研究等本科、硕博士生课程,深受学生喜爱。
先生情钟讲坛,痼病缠身,仍不轻易耽误学生一次课,2007年3月31日,64岁的何教授在为学生讲授训诂学时,疾病发作,在讲台上大汗淋漓。学生们看到之后求他回去休息,但他仍然坚持上课,半个多小时后,在讲台上支撑不住,被抬到医院。在医院抢救至次日凌晨3时,不幸离世。
所获荣誉
2007年12月28日当选“心动2007安徽年度十大新闻人物”,何琳仪教授的爱人张惠出席了颁奖晚会。
《战国古文字典——战国文字声系》 著作 何琳仪 著 中华书局1998年9月 获教育部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战国文字通论》(订补)何琳仪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3—2004年安徽省社会科学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著作一等奖。 2005年 安徽省社科一等奖(2001年),国家图书二等奖(2002年)。
《战国古文字典》于2001年获安徽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02年获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
出版图书
人物评价
安徽大学从事文献学教学的程燕老师对何老师如秋叶一般的离去备感痛惜:“我是他的第一个研究生,十多年了,何老师给了我和师弟师妹们太多的爱,他对待学生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程老师说,1999年她考研时,因久仰何老师的大名才报考古文字学的,当时这是个很冷的专业,她以为大名远扬的何老师可能对学生要摆架子,可她没有想到,一过了面试,何老师竟给她定了培养计划,当时合肥没有这方面的书,他特地从北京买了许多专业书籍免费赠送给程燕。何老师的关心激发了程燕的治学热情,她硕士、博士都在何老师手下就读。如今程燕已成长为文献学、古文字方面的青年才俊。“都是何老师培养的结果。”程燕老师还提到一个细节,有个农村来的学子,求学十分认真,这个学生特别想有台电脑,何老师有一天真的就送了他一台电脑,圆了那个学生的梦想。
2007年4月4日,安徽大学汉语言文字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徐在国教授说:“何琳仪教授的去世,是我国古文字学界的重大损失。”何老师竹简著作的校对工作尚在进行,何老师的去世是个不可估量的损失。
中国古文字研究会的一位负责人如此评价何老师:战国文字被称为“中国最难认的文字”、“中国文字中材料最复杂的文字”,在中华文明的产生与传承上,其作用极其重要。现发现有多部古典文献用战国文字书写。但有关古文的字典,却是一个空白。但何先先的《战国文字通论》被公认为“战国古文通论性著作第一部”,是海内外古文字学者的必备工具书;何老师所著的《战国古文字典》是迄今中国唯一一部战国古文字综合字典。这两部著作,代表了当代战国文字研究领域中的最高水平,在海内外学术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安徽大学校长黄德宽教授为先生撰写挽联云:
德厚流光,情钟三尺讲坛,呕心沥血育桃李;
材高知深,意会千古疑文,名山事业垂后人。
诚为先生一生之最好总结。
学术成果
何琳仪先生的论著主要有:
一、专著
1、 殷墟甲骨刻辞摹释总集(合作) 中华书局,1988年。2、 殷墟甲骨刻辞类摹(合作) 中华书局,1989年。
3、 战国文字通论 中华书局,1989年。
4、 中国方术概观·占星(复核) 人民中国出版社,1993年。
5、 古币丛考 文史哲出版社(台湾),1996年。
6、 楚国历史文化辞典·兵器符节 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年。
7、 甲骨文字诂林(合作) 中华书局,1996年。
8、 战国古文字典——战国文字声系 中华书局,1998年。
9、 古币丛考(增订本) 安徽大学出版社,2002年。
10、战国文字通论订补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年。
11、战国古文字典——战国文字声系(增订) 中华书局,2004年。
12、樗散韵语 澳门学人出版社,2006年。
二、论文
殷商文字
1、 匍有土田考 南方文物2007年
2、 释离 徐中舒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论文集,1998年
