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文字
亥,汉语一级字,读作亥(hài或jiē),最早见于甲骨文,其本义是切割,后借以表示十二地支的第十二位(最末位),又可以表示十二生肖中的“猪”、亥姓、草根(即《说文解字》所谓的“荄也”)、隔日交易一次的集市等。
汉字源流
亥,象形字。在字形上,商代甲骨文中的“亥”字(图1)像被刮掉了毛并被切割了头和蹄子的猪,是“刻”字的本字;到西周时期,早期金文中的“亥”字(图2)承续其甲骨文字形而变化不大,晚期金文中的“亥”字(图3)在此基础上在上方多了一道。此后,春秋时期金文中的“亥”字(图4)和小篆中的“亥”字(图5)与此基本相同,《说文解字》中的“古文”字形(图6)则是省去多出的一道后演变的结果,隶变后写作“𠅆”(图7),到楷书时则写作“亥”等。在字义上,“亥”字的本义是“切割”,后借以表示“十二地支的第十二位(最末位),与天干搭配来纪年、月、日、时”,又表示“十二生肖中的‘猪’”、“亥姓”、“隔日交易一次的集市”(“亥”字仅在此含义下读作jiē,表示其他含义时均读作hài)等。
详细释义
(参考资料:)
古籍解释
说文解字
【第十四下】【亥部】
亥,荄也。十月,微阳起,接盛阴。从二。二,古文上字,一人男、一人女也。从乙。象褢子咳咳之形。《春秋传》曰:“亥有二首六身。”凡亥之属皆从亥。胡改切。
𢁓,古文“亥”为“豕”,与“豕”同。亥而生子,复从一起。
说文解字注
【卷十四】【亥部】
亥,荄也。十月,微昜起,接盛侌。
注:《律历志》曰:“该阂于亥。”《天文训》曰:“亥者,阂也。”《释名》曰:“亥、核也。收藏万物。核取其好恶真伪也。”许云“荄也”者,荄,根也,阳气根于下也。十月于卦为坤,微阳从地中起,接盛阴,即壬下所云阴极阳生。故《易》曰:“龙战于野。”战者,接也。
从二。二,古文上字也,
注:谓阴在上也。
一人男、一人女也。
注:其下从二人,一人男、一人女,像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象褱子咳咳之形也。
注:咳与亥音同。
胡改切。
注:一部。
春秋传》曰:“亥有二首六身。”
注:《左传·襄三十年》文。孔氏《左传正义》曰:“二画为首,六画为身。”按:今篆法身只有五画,盖周时首二画,下作六画,与今篆法不同也。
凡亥之属皆从亥。
𢁓,古文亥。
注:各本篆体讹缪。今依宋本旧本更正。“㣇”、“𧱯”字皆与“豕”形略相似。
亥为豕。
注:犹“巳”下云“巳为蛇”也。
与豕同。
注:谓二篆之古文实一字也。豕之古文见【九篇·豕部】,与“亥”古文无二字,故《吕氏春秋》曰:“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渡河也。’”
亥而生子,复从一起。
注:此言始一终亥,亥终则复始一也。“一”下以韵语起,此以韵语终。
康熙字典
【子集上】【亠部】亥
《唐韵》、《正韵》:胡改切,《集韵》、《韵会》:下改切,并音颏。辰名。《尔雅·释天》:(太岁)在亥曰大渊献。《前汉·律历志》:该阂于亥。《唐书·礼乐志》:吉亥祀先农。《元史·祭祀志》:黑帝位亥。
又姓。晋亥唐。
又豕亥。《家语》:或读史云:“三豕渡河。”子夏曰:“已亥渡河,‘已’讹为‘三’,‘亥’讹为‘豕’。”校之,果然。《左传·襄三十年》:史赵曰:“亥有二首六身。”注:“亥”字,二画在上,并三人为身,如算之六。
又亥市。《通雅》:《青箱杂记》:“蜀有亥市。亥,音皆,言如痎疟间日一发也。讳痎,故云‘亥市’。”徐筠《水志》:荆吴俗,取寅、申、巳、亥日集于市。
又《韵补》:叶许已切,音喜。《易林》:将戌系亥,阳藏不起。君子散乱,太上危殆。殆,音以。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参考资料:)
书写演示
(参考资料:)
各体书法
音韵汇集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5-18 00:41
目录
概述
汉字源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