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颜帖木林·海山(蒙古语:Баянтөмөрийн Хайсан,约1862年-1917年)蒙古族,
内蒙古卓索图盟喀喇沁右旗人,早期蒙古民族主义者,近代蒙古独立运动领袖,在推动
外蒙古独立的过程起到重要作用,独立后被
哲布尊丹巴八世封为
辅国公、“内务部”司官,辅佐“内务大臣”车林齐密特。其后他积极推行
泛蒙古主义,策划入侵
内蒙古,但是没有得逞。外蒙古取消独立后,海山主动归顺
中华民国政府,死于
北京。
生平
早年生涯
海山大约出生于1862年(根据海山自己写下的文字推断),其出生地是内蒙古
卓索图盟喀喇沁右旗(今
中华人民共和国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喀喇沁旗)。
清朝末年,大量
汉族农民进入
卓索图盟,将牧场变为农田。海山家适应了这一社会变化,成为了富有的地主。海山自幼接受全面教育,学习了
蒙古语、
满语、
汉语(后来又学习了俄语)。
海山早年在喀喇沁右旗衙门内任
梅勒章京。当汉族会道门金丹道在1891年袭击了喀喇沁右旗后,海山领着
直隶省派出的军队镇压了金丹道的起事。海山还帮助喀喇沁右旗
喀喇沁扎萨克杜棱郡王贡桑诺尔布推进蒙古近代化教育及军事训练。1900年,受义和团运动的影响,金丹道残余势力重新开始活动。作为喀喇沁右旗官员,海山率领本旗军队成功制服了500名金丹道起事者。
1902年冬,一项诬告迫使海山离开了家乡。当时他私自监禁了一名活下来的起事领导人张连升,张连升一直在从事反蒙古人的活动。但是,海山必须将张连升移送给清政府的地方官员,因为在金丹道事件后,清政府的地方官员负责审理这些汉族犯人。张连升在监禁中自杀身亡,其家属指控海山谋杀了张连升,由于清政府规定“倘有私行仇杀,无论蒙民,均按军法从事”,所以海山不得不亡命天涯。
推动外蒙古独立
出逃之后,海山“漫游各国”,开阔了眼界,并且能“通晓数国文语,精晓
汉文”。在游历过程中,他极大开拓了眼界,接触到了西方的
民族主义理论。后来,海山来到
哈尔滨,接触了沙俄陆军上校锡特罗倭(Фёдор Константинович Хитрово),并在哈尔滨创办了第一张
蒙古文报纸《蒙古新闻》,该报由
俄罗斯帝国的
东清铁路出版,鼓吹蒙古独立思想。1907年,海山潜赴
外蒙古库伦(今
蒙古国乌兰巴托),虽然他还是逃犯身份,但清廷驻库伦办事大臣
延祉认为他“只身来库,既无功名,又无势力,当不至为患”,因此“遂不根究”。
此时,海山考虑蒙古人必须建立自己的独立国家,他先后游说了80多位外蒙王公,兜售蒙古独立思想,但收效甚微。1909年,海山会见了
芬兰语言学家
古斯塔夫·约翰·兰司铁(Gustaf John Ramstedt),兰司铁在其第二次考古之旅中访问了蒙古,海山秘密地将其政治理念告诉了兰司铁,得到其赞同。此外,根据俄国陆军上校波波夫的叙述,海山要求俄国代表们支援蒙古武器并支持蒙古人建立一个
民族国家。海山扬言,如若不能如愿,蒙古人将转向
日本寻求帮助。
1910年春,由于新任库伦办事大臣
三多推行“新政”,政治紧张加剧,外蒙王公们认为新政将使他们难以生存,海山的主张迅速获得大量支持。王公和喇嘛们在举行秘密会议之后,决定派出代表团赴
俄罗斯帝国寻求帮助。作为该代表团成员之一,海山于同年8月随团访问了
