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荣(1917年9月9日~2017年6月16日),男,四川
苍溪人。1933年加入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
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转入
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原武汉军区副政治委员。
童年时期,任荣是在军阀混战、捐税盘剥、地主压榨、佃农贫苦家庭中度过的。 任荣兄弟姐妹五人,他是长子。为生活所迫,他从小就拿起赶牛鞭,随着当
长工的父亲给
地主家放牛羊。1928年夏,任荣上了小学。没钱买书,就找周围的人家借破书,用纸修补一下当课本。没钱买纸,就用草纸代替。没有砚台,就用破瓷碗底磨墨。虽说是上学,其实是半工半读。农闲时上学,农忙时回家干活。尽管如此,任荣仍努力苦读。在
彭店乡全乡统考时,有15名学生获奖,任荣便是获奖者之一。
1932年2月,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入川,解放了
通江、
南江、
巴中后,抽调干部组成许多工作队,分赴各地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进行建党建政和“扩红”等工作。任荣的家乡也建立了党团组织,其时任荣已当了少先队长,加入了
共青团,还担任共青团支部书记。
1933年农历五月,
红军到了任荣的家乡。不久,任荣出席了龙山召开的共青团代表会议。会上,一位叫王大奎的宣传科长(红第三十军八十八师政治部)动员年轻人参加红军。任荣当时不满16岁,毅然带头报名参军。
任荣参加红军,被分配到第三十军八十八师政治部宣传科任宣传员,做宣传鼓动工作、群众工作、瓦解敌军和收审俘虏。随即和部队战斗在川陕,参加了营渠、
宣达战役,以及
广昭战役并出师陕南。
1935年入
红军大学学习。后任红军大学政治部宣传干事兼教员,中央教导师训练队区队长、教员,红30军政治部教育干事。参加了
川陕苏区反“六路围攻”和
红四方面军长征。
在长征路上,任荣担任侦察队长(便衣队)。爬雪山、过草地,险象环生。讲到长征胜利结束,任荣颇为感慨地说:“就我个人来说,能经历三次爬雪山、过草地而幸存下来,主要是因为坚信党的正确领导。”
抗日战争时期,任荣任八路军留守兵团警备第3团政治处宣传股股长、1营政治教导员、2营政治教导员,警备第1旅农场政治委员、教导队教育股长,警备第1旅政治部组织科副科长、科长。参加了
反“扫荡”斗争。
1945年夏,任荣所在的警备第一旅改编为
八路军游击第三支队,由
延安日夜兼程南下湘粤边,创建五岭根据地,不久进至河南
渑池、
洛宁、
新安地区。日本投降,抗战胜利,全旅奉命急速北上,转赴东北,回击
蒋介石撕毁重庆谈判协议、挑起内战。
为了适应战略反攻的需要,任荣所在的旅改编为
东北民主联军第八纵二十三师,他仍任该改编师六十八团政委。1947年秋季攻势作战,该团参加了多场战斗。在九关台门战斗中,直捣敌师部,俘获敌第二十一师少将师长、少将参谋长以下1000余人,缴获甚丰。战后任荣升任师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1948年10月,辽沈战役已进入决定性的关键时期。据悉,国民党军已有两个师已打通
沈阳至
营口的通道,向营口、
葫芦岛乘兵舰从海上撤退。八纵奉命封闭敌南逃之路。任荣带领第六十八团和师炮兵营为师第三梯队,于10月24日上午赶到渡口附近的黄家窝棚地区,即与敌人遭遇。他们随即以少数兵力阻击敌人,主力以四路纵队直奔
辽河渡口,堵敌过河。任荣在受伤的情况下沉着应战,坐在担架上指挥,赢得了时间,堵住了渡口,俘虏了大批敌人,加快了辽沈战役的胜利。至此,东北全境的解放指日可待。
1950年参加
抗美援朝,任荣任
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组织部代部长、部长,志愿军政治部副主任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第一次、第二次、第五次战役。
1955年,任荣被授予
少将军衔。1955年到1964年,任荣被任命担任
朝鲜军事停战委员会委员。任荣具有相当的聪明才智和辩论口才,在每次会上发言,舌战群顽,力举人证物证,批驳得对方哑口无言。作为委员的任荣不辱使命。1957年任荣曾入解放军政治学院速成系学习。1964年2月29日,任荣离任回国。
1964年,他主动请缨赴
西藏军区工作,在西藏一干就是16年,先后任西藏军区副政委、政委,
成都军区副政委兼西藏军区政委。1971年,他担任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第一书记,自治区革委会代主任、主任,自治区政协主席,为西藏地区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1998年任荣离职休养。任荣老将军老而好学,在学习诗词、书法等方面,也老有所成,具有相当的造诣,著有《戎马征程》一书(
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在纪念抗美援朝60周年举办书画展上,任荣将军的一幅《义师无敌》书法作品获得第二名。任荣将军在上老年大学时,写过一首诗:“少小牧牛羊,华龄转战忙。中年戌边塞,垂老进学堂”。老将军的《戎马征程》一书几十万字,就是他晚年勤学苦练而达到正式出版水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