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的重要教义。道教十分重视人的生命,因为道教讲的是长生不死,修道成仙。对于生,
老子曰:“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说明人的生命非常有限,而且处于一个危险的状态之中,所以要求人们“深根固蒂”,追求“长生久视之道”。
产生背景
《
太平经》中主张乐生、重生。总之尊重生命是道教的一贯主张,主要包括:
一,尊重人类自身的生命价值,反对轻生自杀,也反对杀害他人,要求洁身自好,修身养性,追求长生;二,尊重动物的生命,认为一切血性之物,皆有灵性,即有道性,由于悟性有早迟之分,所以修道阶次有快慢之别;
三,尊重植物的生命,认为植物和人一样具有灵性,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下,也能够修炼成仙;四,尊重人类和动植物赖以生存的环境。做到上述四点既度己又度人,
主要内容
仙道贵生的教义思想是道教信仰的核心宗旨,体现了道教的鲜明特色。所谓“仙道”,即道教追求的成仙得道。道教相信神仙的可学和实有,神仙生活是逍遥无碍,长存不亡的,他们都是得道的真人,是学道务道之人学习和信仰的人格形象。而成仙得道的重要内容,就是通过修炼,达到长生久视。所以道教教导人们要贵生、重生、乐生,生存的质量提高到神仙一样的境界,达到生道合一的目的,就是得道。
《
度人经》曾把这一要旨归纳为:“仙道贵生,无量度人”。
道教相信人通过修炼,物质生命可以得到延续,精神生命也可以得到升华,最终成仙得道。为此,历代高真在仙道信仰的追求中,
积极探索生命修炼的途径,总结了丰富的修养学说和修炼方法。以“我命在我不属天地”的精神为动力,立志要“度己度人”,反映了道教贵生乐生和胸怀世人的
人生态度。
修道以至长生成仙,就是要求人们以积极和超脱的
人生态度来生活。人之生命乃由道之天地之灵秀之气而化生,得之不易,当格外珍惜。
思想源泉
道教“仙道贵生”的教义思想,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
秦汉时期的方仙信仰。《南华经》中说: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神人可以不食
五谷,只吸风饮露。可以乘云
御龙,行游四海之外。还说有一种人,千岁厌世,去而上仙。《汉书?艺文志》则将神仙者概论为,保性命之真,同生死之域。
二是太上《
道德经》修真常长生久视之道的理义。祖天师张道陵立教时,将神仙信仰和常道宗理融合为一体,完整了道教信仰的体系。他在《
老子想尔注》中说:“生,道之别体也。”又说“道意贱死贵仙”。修道的目的就是“唯愿长生”,“生生不息”。从而构成了“仙道贵生”的重要教义。
性命双修
其修行的要求主要是心性品德的修养和身形生命的修炼两个方面。
道教谓之“
性命双修”,以致神形兼备。心性品德的修养和提高,是修炼
物质生命的基础。
修养心性品德的标准,是学修“道”一样的德行,
清静寡欲、柔弱不争。遣除一切私心和嗜欲,淡泊名利,精神不要为外物所累,使生命得到保养。同时,还要广行善举,利物济人,积功累德。
生命的修炼则是以品德修养为根基,宝养精气神,通过服食导引、存想守一、坐忘
胎息、精气化炼、
静功动功等修炼方法来促进生命的健康和长久。最终达到神形合同,成仙得道。
修炼方法
第一、人生可贵,生命神圣
《
太上老君内观经》云:“谛观此身,从虚无中来,因缘运会,积精聚炁,乘业降神,和合受生,法天象地,含阴吐阳。分错五行,以应四时。眼为日月,发为星宸,眉为华盖,头为昆仑,布列
宫阙,安置精神。万物之中,人称最灵。性命合道,当保爱之”。
【义释】人之生命乃由道之天地之灵秀之炁
化生,得之不易,当格外珍惜,生命是极其神圣宝贵的。就像《真文经》所说的“人得身体极其宝贵,头圆像天,足方法地,发为星辰,目为日月,眉为北斗,耳为社稷,口为江河,齿为玉石,四肢为四时,五脏法五行。与天地合其体,与道德齐其生,大矣!贵矣!善保之焉”。人要爱惜自己的身体,爱惜自己的生命。人又与道天地并列三才四大,人生的价值极其尊贵。
第二、生生不息、唯愿长生
