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府面简称“伊面”,是一种油炸的
鸡蛋面,为中国著名传统面食之一,源于中原
开封,后传入
广东、
福建、
苏州等地。是客家人寿宴之上必备之物。伊面,起源于客家祖地福建宁化才子伊秉绶。
伊面的发明者是曾任惠州太守的清代诗书家伊秉绶。伊秉绶经常在家中招待文人墨客,由于厨师忙不过来,他便让厨师将鸡蛋打入面粉中,掺水和匀后制成面条,晒干后炸至金黄,储存备用。诗人、书法家宋湘品尝后觉得非常美味,感慨道:“如此美食,竟无芳名,未免委屈。从此,伊府面在文人墨客中流传开来,并逐渐普及到民间,简称为“伊面”。
伊面很快就名声在外。1914年,上海南京路的陶陶居在《申报》上为伊面打广告:“伊府面创自名人,独出心裁。本居研究,特用上品滋料,维新监制,装潢贮盒,以备送礼,历时不变,居家点心,最为简捷,舟车携带,尤觉便宜,临时用开水冲食,香润甘滑,开胃健脾,洵合卫生,诸君请尝试之。每盒小银一角五分。”
1、先将鸡蛋磕入
面盆里,放入盐面搅匀,再倒入面粉用手搅起,将面与鸡蛋搅匀后倒入适量冷水,再搅拌和成面团,揉匀揉光,放
案板上用面杖用力轧至均匀有劲时,擀成3毫米厚的薄片(擀法与家常
刀切面相同),擀时需不断撒入
淀粉面扑(淀粉装在
纱布袋内),折叠起来用刀切成0.5厘米宽的条,用手将面条上层的头向前揪起,一手抓头,一手握中间,抖出面扑,投入开水锅内煮熟捞出,冷水过凉,分成5份,分别下入热油瓢内炸成金黄色捞出放在盘里,吃时将炸好的面条再下入开水锅里煮一下(煮的时间不能长,待面回软后捞出)。
2、瓢里放油上火加热,再把煮好的面下入瓢里,将面煎黄,倒入盘里。然后再将所配
作料下锅炒制,浇在伊府面上即成(或面下锅拌匀亦可)。
1.鸡蛋两个,打散,倒入250克面粉
混匀,在倒入适量的温水约30-40克左右,将面揉成光滑的面团;
4.将面条沥干水分,放入七分热的油锅中,将面条炸至发硬即可,一次不要炸的太多,放多炸不透影响口感。250克面粉的面团我分四次炸完。炸好的面条沥干油放凉后,可放入塑料袋保存起来,即伊府面;
5.食用时加
高汤煮一会,放入炒好的肉、笋、菇、鱼、香葱等佐料,色、香、味俱佳,别具特色,品尝后令人回味无穷,难以忘怀;
6.如果用蔬菜炒这个伊府面,需先将面条煮软或者炒菜时放些
高汤,将面放上面焖一会。
3、伊府面的“伊府”二字,是尊称伊家的意思,据说是一个叫
伊秉绶的人创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