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敏河,史称依奔河、伊米河,
黑龙江上游
额尔古纳河上游
海拉尔河支流,发源于内蒙古自治区
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伊敏苏木伊敏嘎查的大兴安岭伊敏河林场六支线东北山脉,自河源由东北向西南,经鄂温克族自治旗、
海拉尔区,在海拉尔区建设街道办事处西汇入海拉尔河,总河长394公里,流域面积22697平方公里。年径流量12.75亿立方米。自南向北流。支流伊敏河在海拉尔区段建有堤防。
干流情况
河道走向
伊敏河,发源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
鄂温克族自治旗伊敏苏木伊敏嘎查的大兴安岭伊敏河林场六支线东北山脉(一说大兴安岭鄂温克族自治旗东南与扎兰屯交界的依和高古达山(也称穆克图尔山,近称蘑菇山)北麓,),河源地理坐标东经120°30'、北纬47°38',河源高程1437.2米(一说海拔1707米)。河流自河源由东北向西南至伊敏河林场,转向西北至伊敏站,转向北至三道桥,转向西北至傲宁高勒入河口,转西南至红花尔基,转向北在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建设街道办事处西(一说北山下、一说北郊山脚下)汇入
海拉尔河,河口地理坐标东经119°44'、北纬49°15',河口高程605.0米。伊敏河流经鄂温克族自治旗和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总河长394公里,流域面积22697平方公里(一说河长390公里,流域面积22725平方公里,一说河长359.4公里,全流域面积为22636.5平方公里)。自南向北流。
河道特征
伊敏河上游(红花尔基以上)为山地林区,河谷呈U型,河道比降为1/400-1/600,流速1米/秒〜3米/秒,谷宽2公里〜4公里,河床由卵石构成,河宽20~50米,森林繁茂,是珍稀常绿树种樟子松的故乡,植被良好,地形起伏较大,产汇流条件好,水量丰沛。红花尔基以下,河流进入丘陵和草原区,河谷逐渐开阔,河谷宽5公里〜10公里,河宽50米〜80米,河道比降变缓约1/1500,流速0.5米/秒〜2米/秒。河床由沙卵石构成,河宽50~80米。本流域处于呼伦贝尔草原东南部从山地向草原的过渡地带,地势东高西低、南高北低,支流多分布于右岸。
水文特征
伊敏河年平均流量36.9立方粑秒(海拉尔水文站断面,控制流域面积22516平方公里),最大洪峰流量689立方/秒,最小流量为零,封冻期断流;年平均径流量11.6亿立方米以上。伊敏河每年有两次汛期,一次在4月底,冰雪融化开河之际;一次在7~8月,降雨最多季节。每年11上旬一翌年4月中下旬,封冻期长达5个多月。最大河心冰厚2.10米。
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0.8亿立方米(一说12.75亿立方米),最大年径流量20.91亿立方米(1958年),最小年径流量5.21亿立方米(1968年)。
主要支流
支流多分布于右岸,自上而下较大支流有维纳河、苇子坑河、锡尼河等。其中维纳河发源于摩天岭,河长147公里,流域面积2239平方公里。在中游左岸有著名的维纳阿尔善(。阿尔善”为蒙语“泉”之意)。左岸的中上游河段没有支流汇入,只在下游巴彦托海镇南约10公里处有辉河汇入。
径流
辉河,发源于大兴安岭南段霍玛拉胡尔敦山(海拔1508.8米,也称浩蒙高古达)东北2公里处(一说乌月报山东北2公里附近)。干流长362.5公里(一说437公里),是自治旗境内河。自东南向西北流至中游,在自治旗与新巴尔虎左旗、陈巴尔虎旗交界处转为东北流向,呈月牙儿形,于巴彦塔拉达斡尔民族乡北汇入伊敏河,是伊敏河最大的支流。辉河有61条支流,其中大于20公里的有9条,其干支流总长度为1279.76公里。全流域面积11465平方公里。在辉河口(辉河与伊敏河汇合处)曾设过水文站。该河流域为沙丘和草原区,多沼泽洼地,滞缓径流,河网不发育。水量小于伊敏河近10倍,多年平均径流量1.12亿立方米,最大年径流量2.86亿立方米(I960年),最小年径流量0.31亿立方米(1969年)。由于水蚀不发育,除上游和下游有较明显的河床外,中游无明显河床,多为沼泽地,植被茂密,盛产芦苇。
锡尼河(锡尼很河),由自治旗东部界区依和布得尔山(海拔1257米)北麓发源,向西北流150.69公里,经巴彦温都尔山北入伊敏河,此地称锡尼很阿达格。锡尼很河全流域面积1565平方公里,有8条小于20公里的支流,全河道总长为218.09公里。
维特很河,从依和布得尔山西南麓发源,海拔1144米,全流域面积为1635平方公里。有19条小于20公里的支流,全河道总长为218.09公里。
红花尔基河(洪果勒金河),发源于红花尔基镇东南50公里的喀拉图山东麓,向东北流到镇东,从左侧流入伊敏河。
维纳河(又称敖宁河),发源于大兴安岭西侧的摹天岭(海拔1456米)。全流域面积2217平方公里(一说2239平方公里),有67条支流,其中5条大于20公里,干流长137.3公里(一说147公里)。于小孤山西同从维宁额和尼海儿汗山(海拔1371米)发源的维纳罕河相会,并于头道桥和红花尔基镇之间汇入伊敏河。在维纳河中游左侧,与维纳河林场隔河相对处有全国闻名的维纳阿尔善(“阿尔善”为蒙语“泉”之意)矿泉。
塔尔奇河,发源于塔尔奇山,流经大葱山北,在三道桥北流入伊敏河,河长约30公里。
