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临运河
发源于东阿县位山村位山引黄闸的河流
位临运河,也称位山引黄灌区三干渠、位临干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后新开挖的河道南起东阿县位山村位山引黄闸,北至临清县胡家湾附近卫运河,全长110公里,是建国以后新开挖的河道。
河道概况
位临运河,南起东阿县位山村位山引黄闸,北至临清县胡家湾附近卫运河,全长110公里,是建国以后新开挖的河道,新挖运河部分沿行了山东京杭大运河黄河以北的旧道。位临运河南起东阿县位山,西流在阳谷县阿城南与运河旧道合,折而北流,经运 河旧道,至聊城周店南,与旧运道分流,改道西行,在聊城王堤口穿过徒骇河,转向 西北流,在王铺穿马颊河,西北至临清尚店转向北,至临清丘屯与运河旧道合,至胡 家湾附近入卫运河。
建设过程
山东京杭大运河完成于元代,明清两代相继改建运用,运河流经地区也屡有变迁,它北起临清,南迄台儿庄,北与卫运河相接,南与中运河相连,长400余公里。 1855年(清咸丰五年),黄河自兰阳铜瓦厢决口,夺大清河入海,运河堤被冲毁,黄河穿运,北上漕船逐渐减少,至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裁撤管河人员,黄河以北运河遂废。
建国后,计划恢复山东黄河以北运河航道,于1959年10月~1961年4月,组织开挖位临运河,但工程未完成,尚有一段未挖通。位临运河虽未通航,但为发展引黄灌溉创造了条件。 1970年,位山引黄灌区恢复后,位临运河经整修,成为位山灌区三干渠,担负聊城地区138万亩农田灌溉供水任务。 为引黄济天津,1981年10~11月对位山三干渠进行开宽加深改建,并新开挖临清县丘屯至胡家湾附近入卫运河一段河道,至此卫临运河全线贯通。
灌区
位山灌区于1958年5月动工兴建,原规划范围涉及聊城、东阿、茌平、高唐、临清、夏津、武城、平原、禹城、齐河、冠县等11个县,最大灌溉面积1145万亩。灌区工程集中组织了3次大规模施工:1958年5-10月出工40万人,完成位山引黄闸、输沙渠、沉沙地、沉沙池出口闸、二干渠、三干渠、四干渠及主要配套建筑物和部分下级渠道。位山引黄闸位于东阿县位山村,设计引水流量400立方米每秒,加大流量1150立方米每秒。1958年冬至1959年春,出民工25万人,完成五干渠及二、三、四干渠尾工和部分配套建筑物。1959年冬至1960年春,出民工85万人,开挖一干渠、六干渠及部分配套建筑物,另外还开挖位临运河、班滑运河、修平原水库3座及刘集沉沙条渠。至1961年6月,灌区共建成沉沙条渠4条,干渠6条,分干渠48条,支渠562条,斗渠2069条,农渠4221条,配套建筑物25378座(其中水电站和水力站643站),共做土方1.15亿立方米。灌区于1958年10月开灌,至1961年6月共引水37.9亿立方米,浇地2563万亩次。 1962年停止引黄灌溉,除保留干渠外,田间工程废渠还耕。1965年以后,聊城地区连续干旱,群众迫切要求恢复引黄灌溉。1966年开启位山引黄闸两孔,利用刘集沉沙条渠取土洼地输水到四干渠。1968年启用位山引黄闸6孔,送水范围扩大到四新河、小运河两岸,并完成东输水渠灌区及一干渠工程。1970年冬又建成西输水渠,并疏浚原四干渠。1971年,位山引黄闸10孔全部启用引水。 1972年冬,聊城地区水利局编报位山灌区扩大初步设计,提出包括改位临运河为三干渠等内容的整个灌区规划和设计。灌区范围涉及东阿、聊城、茌平、高唐、阳谷、冠县、临清7县(市),设计灌溉面积432万亩。1981年改建引黄闸,由10孔改为8孔,堵塞两边孔并加高,设计引水流量240立方米每秒。1981年引黄济津,三干渠按修正设计进行扩挖,扩大灌溉面积156万亩,扣出东阿县郭口灌区建成后分出去的面积,位山灌区灌溉面积达561万亩。 经多年的恢复、调整和建设,截止1985年,位山灌区共建成干渠3条,分干渠48条,支渠480条,干、支排水沟491条,万亩以上扬水站80处,配套机井3.1万眼,共投资2.2亿元(不含机井)。 复灌后,1970-1985年灌区累计引水136.5亿立方米,累计灌溉面积4077万亩,年均灌溉面积255万亩。1982-1985年,每年灌溉面积为340-380万亩。灌区地下水位保持稳定,盐碱地减少,增产效益显著。灌区粮食亩产由1970年的142.5公斤,增长到520公斤,棉花亩产由27公斤增长到66.5公斤。
三、〖引黄济津〗 向北京、天津两市供水的密云、官厅水库,由于上游连年干旱少雨,1981年仅蓄水2000万立方米,只能勉强满足向北京送水,天津供水难以保证。为解决天津用水问题,国务院于1981年和1982年两次决定从黄河引水,要求河南、山东两省予以支援。 (一)第一次引黄济津 1981年8月11-15日在北京召开引黄济津紧急会议。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东5省市和国家计委、经委、建委、农委、水利部等单位的负责人出席会议。 国务院以国发[1981]13号文批转《京津用水紧急会议纪要》,要求河南省引黄河通过人民胜利渠向天津送水3.5亿立方米,山东省通过位山和潘庄两条输水路线送水3亿立方米。 1981年8月27-29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在济南召开第一次引黄济津紧急会议, 聊城、德州地区及有关县市负责人参加,部署引黄济津工作,要求位山、潘庄两闸各送水20立方米每秒,从1981年12月1日至1982年2月20日向天津送水2亿立方米, 争取3亿立方米。 经过进一步查勘、规划,确定了具体输水路线: 1.位山路线。从位山闸引水,经过15公里引水渠进沉沙池,再进入三干渠( 位临干渠),横穿徒骇、马颊两条大河,途经东阿、阳谷、聊城、冠县、临清5县,在临清胡家湾入卫运河,全长110公里。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21 22:53
目录
概述
河道概况
建设过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