3、 说秋 古文字论集(二),考古与文物丛刊四号, 2001年
4、 说丽 殷都学刊2006年1期。
6、 释圭 古籍研究2006年待刊
7、 释叉 殷都学刊待嵌
8、 听簋小笺 古文字研究25辑,2004年
西周文字
1、 胡簋考释六则 古文字研究7辑,1982年
2、 瑚琏探源 史学集刊1983年1期
3、 释窥 古文字论集(一),考古与文物丛刊二号,1983年
4、 启尊启卣铭文考释 古文字研究9辑,1984年
5、 晋侯苏钟释地 东方博物5辑,2000年
6、 晋侯曲器考 晋侯墓地出土青铜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2年
7、 墙盘賸语 古籍研究2003年1期。华学6辑,2003年
8、 逨盘古辞探微 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4期。
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建所二十周年纪念文集,2003年。
9、 释戹 2004年安阳殷商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论集,2004年。
安大史学1辑,2004年。
10、 说盘 中国历史文物2004年5期
11、 释攀 汉字研究1辑,2005年。
考古与文物,2005年增刊。古文字论集(三)
12、 逢逢渊渊释训 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期
春秋文字
1、 山东临朐新出铜器铭文考释 文物1983年12期
2、 莒县出土东周铜器铭文汇释 文史2000年1辑
3、 楚王领钟器主新探 东南文化1999年3期
4、 唐子仲濒儿匜补释 考古待刊
5、 吴越徐舒金文选释 中国文字新19期(台湾),1994年
6、 吴王光剑铭补证 文物1989年7期
7、 句吴王剑补释 第二届国际中国古文字学研讨会论文集·香港,1993年
8、 程桥三号墓盘匜铭文新考 东南文化2001年3期
9、 徐沈尹钲新释 文物研究13辑,2001年
10、 作寻宗彝解 中国训诂学研究会论文集,2002年
战国文字·铜器
1、 节可忌豆小记 考古1991年10期
2、 司夜鼎考释 中国史研究2004年3期
3、 鱼颠匕补释 中国史研究2007年期
4、 平安君鼎国别补证 文物与考古1986年5期
5、 中山王器考释拾遗 史学集刊1984年1期
6、 芗箕解 农业考古1992年2期
7、 隣阳壶考 文史2002年4辑
8、 陵君三器考辨 江汉考古1984年1期
9、 楚官肆师 江汉考古1991年1期
10、 长沙铜量铭文补释 江汉考古1988年4期
11、 鄂君启舟节释地三则 古文字研究22辑,2000年
12、 南越王墓虎节考 汕头大学学报1991年5期
13、 九里墩鼓座铭新释 出土文献研究3辑,1998年。文物研究11辑,1998年
14、 龙阳灯铭文补释 东南文化2004年4期
15、 湘出二器考 湖南省博物馆待刊5期,2005年
16、 者汈钟铭校注 古文字研究17辑,1989年
战国文字·兵器
1、 淳于公戈跋 杞文化与新泰,2000年
2、 八年阳城令戈考 古文字研究26辑,2006年
3、 皖出二兵考 文物研究3辑,1988年
4、 战国兵器铭文选释 考古与文物1999年5期。古文字研究20辑,2000年
5、 古兵地名杂识 考古与文物1996年6期
1、 漫谈战国文字与齐货币铭文释读 山东金融·钱币专刊(2),1988年
2、 返邦刀币考 中国钱币1986年2期。齐刀和齐国钱币研究,1988年
3、 释賹 河北金融·钱币专辑(2),1996年
4、 释四 文物春秋1993年4期
5、 燕国布币考 中国钱币1992年2期。燕文化研究论文集,1995年6、 空首布选释 《古币丛考
7、 首阳布币考 亚洲钱币1999年2期
8、 周方足布考 舟山钱币1996年2期
9、 周方足布续考 中国钱币2004年2期
10、 锐角布币考 中国钱币1996年2期
11、 韩国方足布四考 陕西金融·钱币专辑(18),1992年
12、 中昌布币考 安徽钱币2004年1期
13、 百邑布币考 史学集刊1992年1期
14、 刺人布币考 亚洲钱币1999年1期
15、 尖足布币考 陕西金融·钱币专辑(16),1991年
16、 赵国方足布三考 文物春秋1992年2期
17、 贝地布币考 陕西金融·钱币专辑(14),1990年
18、 余亡布币考 中国钱币1990年3期
29、 王夸布币考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1年5期
