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官:旧
日军军衔佐官设
大佐、
中佐、
少佐三级,相当于
上校、
中校、
少校。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日本自卫队军衔佐官设一佐、二佐、三佐三级,亦相当于上校、中校,少校。
军衔介绍
日军二战的编制是仿德国的。
1.日军的佐相当于其它国家的校,尉相当于其它国家的尉,将相当于其它国家的将。
2.日军的一个师团,最初完全仿制德国一个师的编制,约1.8万人。但是后来随着战事的变化,作了多次改动,有的扩大,有的缩小,分为很多等级。
日军的基本单位是师团,它有多种编制。在抗战爆发时,日军有十七个常设师团是日军的常备军。编制为四单位制,即师团下辖二个旅团。抗战中期,随着正面和敌后两个战场展开,日军为适应不同战斗规模的需要,把师团分为甲、乙、丙、丁四种等级:
(1)甲种师团:又称挽马师团,辖2旅团(每旅团2个步兵联队),工、骑、炮、镏各一联队,共8个联队,加上一师团部、两旅团部的非战斗人员共28200人。
(2)乙种师团:又称驮马师团,由于后期马匹不足,在甲种师团的标准上压缩了骑兵联队,改为大队(个别不设骑兵)。辖2旅团(每旅团2个步兵联队),工、炮、镏各一联队,共7个联队,加上一师团部、两旅团部的非战斗人员共24400人。
(3)丙种师团:由混成旅团扩编,辖3个步兵联队,工、炮各一联队,一般有5个联队,加上师团部的非战斗人员约15500人。
(4)丁种师团:也是由混成旅团扩编,只辖3个步兵联队,其他兵种只有大队或中队编制,约11000人。由于机动灵活,主要用于扫荡八路军的华北根据地。
(5)
独立混成旅团:与师团一样是独立的战略单位,一般有2-3个步兵联队,其他兵种的人数比丁种师团还少,大约有6000-8000人。承担辅助的战略任务。
3.军衔依次为:军司令官-
大将或
中将(大将很少);师团长-中将或少将(少将比较少);旅团长-少将;联队长-大佐(相对于我国的“校”级军衔,日军相对应的是“佐”)
日军一个大队有1000人左右。一般大队长是中佐或大佐,旅团长是少将,中队长是
中尉或
大尉。
跟其他国家的军衔级别基本一致(本来就是仿德国)。
1945年二战结束前,旧日本军衔分为将官,佐官,尉官,准士官,下士官,和兵,计六等十六级。所谓准士官即准尉,下士官即军士。按日文称谓其十六级次序为:
大将,
中将,
少将,
大佐,
中佐,
少佐,
大尉,
中尉,
少尉,准士官(
准尉),曹长(
上士),
军曹(
中士),伍长(
下士),
上等兵,
一等兵,
二等兵。日本海军军衔,分为将官,上长官(同陆军佐官),士官(同陆军尉官),准士官(准尉),下士(军士)和卒,计六等十八级。下士官以上的等级与陆军相同,而兵的等级较陆军多两级,分为一,二,三,四,五等水兵。
二战后,日本于1950年开始重建军队,至1954年建成陆,海,空三军,称陆上自卫队,海上自卫队,航空自卫队。军衔分干部,曹士两大类。其干部仍为将,佐,尉,三等九级,但军衔称谓与旧日军有所不同,将官分为将一,将二,将补,分别相当于上,中,少将;佐官称一佐(
上校),二佐(
中校),三佐(
少校);尉官称一尉(上尉),二尉(
中尉),三尉(
少尉);曹士称一曹(
上士),二曹(
中士),三曹(
下士),士长(上等兵),一士(
一等兵),二士(
二等兵),三士(
三等兵)。1970年增设准尉,1980年又增设曹长(即军士长)。日军官兵的军衔共有六等十八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