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食道
医疗器械
人工食道是采用生物医学工程学、组织工程学及生物材料学等技术制造的一种短暂替代食道,同时能够诱导新生食管的再生重塑和功能重建的管状装置。
简介
为了解决患有食管疾病并对病变的食管实行部分切除患者日常生活中正常饮食的问题,通常采用食管重建术,它主要是采用患者自身的其他组织器官如胃、结肠空肠等替代切除的食管,但这种治疗方法对患者的创伤性大、并发症严重。人工食道是一种理想的替代物,但对它的研究仍处于动物实验阶段,虽有少数的临床案例,但仍然缺乏安全性,不能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人工食道的分类
不可吸收人工食道·
不可吸收人工食道通过在不可降解的管道支架上包裹可被组织细胞吸收降解的医用材料构成,术后2-4周需要将支架取出,可吸收的材料部分被新生组织吸收替代完成食道的重塑。这种人工食管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顺应性、韧性和可塑性,可为细胞生长和组织再生提供支架,但脱管困难、生物相容性相对较差、吻合口瘘的发生率相对较高、不能在体内达到生物学固定、不能在原位被永久植入。例如胶原海绵-硅酮支架、聚氨酯-胶原蛋白复合人工食管和钛镍合金-硅橡胶组合式人工食管等。
可吸收人工食道
可吸收人工食道又称无细胞支架类人工食道,主要是利用可被组织细胞吸收的降解材料制成,与组织细胞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能诱导新生食道的形成,不需要术后取出。与不可吸收人工食管相比,机械强度较差,同时可吸收材料降解快,不能在较长时间内为细胞生长和组织再生提供支架,容易导致新生食管出现狭窄、食道组织再生不全。例如多聚管、胶原蛋白-壳聚糖膜、血管脱细胞基质类等人工食道。
目前在可吸收人工食道方面研究较多的是组织工程食道。组织工程食道是将体外培养和扩增所得的自体细胞或对骨髓干细胞进行诱导分化,种植在组织相容性良好的作为细胞外基质的、可降解的支架上进行共同培养,再植人体内相应位置,逐步形成在结构、功能上与自体组织相似的人工食道。理论上它克服了目前所研究的人工替代物组织相容性差、高免疫原性和易出现术后并发症等缺点,同时它也具有正常食管相似的结构和功能。
人工食道存在的问题
吻合口瘘
由于人工食管本身无血供而且周围血供不足,术后吻合口长期处于炎症条件下和人工食管材料的生物不相容性及生物力学性能,发生术后吻合口瘘的几率较大,这也是制约其临床应用的瓶颈。
早期脱管
人工食管植入后虽然被新生的上皮及结缔组织包绕形成新的纤维结缔组织体,但它不能与原食管完全融合,它会随着宿主食管的不断蠕动及管外组织结构的作用,以及缝合线渐渐切割宿主食管组织等因素作用下而最终脱落。但过早的脱落会对消化道造成损伤,如出血、穿孔、梗阻等。
新生食道狭窄
人工食管植入术的远期主要并发症是术后新生食管狭窄,它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其发生原因可以与下列因素相关:人工食管再生过程中瘢痕组织的过度增生和收缩;新生食管在重塑过程中出现的肌层及黏膜下组织的不良增生;人工食管植入体内后诱导新生食管重塑过程中出现的自体挛缩。
参考资料
人工食管的研究现状及进展.中国知网.2009-08-28
人工食管的研究进展.中国知网.2010-01-20
最新修订时间:2023-10-31 13:41
目录
概述
简介
人工食道的分类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