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绩效是指
企业通过
信息技术投资所产生的
经营业绩或
经营成果,这是
投资者关注的焦点,也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课题。企业信息化绩效也是信息化业务价值的综合体现。
在当今复杂多变的环境下,信息化绩效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课题,
绩效评价也成为一个日益突出的现实难题。企业信息化绩效包括两个方面:过程和结果,即表现为
企业信息化运行过程和运行结果。运行过程是指通过有效配置
信息资源来改善
企业目标;运行结果是指信息化成果的应用对企业目标实现的贡献度。企业信息化绩效的评价也主要集中在这两个方面上:一方面,对
信息化过程进行评价,评价的结果进行分析后,再反馈给企业,实现实施过程的评价与控制;另一方面,对信息化产生的效果进行综合评价。Willcocks曾指出,这种全过程评价能够将
信息系统开发原则、评价以及
信息化管理结合起来,是防止
生产力悖论的一个对策。
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 Hierchy Process,AHP),由美国运筹学家T.L.Saaty教授提出 AHP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是把系统各因素间的隶属关系由高到低排成若干层次。 建立不同层次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根据对一定客现事实的判断。就每一层次的相对重要性给予定量表示。运用
数学方法,确定表达每一层次的相对重要性次序的权值。通过排序结果,对问题进行分析决策。
层次分析法是主观赋权法中应用比较成熟的一种方法。它将直接相对赋值经过数学转换。得出能在数学上通过一致性检验的权重值。降低了主观因素的影响。它将决策者的经验判断给予量化。是
系统工程中对专家的主观性判断作客观性描述的一种有效方法。这种方法在目标结构复杂。且缺乏必要数据的情况下更为实用。
由于在
信息化项目评价中。涉及的评价因素很多。若仅考虑主要因素。会丢失一些重要信息。使得评价结果失真。为了尽量全面考虑所有的评价因素。可以采用
模糊综合评价法。模糊综合评价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多因素决策方法。由于
评价指标体系既有定量指标,又有
定性指标,各因素之间还有层次之分,因此,在进行评价时通常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该方法以AHP为基础,在
软件工程与
软科学的研究中应用十分广泛
在评价中为了能够全面反映评价对象的真实情况。人们总是希望选取的评价指标越多越好。而过多的
评价指标不仅会增加评价工作量。而且会因为评价指标问的相关关系造成评价信息相互重叠,相互干扰。从而难以客观地反映被评价对象的相对地位。因而。如何用少数几个彼此不相关的新指标代替原来为数较多的彼此有一定相关关系的指标。同时又能尽可能多地反映原来的
信息量。已经成为综合评价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主成分分析法是根据被评价企业的多项指标实际观测值。通过数学坐标系旋转进行降维。产生相互独立的主成分指标。并通过主成分指标的方差比率确定新的主成分指标权重。然后通过主成分指标和相应权重建立起综合评价函数式。计算被评价对象的综合评价得分结果 由于它是根据各指标间的相关关系或各项指标值的变异程度来确定权数。具有较强的客观性。而且可以将原来数目较多的指标转化成少数几个
综合指标,减少评价的工作量。
投人产出分析的关键是找出信息化效益的平衡点 影响信息化效益的因素有很多。这些因素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因此要确定信息化效益的平衡点。就不能孤立地考虑某一个或几个影响因素。而必须将所有相关因素综合起来分析和研究。特别是有必要运用数学工具展开定量化研究。这样。确定信息化效益平衡点的问题就转化为如何找出信息化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数量关系
投入产出法一般分为
静态分析和
动态分析两种类型。前者不考虑要素随时间的变化。而后者则将时间作为一个变量引入方程组,因而要复杂许多。
DEA(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数据包络分析法),是由A。Charnes和W.W.Cooper.以及E.Rhodes于1978年提出的。DEA是按照多指标投入和多指标产出。对同类型单位进行有效性评价的一种新方法 它根据一组关于输人输出的观察值来估计有效生产前沿面。是非参数的
统计分析。从
多目标规划看。生产前沿面实际上就是对应的线性多目标规划的有效解所构成的有效面 DEA有效性与多目标规划的有效解是等价的。
DEA特别适用于评价具有多个输入与输出的复杂系统 该方法主要适用于:研究多种方案之间的相对有效性;进行政策评价;预测实行某项政策后的相对效果:对企业、
银行、
公司的
管理效率和
经营效益进行相对有效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