牙多尔河,从大黑山西侧发源,流经全胜林场30公里,从右入伊敏河。
桑多尔河,从右侧流入伊敏河,河长20公里,属伊敏河上游支流。
德廷德河,从左侧流入伊敏河,属伊敏河最上游的支流,河长20公里以上。
辉腾河,发源于新巴尔虎左旗与兴安盟界山威根乌拉山北,海拔1572米,向西北流50余公里,与从依和卫勒古其山北流过来的依和卫勒古其河相会,是鄂温克族自治旗与新巴尔虎左旗的界河。
湖泉
自治旗西部湖泊较多,大部集中于辉河流域。湖水矿化度多在1克/升〜3克/升之间。全旗有大小湖泡1456个,总面积127平方公里。其中独立湖泊570个,水面积39平方公里。这些湖泊多集中在河流下游,且多是季节性积水。比较大的湖泊有:
布日德诺尔,地处锡尼河东苏木,锡尼河中游南侧。水面积约3.5平方公里,大部分是浅水区,中心部位水深可达4米以上。是淡水湖,有鱼生长。
乌兰宝力格诺尔,辉苏木东北2公里处,水面积4平方公里,深3米〜5米,鱼类较多。
古日班敖宝诺尔,在西博山东公里处,水面积4平方公里,水质不佳,有害微生物含量多。
乌日切希阿木吉(嘎鲁图诺尔),在辉南,水面积2平方公里。
维纳河畔的矿泉,有7个泉眼,位于海拔300米开阔的间褶皱洼地中央部位,泉水昼夜涌出量约为79.2吨,三面环山,而且根据相关专家的分析,泉水中含有人体必需的宏量元素和微量元素.被当地的蒙古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群众称为“神水”。
治理开发
河道堤防
伊敏河堤防伊敏河海拉尔区段防洪工程始建于日本侵略军占鞭的东北沦陷时期,为伊敏河左右岸两侧夹堤,两侧夹堤总长20.892公里,其中,河左堤长6.447公里,河右侧堤长14.445公里。经过20世纪70年代及1997—2002年几次工程续建,至2005年,已达到抵御20~30年一遇洪水标准。同时还对7.72公里防洪堤殷的迎水城、堤硬作了硬化处理,占总长度的612%。从海拉尔区的现状及发展看,现状防洪标准已达不到国家防洪标准的规范要求。2005年,海拉尔区水务局争取到历史上最大的一扶堤防工程建设投资,4983公里的堤防工程开建,转年完成井与已建成的762公里的标准化堤防形成一体,达到抵御100年一遇洪水的标准。
蓄水工程
红花尔基水利枢纽工程,于2009年7月成功截流,9月开始蓄水。红花尔基水利枢纽工程北距海拉尔区约120公里,位于红花尔基镇东北2000米处,工程总投资73581万元,由华能呼伦贝尔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出资,是伊敏河上唯一的一座以工业供水和防洪为主兼顾灌溉、发电等综合利用的大(II)型水利枢纽工程。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5364平方公里,坝址处多年平均径流量7.76亿立方米。工程于2010年3月完工。
胡斯图水库,位于伊敏苏木境内,工程规模为小(I)型水库,工程等别为IV等。水库设计洪水标准为20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为100年一遇。主要建筑物土坝、溢洪道、输水洞为4级,施工围堰、导流建筑物等临时建筑物为5级,水库总库容146.2万立方米。运行多年来,现状存在很多安全隐患,如大坝不成坝形、坝顶不平,大坝存在结构安全稳定等问题。2009年,投资408.01万元,对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建设。
云鹏水库,为小(U)型水库,库容为22.93万立方米,主要以防洪、灌溉为主,兼顾养殖等综合利用。2012年,云鹏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竣工,工程概算总投资360万元,其中中央投资240万元、自治区投资120万元。
旅游开发
国家3A级景区巴彦胡硕旅游区,位于锡尼河西苏木,北距海拉尔区39公里。其北侧山上,高高矗立着挂满哈达和彩带的“敖包”,是当地少数民族祭天地、神灵的地方。这里曾是电影《草原上的人们》的外景拍摄现场,传唱半个多世纪的《敖包相会》歌曲就是从这里唱响,它的作曲就是鄂温克旗著名达斡尔族作曲家通福。镌刻在敖包山石上的“天下第一敖包”题词由蒙古族作家玛拉沁夫题写。巴彦胡硕旅游区周边的伊敏河流域和锡尼河流域,聚居着布里亚特蒙古族,他们的生活习俗和生产方式都有独特之处。布里亚特民俗不仅可使来宾领略北方草原民族的勇敢彪悍,其悠扬的歌声以及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服饰也让游客深切领悟布里亚特蒙古族对草原的真诚眷恋和勤劳质朴的民族情结。布里亚特服饰表演和无伴奏合唱曾多次在中央电视台、内蒙古电视台播出。
维纳河矿泉疗养旅游度假区,位于鄂温克旗东南部,以矿泉疗养为主、旅游度假相结合,主要有森林浴、祭敖包、垂钓、探险、民族歌舞、篝火晚会、搏克、射箭等融参与和娱乐为一体的旅游活动。维纳河矿泉疗养旅游度假区疗养院已开发7个具有医疗效用的泉眼,可饮用也可洗浴,且每个泉眼各具疗效,对个别病例还具有特效,被当地的牧民誉为“圣水”。纳河矿泉疗养院,面积10公顷,2006年,旅游人数300余人次,收入6万余元,从业人员14人;20:2年,旅游人数500余人次,总收入10万余元,从业人员13人;2016年,旅游人数8000余人次,总收入21万余元,从业人员13人,带动林场职工20户增收人均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