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发展
心理学术语
智力发展指个体智力在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的影响下,随年龄的增长而发生的有规律的变化。智力发展是整个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儿童从出生到成熟的各个年龄阶段,智力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按一定顺序发展的过程,发展的顺序是确定的,但每一发展阶段的发展速度并不完全相同,不同个体的各阶段的发展速度也不相同。如作为智力核心成分的思维能力, 就是按感知运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的顺序发展的。人的认识能力在11、12岁以前发展较快,以后较慢,到20岁左右达到高峰,随后又保持这个高峰,35岁以后开始缓慢下降。
介绍
人类个体出生后的一段时期内表明,智力测验分数约在14岁以前是直线上升的,此后开始逐渐缓慢,约在26岁左右停止增长,26~36岁间基本上保持不变,称为智力的高原期。从智力测验的角度说,测验分数不再随年龄增长的时期则为智力发展的成熟期。但是由于采用的量表不同以及测验的时代变化等因素,成熟期的年龄也往往有所不同。
发展
对于智力的发展,心理学家们曾提出过很多假说,早在30年代,桑代克曾绘制过学习能力与年龄的关系曲线,他指出:学习能力到23岁左右达到最高峰,一直到45岁,学习能力并不低于17~18岁的学生,但45岁以后,学习能力就显著下降。另外,还有宾特纳的智力生长说,他认为从出生到5岁,智力增长最快,5~10岁,智力增长虽不及前5年迅速,但发展仍是持续上升的,从10~15岁智力增长速度减缓,从16~18岁,智力测验已不再发现有增大的现象。
布卢姆1964年根据自己对1000名被试的跟踪研究,所提出的智力发展假说,引起了各国的重视,并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重视幼儿早期教育的热潮。他认为,如果把一个人的智力,以17岁的水平作为100%,那么,5岁之前就可达到50%,5~8岁又增长30%,剩余的20%是8~17岁获得的,如图布卢姆智力年龄曲线。
布卢姆这一研究成果和我国对脑电波的研究成果,认为儿童脑的发育在5~6岁和13~14岁是两个加速期的观点是吻合的。14岁以前智力发展曲线是近似于直线型的,20岁之前是不断上升的,30岁左右达到高峰,35岁以后有下降趋势,对于这一点,贝利(Bayley)1968年的研究最有代表性,他用三种智力量表,对同一组被试追踪考察达36年之久,根据研究结果,绘制出智力成长的年龄曲线智力年龄曲线。
该研究表明,13岁以前智力是直线上升的发展,以后开始缓慢到25岁达到最高峰,26~36岁保持高原水平,36岁有下降趋势。由此可见,一般智力增长曲线从总体上看呈负加速度增长的趋势。智力的衰退象智力增长一样,不同性质的智力衰退速度也是不均衡的。如手眼协调,动手操作以及技术能力一般从33岁开始表现出衰退现象,到60岁衰退速度加快,而写作能力约65岁之后才开始出现衰退现象。
该表是测量许多人以后计算出的平均数,其实不同人的智力衰退速度并不相同,一般说智力水平高,受教育程度高的人智力衰退的年龄推迟,而且衰退的速度也较为缓慢。
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对于儿童智力发展问题发表过许多精辟的见解,他认为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一个人的心理在环境与教育影响下,由低级心理机能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这里所说的“心理机能的发展”当然包括智力的发展。他认为向高级机能发展的标志主要是:
(1)心理活动的随意性;
(2)心理活动的概括──抽象性;
(3)心理活动的个性化;
(4)各种心理机能之间关系发生变化,并重新组合,形成高级的心理结构。如3岁前的知觉在儿童意识系统中占优势,思维带有直觉性。学前期记忆处于儿童意识的中心,儿童的思维由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学龄期学生学会运用思维来解决记忆任务,逐渐产生了抽象逻辑思维等。维果斯基在这里谈的正是个体智力随年龄增长而发生质的变化问题龚浩然等:《介绍维果斯基关于教学与智力发展关系的思维》《外国心理学》1981年第3期。根据各国心理学家对智力发展的实验研究成果表明,人的智力发展在一生中表现出不同的发展速度,先快后慢这一事实告诉我们,早期智力发展是非常关键的。为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必须重视和抓好早期教育。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8-05 13:51
目录
概述
介绍
发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