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经济学是指研究社会发展过程中人口与经济相互关系及其运动规律的学科。
简介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是一门新兴学科,是研究人口发展及其与自然资源、环境关系的一个经济学分支。它运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来揭示、分析人口经济过程以及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基本规律和辩证关系、评价和指导制订相关政策。内容不仅覆盖人口经济学、
资源经济学、和环境经济学中主要的、已经成型的概念、体系、逻辑和理论,而且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主线,将人口发展过程与资源配置、环境政策、可持续发展战略等内容紧密结合起来,旨在形成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框架。
学科定义
人口运动和经济运动的对立统一运动,构成了人口经济运动及相应的人口经济关系,人口经济学的任务就是揭示人口经济关系运动的规律性。
历史上人口学说
对人口经济关系的探讨渊源久远。中国古代许多思想家从不同侧面探讨了人口经济关系。管仲提出避免“土满”和“人满”为患。孔丘倡导人多而富的思想。墨翟认为,在“食者众而耕者寡”的情况下,不但要提倡节用,还应减少非生产人口。东汉的王符更明确地提出了人口和土地必须相称的命题:“土多人少,莫出其财是谓虚土,可袭伐也。土少人众,民非其民,可匮竭也。是故土地人民必相称也”(《潜夫论·实边》)。宋末元初的马端临(约1254~1323)论述了国家的贫富、强弱与人口素质的关系。洪亮吉主张用“水旱疾疫”和“君相调剂”的办法限制人口增长(见中国古代人口思想)
欧洲古代思想家,也颇多涉猎人口经济关系领域。柏拉图认为既要“限制人口数量”,又要在所有公民之中“平分土地和房屋”。亚里士多德主张以“维持自给自足的生活”为标准,来规定“一国人口的最好限度”。到了近代,资产阶级思想家提出了一系列人口经济思想。在英国古典经济家中,W.配第提出“土地为财富之母,而劳动则为财富之父和能动的要素”的观点,A.斯密和D.李嘉图提出对人口的需求也必然支配人口的生产的思想。法国的
古典经济学家西斯蒙第提出为了谋求所有人的幸福,收入必须和资本一同增长,人口不得超过他们赖以生活的收入,消费必须和人口一同增长的观点。后来在古典经济学庸俗化的基础上,英国T.R.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问世。他认为“人口在无所妨碍时,以几何级数率增加。生活资料,只以算术级数率增加”,其结果是“人口增殖力,比土地生产人类生活资料力,是无限的较为巨大”。他主张对人口增殖加以抑制,把贫困、罪恶、瘟疫和战争都说成是“积极抑制”人口增长的手段。
学科的产生
把人口经济学作为一个独立学科进行研究,始于20世纪30~40年代,发展于60~7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A.汉森从宏观角度研究了人口和经济的关系,认为人口增长刺激投资增长,从而经济也会增长;人口停滞,经济也会停滞。他主张鼓励
生育,增加人口。J.L.西蒙(1932~ )在1977年发表了《人口增长经济学》。他认为,人口增长能给食物、资源等问题的解决带来刺激,人类智力的绝对增长,也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条件。他力图证明技术变化、
劳动生产率和资本投资是人口增长的正函数,若干年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会享有较高的人均收入,因而他也持鼓励人口增长的观点。与此同时,《人口爆炸》(1968)一书作者P.R.埃利希(1932~ ),《增长的极限》(1971)一书作者D.H.梅多斯则持有另外的看法。他们认为人口增长已经超过食物增长,使自然资源枯竭,环境和大气污染,“世界行将人口爆炸,人类灾难就要来临”。他们主张全球必须保持平衡,出生和死亡人数相等,投资率和折旧率相等,人口和工业都要实现“零值增长”。还有一些学者主张“经济适度人口”理论,法国的A.索维(1898~ )和美国的J.J.斯彭格勒(1902~ )分别在60年代和70年代发表了《人口通论》和《人口经济学》,考察了人口增长和消费需求、人口增长与自然资源、人口增长与投资的关系。他们认为人口增长一方面需要加快资本积累,以便增加开发自然资源的投资,另一方面由于要把国民收入的更大部分用于消费而降低资本积累的速度,于国民经济发展不利,因而主张控制人口增长,最好是有个“适度人口”。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口状况是由社会生产方式决定的,人口对社会经济发展有促进或延缓的作用,特别是提出了人口数量质量及其发展要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相适应,人类自身生产必须与物质资料生产相适应的思想(见人类自身生产和物质资料生产),对人口经济学的发展有重大指导意义。在50年代,中国政府和经济学界,提出了在中国社会主义条件下的节制生育问题。经济学家马寅初具体分析了中国人口增长过快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提出了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与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观点。
研究对象和内容
人口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口经济过程中人口与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即人口经济关系。一方面考察经济对人口的制约作用,另一方面研究人口对经济的影响作用。通过这两方面的考察,揭示人口与经济之间的关系及其运动的规律性。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人口与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及其变化规律;人口与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人口与资源,人口与生态平衡;人口投资与经济投资;儿童
成本收益分析等。
研究方法
主要是:
①调查和统计分析。即通过调查收集大量人口经济资料,经过统计分组和综合,加以整理分析,从中找出人口经济运动的内在联系。
②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相结合。这种方法既对某一时点上的人口经济关系作横向解剖,又对一定时期的人口经济关系变化作纵向刻画,既可以考察时点上人口经济发展的水平、状况和特点,也可以考察人口经济变化的速度、方向和趋势。
③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前者是对人口经济关系的质的规定的分析,后者是确定人口经济现象的数量界限。前者可以揭示不同生产方式下人口经济现象的性质和特点,后者可以揭示其数量表现、数量关系和数量变化。二者相辅相成,统一运用于人口经济学的研究之中。
④宏观分析和微观分析相结合。前者从社会总体上研究社会经济因素和人口的相互作用,后者从个人或家庭角度出发研究人口发展和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全面地揭示人口因素和经济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其他学科的关系
人口经济学是介于经济学和人口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或交叉学科。人口经济学和人口学、人口社会学、人口地理学、人口心理学、人口生态学一样,是人口科学体系的组成部分。由于经济是制约人口过程的决定性因素,人口的自然变动、迁移变动和社会变动,无一不受经济发展的决定和制约,都是在经济的影响和支配下发展的。研究人口与经济的相互关系,对于认识人口现象,揭示人口过程的本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人口经济学是人口科学体系的重要分支,在人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人口经济学与
工业经济学、农业经济学、教育经济学、生态经济学、技术经济学等具有相同的性质和特点,是经济科学的组成部分。由于人口是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和体现生产关系的生命实体,人口对经济运动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它可以加速或延缓经济的发展,因此,人口经济学在经济科学体系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