圣彼得堡。海山代表了
内蒙古,可见他们想建立一个大蒙古,不仅包括如今的
蒙古国,而且也包括如今中国境内的蒙古族聚居区。根据
中华民国初年派赴
库伦的专使
陈箓记载,1915年巴林·车林多尔济(副外务大臣)称,“使无海山来库,何至有此变局(指
外蒙古独立)”
外蒙古独立以后
1911年10月,中国爆发
辛亥革命。不久,
外蒙古王公和喇嘛们也宣布独立,12月30日建立了“
大蒙古国”。海山在该政权中任内务部司官,当时内务部在内务大臣车林齐密特领导下,是最有权力的部门。车林齐密特也是一位狂热的
泛蒙古主义者,海山则是他的谋主。随后,海山又参与了讨伐
科布多的战争,制造了屠城事件。1911年12月30日
哲布尊丹巴八世(博克多汗)的封赏名单中,海山排名第3位,封赏内容如下:
“内蒙古喀喇沁
贡桑诺尔布王旗(即喀喇沁右旗)的海山,著赐沁珠图格勒图世袭名号及
辅国公爵,赏褐缰,并赏在喀尔喀台站驰驿特权,著授内务部司官之职。”
俄国人不得不通过车林齐密特来行使权力。很快,哲布尊丹巴和车林齐密特都厌倦了俄国对蒙古的干涉,在俄蒙之间的讨价还价中表现出对俄国的抵触,其幕后人物海山被俄国人视为反俄分子。1912年7月,哲布尊丹巴不得不设立了
内阁总理大臣一职,以牵制内务大臣车林齐密特的权力,亲俄的王公那木囊苏伦被任命为内阁总理大臣,这严重打击了车林齐密特和海山。
俄罗斯人、
布里亚特人、
汉人雇农为其进行农业生产,这引发了他同当地游牧人口的矛盾。
外蒙独立政权的未来很不稳定,在争取蒙古获得国际承认方面,车林齐密特和海山试图于1913年1月通过外交途径同
日本联系。但他们的努力终归失败,不仅因为俄国的压力太强大,也由于日本对外蒙古采取不干涉政策。此次失败无疑使包括海山在内的蒙古独立人士大为泄气。
1913年1月,海山、
乌泰(来自
哲里木盟)、达木丁苏荣(来自
呼伦贝尔)等内蒙古的独立人士开始了“解放”内蒙古的战争。但由于军备不足、俄援不继,
北洋政府严阵以待,故海山等的军队在年底就基本停止在内蒙的军事活动。
晚年
与此同时,海山开始寻找退路,他秘密同自己原来的主子
贡桑诺尔布取得了联系,当时
贡桑诺尔布正在
中华民国中央政府任职。1913年9月,海山派儿子海永溥赴
北京,宣称自己迫切希望回到自己的家乡。随后,海山以
叛国罪被外蒙当局逮捕。海永溥要求
中华民国政府给外蒙当局施加压力,以使海山获释。结果,海山于1914年初被释放。
1913年11月,俄国和中国不顾蒙古的反对达成了一项联合声明,承认了中国对外蒙古的
宗主权,并确定了外蒙古自治区域的范围。1915年在
恰克图的三方会谈达成了《
中俄蒙协约》,确定了外蒙古取消独立,在中国境内实行自治,这对
泛蒙古主义是一个致命打击。
去世
在希望破灭之后,海山决定归顺北京政府,开出了晋封为世袭郡王、在长城以北赏给土地、在北京赏给房院、给予抚恤费及充足的生活费、出任中国政府驻库伦办事长官、由国家赔偿自己被库伦政府抄没的财产、设立卫队、给自己子侄授予官职、设立蒙古译书馆等条件。
袁世凯政府虽欲对他加以笼络,但以其反复无常,只给予
贝勒爵位,发给在京房屋。海山被外蒙当局视为眼中钉,已无退路可言,所以被迫接受袁世凯政府的微薄条件,于1915年经俄国来到
北京,担任蒙藏事务局副总裁。1917年,海山在北京去世。
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