《道德真经》云: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
《南华真经》云: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孰知其纪人之生,炁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炁。
【义释】天地万物生生不息,人生有限,亦常处危险之中,故当
贵生、重生、乐生、好生、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提高生存的质量与生命的价值,做到像神仙的生活一样逍遥无碍,长存不亡的。所以,必须深根固蒂、
生道合一、长生久视,得道成仙。神仙是科学的,他们都是得道的真人,是人生的榜样与生命的目标。人生必须通过该修行,达到长生久视。
《黄帝阴符经》云:天性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
《性命圭旨·性命说》云:夫学之大,莫大于性命。性命之说,不明于世之久矣……然有性,便有命;有命,便有性。性命原不可分;性无命不立,命无性不存,而性命之理,又浑然
合一者哉。
《太上老君内观经》云:人之难伏,唯在于心,心若清净,万祸不生……所以教人修道即修心也,教人修心即修道也。
《长春祖师语录》云:生灭者形也,无生无灭者性也,神也。有形皆坏,天地亦属幻躯,元会尽而示终。只有一点阳光,超乎劫数之外,在身中惟性海,即元神也。
其一、正己化人,恕己及人
《
抱朴子内篇》云:欲求长生者,必欲积善立功,慈心于物,恕己及人,仁逮
昆虫。
《
文始真经》云:古今之俗不同,东西南北之俗不同,至于一家一身之善又不同,吾岂执一豫格后世哉。惟随时同俗,先机后事,捐岔塞欲,简物恕人,权其轻重。而为之自然,合神不测,契道无为。
【义释】现代高道曹振阳在《道学皈元》里指出人要“正己化人、正心修身、正大光明、正气凛然”。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要想教化别人,就必须先做到自正。即以身作则,
身教重于言教,行不言之教。家庭教育、为国治企都要从正己、修身开始;正心修身,即人心必须要正,心正而后身修,而后才能
家庭和睦美满,为国才能忠于职守、奉公守法、为民服务;正大光明,即为人处世必须正大光明,正直不屈,大大方方、明明朗朗、光明磊落。要光明正大的去做一切有利于人、有利于国的善事好事。正气凛然即俨然而不可侵犯,可以压倒一切。这是以正己化人,正心修身,正大光明等高尚的
道德品质和优良加在一起的,形成这种浩然正气,统称为正气凛然。这种正道正气大仁大德的力量,通天彻地,凛然而不可侵犯。为人常存此四正之气,无论在任何岗位上工作,都能的到极高尚的好评。
《玄门功课序》云:心正则无恶孽,意诚哪有灾殃
《
太上感应篇》云:积德累功,敬老于物。忠孝友悌,正己化人。
《太上感应篇》云:所作必成,神仙可冀。欲求天仙者,当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当立三百善。
【义释】人通过修炼,物质生命可以得到延续,精神生命也可以得到升华,最终生道合一、得道成仙。人要以积极和超脱的
人生态度来生活。而修行的要求主要是心性品德的修养和身形生命的修炼两个方面,即“
性命双修”,以致神形兼备,最终达到神形合同,成仙得道。心性品德的修养和提高,是修炼物质生命的基础。修养心性品德的标准,是学修“道”一样的德行,清静寡欲、柔弱不争。遣除一切私心和嗜欲,淡泊名利,精神不要为外物所累,使生命得到保养。同时,还要勿以
善小而不为,
勿以恶小而为之,广行善举,利物济人,积功累德,也即功德成神,积善成仙。
第四、度己度人,济度众生
《三元品戒功德轻重经》云:大慈之道,度人为先,非功不赏,非德不迁,非信不度,非行不仙也。
【义释】度人先须度己。要想度人,自己必须消除迷悟,了彻大道。这就是说,要想度人,先要自身严格要求,用自己的伟大的人格力量去影响民众,引导民众。做到这些,人就具有了极为高尚的道德品质作风,大德无量,尽善尽美,也与天地合德,会得到三元三品
三官大帝保举,升仙得道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