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成长性研究
企业管理学术语
企业成长性研究是指对影响企业成长的因素及其交互作用的研究,研究成果统称为企业成长理论。企业的成长性是指企业不断挖掘未利用的资源,持续实现潜在价值生产的能力,是依据企业的发展状况和能力,对其未来的一种预期。影响企业成长性的因素有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
理论内容
通俗意义上讲的企业成长是指规模扩大、营业收入增加。企业成长思想可以追溯到古典经济学,以亚当·私密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家们认为分工和专业化实现的规模经济利益是企业成长的主要诱因,企业在循环往复的分工、专业化过程中实现成长。企业成长理论一直是西方经济学的研究的重要内容。除了规模经济效益的企业成长理论,还有制度经济学的交易费用学学派、产业竞争学派,内生性成长理论的资源学派、基础知识学派以及企业技术学派。
研究历程
最早提出企业成长理论的学者是一位女经济学家伊迪丝·彭罗斯,其代表作就是《企业成长理论》。
有别于经济学家关注企业成长的经济型因素和制度性因素,管理学家们则更偏向于从企业内部管理的角度来研究企业的成长性,如战略理论、经营成长理论、管理与技术成长理论等。
中国的企业成长性研究时间不到二十年,早期的研究者关注企业成长与资源、工业发展的关系,近期研究者主要关注点在上市公司企业成长性评价上。实践派主要研究通过哪些方式和途径提升企业的成长性。
代表人物
伊迪丝·彭罗斯
国外的研究:企业资源成长理论
彭罗斯认为,企业内在因素决定企业成长,企业是在特定管理结构之内的资源组合,企业只有有效地协调资源和管理职能才能促进企业的成长。企业的成长并非由市场的均衡力量所决定,而是由每个企业独特的力量(使用资源产生的服务或能力)决定。彭罗斯所指的服务包括“企业家”和“管理”两个方面,前者发现和利用机会,后者完善和实施扩张计划,它们都是企业成长不可或缺的,企业家对企业的成长动机和方向影响更为深远,企业家精神和服务是企业持续成长的必要条件。彭罗斯的进一步分析认为,限制企业成长的主要因素是管理竞争力、产品或要素市场以及风险与外部条件。真正限制企业成长的因素来自企业内部,受制于企业的管理服务。也就是说,真正限制企业发展最主要原因就是企业家精神和企业的管理机制。
安索夫的战略成长理论
安索夫在《企业战略》一书中论述了企业产品-市场战略决策过程,探索了企业发展范围和方向问题。他认为,企业成长要向良性的特长领域发展,尽可能向有关联的经营项目发展,以取得较为有利的竞争地位。他以产品和市场需求作为二维参数,确定了四类具体的企业成长战略。这四类成长战略分别是:扩大现有经营项目和市场占有率战略、开发新产品战略、开发市场战略、多样化经营战略。
德鲁克的经营成长理论
美国著名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认为,企业对成长机会的把握取决于内容的成长准备,一家企业多能成长的程度完全由其员工所能成长的程度决定,经营成长的控制性因素是企业的最高管理层,要不断地保持和加强企业的创新精神,实行有效的创业管理是在不断变化环境中生产发展的先决条件。中高层管理者的能力水平非常重要,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成长方向和速度。
钱德勒的管理与技术成长理论
美国著名企业史学家钱德勒通过史料分析发现:支撑企业不断成长的是由经理阶层和相应组织结构组成的企业管理协调机制,企业形成管理层级,一方面减弱了企业受个人变故造成的经营风险,另一方面,职业经理人处于自身考虑,将自觉抵制损害公司持续发展的行为(当然也会存在道德风险)。他还认为:现代工商企业的成长是适应技术革新和市场扩大形势的结果,现有的需求和技术将创造出管理协调的需要和机会。
综上,企业家的成长(远见、影响力、企业家精神)、管理提升(管理机制、员工成长等、核心管理层、其他管理层和技术等因素是促进企业成长的内部因素)。
曾任伟
企业成长性研究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企业成长研修中心负责人、博商管理科学研究院创始人曾任伟老师,以其多年的企业管理经验和企业成长研究,结合中国民营企业成长实际情况,将中国民营企业成长阶段和获得成功的关键要素和变革方向匹配起来,形成了一个以企业成长阶段与组管理六维度构建的企业成长模式。该模式认为影响企业发展的最关键六要素是公司治理、管理架构、运营驱动、有效激励、团队构建和企业文化。根据中国企业的特点,按照其销售收入划分,民营企业的成长阶段可分为七阶段,如图1。
随着企业的成长,每个阶段对关键要素的要求都会提升,由六要素构成的组织运营的转型,将促进企业内部成长和营业收入的增加。关于如何提升企业成长性,曾任伟老师有其自己的看法。
他认为,要实现企业的成长,不仅局限于组织运营的转型,还有相应的战略和商业模式的改变、企业家个人影响力提升。他还专门研究了组织运营转型和总裁影响力转型和提升,对促进企业成长大有裨益。
参考资料
企业成长性研究.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企业成长研修中心.
企业成长性研究.博商管理科学研究院.
最新修订时间:2023-10-11 16:03
目录
概述
理论内容
研究历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