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字旗,乃取“井田”之意。“井田”原为中国古代
殷商田制。因其土地区划形同“井”字,故名。1925年10月,井字旗被确定为
中国致公党党旗、党徽。原为
廖仲恺所设计。
井字旗,是孙中山民生主义的形象标识,乃取“井田”之意。“井田”原为中国古代殷商田制。因其土地区划形同“井”字,故名。1925年改致公堂为致公党,实现由会党向政党转型奠定了质的基础。
致公党的党旗党徽虽然是一个案,但它的确定与废置的历史过程折射出来的却是我国今天八个民主党派形成与发展的共同历程,具有共性:一是民主党派的第一代领导核心和骨干力量。二是民主党派继承和发扬孙中山的革命思想,或在其政治纲领中,或在对时局的主张和宣言中都坚持”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的规定,为完成孙中山的未竟事业而奋斗。三是民主党派从来都是具有阶级联盟性质的组织,最终都未形成为单一阶级的政党。新中国成立后,各民主党派都以《共同纲领》为政纲。致公党上海一面旗帜是一种引人奋进的理念标识,一个与时俱进的历史进程。
1906年同盟会有关国旗制式讨论中,虽然井字旗方案是由
廖仲恺提出的,但它无疑是孙中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的形象标识。1911年惠州起义,
陈炯明选择井字旗为义军标帜乃是他对“三民主义”的认同和自身认识水平的反映。1925年10月中国致公党在美国旧金山成立,
陈炯明被举为第一任总理。同时决定以井字旗为致公党的党旗、党徽。
1947年5月,中国致公党的“三大”把“耕者有其田”纳入党的政治纲领。1948年9月致公党中央刊物《公论》第4期发表致公党中央常委李维纲的《中国致公党应如何为人民服务》文章认为:中国是以农立国,农民占全国人口80%以上,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农民问题就是土地问题。“中国致公党应该代表农民利益,而为农民政党,其党徽定为井田嘉禾就是最好的证明。它以前的中心口号是‘耕者有其田’。
1950年4月,中国致公党在广州举行第四次代表大会,会议通过政治报告,修改党章,宣布以人民政协的《共同纲领》为党的政纲。此后,原本以“井”字象征政纲的党旗党徽,也就成为一段历史的载体而被尘封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