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体重儿
医学概念
出生体重低于2500克的新生儿称为低体重儿。 在胎儿阶段,也就是孕后的8~38周里,母亲营养不良或疾病因素都可能导致胎儿发育迟缓,在出生时体重过低。 这样的新生儿皮下脂肪少,保温能力差,呼吸机能和代谢机能都比较弱,特别容易感染疾病,死亡率比体重正常的新生儿要高得多。其智力发展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避免低体重儿的出现
避免低体重儿的出现,怀孕后期的保障是很重要的:
1孕期宜合理膳食,保持充足营养
宜食水果补充多种维生素,其中红枣、坚果是不错的选择;绿色蔬菜对于胎儿的发育也是很好的,藕性温,补血养颜,孕妇宜食。此外,孕妇应注意避开一些油炸食品,以免引起不适反应。远离咖啡、烟酒。
2适当活动,促进血液循环
怀孕后期虽然不宜劳累,但是饭后步行对于孕妇来说是很有好处的,足底有很多穴位都可以得到按摩。
3合理作息,睡眠充足
孕妇不宜熬夜,早上醒来宜坐一会再下床。
4保持良好心态
孕妇不宜去喧闹的地方,不宜吹风,可以听听音乐,或者去人少的公园散步,不要有焦虑情绪,保持平和情绪,不要过喜过悲。
护理早产低体重宝宝
这里说的早产低体重儿是指出生体重在2.5千克以下的不足月新生儿,医学上也叫未成熟儿。
医院里将出生2千克以下的极低体重儿,放在新生儿培养箱内进行特别护理,待体重超过2.5千克后才可出院。这样的孩子出院后,身体仍然很弱,做父母的要非常小心地加以护理才好。
注意保暖 室内温度应保持在20~25℃,被窝的温度应保持在30~32℃,房间要经常开窗通空气。换尿布时动作要快,不要凉着孩子。体重低于2.5千克时,不要洗澡,可用食用油每2~3天擦擦婴儿脖子、腋下、大腿根部等皱褶处。若体重3千克以上,每次吃奶达100毫升时,可与健康新生儿一样洗澡。但寒冷季节,也要控制,以保温。体温应保持在36~37℃,上、下午各测体温1次如最高体温或最低体温相差1℃时,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证体温的稳定。
防止感染 除专门照看孩子的人(母亲或奶奶)外,最好不要让其他人走进早产儿的房间,更不要把孩子抱给外来的亲戚邻居看。专门照看孩子的人,在给孩子喂奶或做其他事情时,要换上干净清洁的衣服(或专用的消毒罩衣),洗净双手。
精心喂养 早产儿体重增长快,营养供给要及时,最好是母乳喂养。住院时,妈妈挤出奶来由护士喂,回家后就可以直接喂奶了。吃奶量可根据孩子的体重来确定,一般说来,每千克体重每天需要150~180毫升,2.5千克重的婴儿每天喂350~450毫升就可以了。喂奶的次数每天7~9次或按需哺乳。早产儿消化吸收能力差,易呛奶、呕吐,睡觉时头部宜侧位,以防止呕吐物吸入气管。2~3小时变换体位一次,每2天称体重一次,以了解体重的增长,若体重不增,应查明原因。与健康新生儿相比,黄疸持续时间长,有的早产儿出生1个月后,黄疸仍不能完全消失。
保持安静 早产儿的居室要保持安静、清洁,进入早产儿的房间动作要轻柔,换尿布、喂奶也要非常轻柔、敏捷地进行,不能大声喧哗,或弄出其他刺耳的响声,以免惊吓婴儿。
有下列情况时,应及时与医生联系 ①体温下一步降到35℃以下,或上升到38℃以上,采取相应的升温或降温措施后,仍没有效果者;②咳嗽、吐白沫、呼吸急促时;③吃奶骤减,脸色蜡黄,哭声很弱时;④突然发生腹胀时;⑤发生痉挛、抽搐时。
不足月生的婴儿要特殊护理到什么时候呢?一般来说,体重要达到3千克以上,每次的吃奶量在100毫升以上,或者体重的增长每天在30克以上时,就可以与足月的婴儿一样养育了。
影响胎儿体重因素
产妇年龄和生产性质
初产年龄在30岁以下,新生儿出生体重随孕妇年龄增加而增加,超过31岁则随年龄增加而减少。
第二胎、第五胎新生儿出生体重与第一胎相比,呈递增现象,多胎新生儿体重一般都较低。
胎儿在母体中的时间太短或太长,均会影响新生儿出生的体重。孕35至39周,新生儿出生体重随时间延长明显增加;孕40周至43周,体重增加较慢;孕44周后,体重反而下降。
孕妇健康和营养状况
孕妇患、心脏病、肾病等疾患,新生儿出生体重低。气喘孕妇怀孕期内并无发病现象,但其胎儿在出生体重上也普遍存在着明显偏轻的非健康迹象。另外,孕妇本人或丈夫吸烟也会使胎盘的血流供应减少,使得营养物质不能顺利地到达胎儿,进而影响新生儿体重。
节食、偏食、挑食都会造成营养缺乏而导致新生儿体重过低。孕妇节制肉食,造成妊娠贫血,这样不仅导致孕妇、头晕等,还会造成胎儿慢性缺氧,而影响胎儿脑细胞和神经细胞的生长发育。胎儿出生后若体重过低,不仅体力差,智力也差且反应迟钝。
表皮生长因子(EGF)
表皮生长因子(EGF)是一种对上皮及间质细胞的增生具有刺激作用的细胞因子。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妊娠妇女血清、羊水及胎儿脐血中都存在高浓度的EGF,而且在蜕膜、羊膜、绒毛膜及胎盘上EGF受体(EGFR)的浓度也较高。因此,EGF可能与妊娠期胚胎及胎儿的生长发育有关。
参考资料
母婴护理.月贝佳.
最新修订时间:2023-11-17 07:47
目录
概述
避免低体重儿的出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