20、 三孔布币考 中国钱币1993年4期。中国钱币论文集3辑,1998年
21、 桥形布币考 吉林大学学报1992年2期
22、 魏国方足布四考 文物集刊1992年4期
23、 负疋布币考 中国文字新20期(台湾),1995年
24、 三晋方足布汇释 人文杂志1994年5期
25、 三晋圜钱汇释 舟山钱币1996年休刊号
26、 成白刀币考 古文字研究24辑,2002年
27、 楚币六考 安徽钱币2001年2期
28、 广陵金币考 中国钱币2005年5期
29、 古币文编校释 文物研究6辑,1990年
战国文字·盟书
1、 绳绳释训 中原文物2006年1期
战国文字·玺印
1、 古玺杂识 辽海文物学刊1986年2期
2、 古玺杂识续 古文字研究19辑,1992年
3、 古玺杂识再续 中国文字新17集(台湾),1993年
4、 战国官玺杂识 印林16卷2期(台湾),1995年
5、 古玺印菁华释地三则
6、 楚官玺杂识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2年1期
7、 燕玺简述 北京文博1996年3期
战国文字·陶文
1、 古陶杂识 考古与文物1992年4期
2、 释贩 第四届国际中国古文字学研讨会论文集·香港,2003年
战国文字·竹简
1、 信阳竹简选释 文物研究8辑,1993年
2、 信阳竹书与墨子佚文 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1期
3、 仰天湖竹简选释 简帛研究3辑,1998年
4、 随县竹简选释 华学7辑,2004年
5、 包山竹简选释 江汉考古1993年4期
6、 楚王熊丽考 中国史研究2000年4期
7、 释蒝 楚文化研究论集5集,2003年.。文字学论丛2辑,2004年。
8、 舒方新证 安徽史学1999年4期。古籍研究2000年1期
9、 郭店竹简选释 文物研究12辑,1999年。简帛研究2001,2001年
10、郭店竹简老子甲篇校记 简帛研究2002、2003,2005年
11、郭店简古文二考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2年5期
12、沪简诗论选释 上博馆藏战国楚竹书研究,2002年
13、沪简(二)选释 学术界2003年1期
14、沪简周易选释 江汉考古2005年4期。周易研究2006年1期。
15、贵尹求义 中华文史论丛待刊
16、新蔡竹简地名偶识 中国历史文物2003年6期
17、新蔡竹简选释 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3期
18、楚都丹阳地望新证 文史2004年2辑
战国文字·帛书
1、 长沙帛书通释 江汉考古1986年1~2期
2、 长沙帛书通释校补 江汉考古1989年4期
3、 说无 江汉考古1992年2期
4、 平星考 文物1994年6期
秦汉文字
1、 秦文字辨析举例 人文杂志1987年4期
2、 帛书周易校记 湖南省博物馆6期,2006年
3、 莒盎 文物1993年4期
其它
1、 释洀 华夏考古1995年4期
2、 说蔡 徐中舒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论文集,1998年
3、 释?及其相关字 中国文字新27期(台湾),2001年
4、 说屋 语言文字学论坛1辑,2002年。语言4卷,2003年
5、 也只考辨 上海文博论丛2005年3期 。陆宗达纪念文集
6、 释巴 东南文化2006年期
7、 释 文字学,商务印书馆,2006年
8、 战国文字形体析疑 于省吾教授百年诞辰纪念论文集,1996年
语法
1、 有A其N句式浅析 松辽学刊1988年2期
音韵
1、 说文声韵钩沉 说文解字研究(一),1991年
2、 说文准声首辑遗
3、 幽脂通转举例 古汉语研究1 辑,1996年
书法
1、 楚书琐言 书法研究1998年3期
题跋
1、 《汗简注释》跋 武汉大学学报1992年1期
2、 《吴越徐舒金文集释》简评 考古1995年6期
3、 《古币丛考》前言 中国钱币1998年2期
4、 《战国文字声系》自序 古籍研究1999年2期
5、 《鸟虫书通考》读后 考古2000年10期
6、 《商西周金文书法》跋 《商西周金文书法》,2000年
7、 《两周金文辞大系》重版琐言 世纪书窗2003年3期
8、 《望山楚简文字编》序言 《望山楚简文字编》,2006年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1-05 06:39
目录
概述
人物履历
学术生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