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恩施坦主义
1901年爱德华·伯恩斯坦提出的主义
伯恩施坦主义是反对社会主义革命,鼓吹阶级合作,主张渐进式改良,反对无产阶级专政的改良主义。伯恩施坦提出了“最终目的是微不足道的,运动就是一切”的修正主义公式,资本主义适应论,“和平长入社会主义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普选权可以成为“使人民的代表从人民的主人转变成人民的真正仆人”的工具等颇有影响的论断,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全面的、堪称有体系的修正,因而认真研究、解读伯恩施坦主义,并对此加以评析是当前我们准确把握当代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时代特征以及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构成潜在危险的重要思潮— — 民主社会主义思潮的重要途径。
学说简介
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际工人运动中出现的一种歪曲、修正和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机会主义思潮。因德国社会民主党人伯恩施坦而得名。1895年恩格斯逝世后,曾经是马克思主义正统派的代表伯恩施坦在德国社会民主党的理论刊物《新时代》上,以《社会主义问题》为题发表一系列文章,开始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全面”和“系统”的修正。1899年伯恩施坦出版了他的代表作《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使其对马克思主义的看法及观点更加系统化,并以完整的形式从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方面修正和否定马克思主义。伯恩施坦主义的基本内容是:在哲学方面宣扬“回到康德那里去”的口号,企图以唯心论代替唯物论,用简单的进化论去代替革命的辩证法,攻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阶级性和党性原则,反对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政治经济学方面竭力用所谓“经济发展中的新材料”,证明资本主义能够消除自身的经济危机,否定马克思的关于经济危机和资本主义必然崩溃的理论,反对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和剩余价值理论;在科学社会主义方面鼓吹阶级合作,主张“和平长入社会主义”,反对阶级斗争,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提出“最终的目的是微不足道的,运动就是一切”的公式,否定社会主义运动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总之,主张点点滴滴的社会改良,迁就眼前的变,迁就微小的政治变动,忘记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忘记整个资本主义制度及其演变的基本特点,为谋求一时的实际利益而牺牲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这就是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实质。伯恩施坦主义的出现不是偶然,不是个别人的过错和叛变,而是资本主义数十年和平发展的产物,是一种国际现象,它曾给国际工人运动造成极大的危害,导致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分裂和第二国际的破产。以列宁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者同它进行了坚决斗争。
参考资料
伯恩施坦主义评析.维普官方网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1-17 08:10
目录
概述
学说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