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面果
无患子目漆树科植物
仁面果,漆树科人面子属的常绿乔木。高10-20m;小枝有三角形叶痕,幼枝被灰色绒毛;奇数羽状复叶互生;网脉两面凸起,两面沿中脉被毛,下面脉腋具白色毛;圆锥花序顶生,被柔毛,花小,两性,白色;成熟时黄色;花期4—5月,果期10月。因其果像人的脸,又带着笑容,故称仁面果。
植物学史
因其果像人的脸,又带着笑容,故称仁面果。
形态特征
常绿大乔木,高达20余米;幼枝具条纹,被灰色绒毛。奇数羽状复叶长30-45厘米,有小叶5-7对,叶轴和叶柄具条纹,疏披毛;小叶互生,近革质,长圆形,自下而上逐渐增大,长5-14.5厘米,宽2.5-4.5厘米, 先端渐尖,基部常偏斜,阔楔形至近圆形,全缘,两面沿中脉疏被微柔毛,叶背脉腋具灰白色髯毛,侧脉8-9对,近边缘处弧形上升,侧脉和细脉两面突起;小叶柄短,长2-5毫米。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比叶短,长10-23厘米,疏被灰色微柔毛;花白色,花梗长2-3毫米,被微柔毛;萼片阔卵形或椭圆状卵形,长3.5-4毫米,宽约2毫米,先端钝,两面被灰黄色微柔毛,花瓣披针形或狭长圆形,长约6毫米,宽约1.7毫米,无毛,芽中先端彼此粘合,开花时外卷,具3-5条暗褐色纵脉;花丝线形,无毛,长约3.5毫米,花药长圆形,长约1.5毫米;花盘无毛,边缘浅波状;子房无毛,长2.5-3毫米,花柱短,长约2毫米。核果扁球形,长约2厘米,径约2.5厘米,成熟时黄色,果核压扁,径1.7-1.9厘米,上面盾状凹入,5室,通常1-2室不育;种子3-4颗。
生长环境
性喜光,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旱耐寒,宜栽植于土层深厚、湿润、肥沃之地,萌芽力强,适应性强,生长迅速,抗风,抗大气污染。
分布范围
仁面果原产中国云南、广西等地,多分布于中国南方,在越南也有分布。
繁殖方法
一般繁殖方式为种子繁殖。
栽培技术
栽种
仁面树是一种载种极易而结果甚难的果树,果苗种下不浇水不施肥即可长大。可十棵树有一颗挂果已是难得。而且从种树到挂果须时数十年,但挂过果之后的树即年年可有收成。
阳春家乡传说,仁面果需由小孩载种,而果树须等种树人死去吸收了载种人的灵气方可结果。当然传说不足可信。但一个人小时种下一棵仁面树,一直到死都吃不上自己种的果子那是极有可能的。有的树虽长得枝繁叶茂,却真的是连花也不开。仁面树因为高大结果甚丰,果子极酸,外形与小梨子差不多。
播种繁殖。鲜果1kg约60粒,果核(含内果皮和种子)千粒重2000-2300g。沙藏至翌春点播,发芽率65%。1年生苗高达1m。园林应用宜用中、大苗进行截干栽培,易成活和快速见效。
采种育苗
仁面子一般在4-5月开花结果,8月果实成熟。果实由青绿转为青黄色,果核坚硬即为成熟。
种籽的处理:将采得的果用刀切去皮肉,或用木棍轻轻拷打使之核肉分离,然后把果核置于竹箩中,放在流动水中浸泡2~3天,待附着在果核上的肉充分浸透后轻轻搓去余肉,凉至六成干后砂藏催芽。
播种育苗
用清洁无菌的河沙催芽,早晚淋水保持湿润,待幼苗出至两片真叶后即可装袋或笠。营养袋规格22×25厘米,营养土的配制:火烧土70%,黄泥心土15%,腐熟有机质肥10%、磷肥5%,充分搅匀堆一星期后装袋,营养土装袋时不宜过满。移苗入袋时,事前要淋湿营养袋土,稍干后移苗入袋。为防止带菌,可将分离果核的幼苗放于万分之一至二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消毒三分钟后装袋。装袋时小心将小苗分离果核,切勿损伤幼苗,将未发芽的果核再放回湿沙中催芽。
幼苗管理
幼苗装袋后早晚各淋水一次,4-5天后可视实际情况每天淋水一次,如阳光强烈,可搭阴棚遮阴,以防日晒。15-20天幼苗基本木质化后即可施3-5%的腐熟人粪尿。施肥以勤施薄施为原则,逐次增加肥量。
造林
当苗高达80-100厘米时即可定植造林,营养袋苗,一年四季都可造林,株行距10×10米,植穴100×100×80厘米或80×80×60厘米,施足基肥。定植时轻轻把袋打开,使根系和穴中土壤紧密接触,先回细土,边回边压实,回土略高于地面。回土后淋足定根水,穴面复盖什草以保持湿润,另外还可搭一些木架防止人畜为害。
病虫防治
幼苗出土后,有一种香味,易受鸡、鸟及蚂蚁等嚼食。可在苗床四周撒六六六粉或石灰,以防为害。幼苗容易感染细菌而患猝倒病,除做好排灌工作外,可喷0.5-1%波尔多液,或千分之二的高锰酸钾防治。
主要价值
仁面果有开胃作用,是蜜饯仁面、仁面糖、仁面甘等凉果的原材料。果肉可食或盐溃作菜或制其他食品,入药能醒酒解毒,又可治风毒痒痛、喉痛等。木材致密而有光泽,耐腐力强,适供建筑和家具用材。种子油可制皂或作润滑油。
树干耸直,枝叶茂密,冠阔浓荫,树姿整齐壮观,为适作行道树或广场孤植、对植的优良乡土树种。外中果皮可生食或作凉果,用幼果打碎炆鸭味美可口;果皮可供药用;建筑、家具用材。
参考资料
人面子.中国植物志.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09 21:34
目录
概述
植物学史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