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华区,隶属于
云南省昆明市,
云南省人民政府所在地,为
昆明五个主城区之一,因境内
五华山得名,位于昆明主城区西北部,辖区东起
盘龙江,与
盘龙区隔江相望;南与
西山区毗邻;西与
西山区团结街道接壤;西北与
富民县、
嵩明县两县交错相接,并在
富民县境内有2块飞地(
西翥街道迤六、瓦恭2个社区),辖区面积381.6平方千米,其中建成区面积40.86平方千米。五华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形地貌复杂多样,海拔1670~2527米之间,平均海拔1887米。区内有玉带河、沙朗河、西北沙河、迤六瓦恭河等主要河流。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五华区常住人口为1143085人。
历史沿革
五华区作为城市的中心区之一,建置时间虽较晚,但区域历史则很久远。从近年考古发现,距今三万余年前在滇池盆地就有古人类,考古学家定名为“昆明人”,这是至今为止已发现的昆明人最早的祖先。
距今三、四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在滇池周围就有古老的 “滇人”生息繁衍,他们开创了滇文化的先声。
公元前293 ~262年楚国将领庄蹻率部进人滇池地区,“变服从其俗”,与当地的土著民族融合,并联合生活于滇池周围的数十个部落建立滇王国,庄蹻为滇王。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置益州郡,加封滇国首领常羌为滇王,赐“滇王之印”,郡治设今晋城,领24县,今五华区地属谷昌县。蜀建兴三年(225年),改益州郡为建宁郡,郡治迁曲靖(古称味县),谷昌属建宁郡。南北朝时期云南形成晋宁、建宁两个政治中心,为南中大姓翼氏所踞。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置昆州,唐初武德年间(618年~626年),置昆川,即昆州,领益宁、安宁、秦藏等四县,首邑益宁即为今之昆明。
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年),皮逻阁子凤伽异在昆州置拓东城,后改称鄯阐城,宪宗元和四年(809年),定都阐为东都(东京),大理为西都(西京)。鼓宗咸通元年(860年),改西都为中都,东京称上都。从丰佑父子开始南诏政治中心逐渐由洱海地区向滇池地区转移。
后晋天福二年(937年),段思平建大理国,设八府、四郡(后改八郡)三十七部。仍以鄯阐城为中心设置鄯阐府,直至南宋末。今五华区为当时府城的西半部,西城及北城外。
元宪宗五年(1255年),改鄯阐府为鄯阐万户,领昆明二千户,富民、宜良千户,昆明之名从此开始由部落族名演变为行政建制及地名。至元十二年(1275年),赛典赤瞻思丁主滇,在原万户、千户、百户基础上改设路、府、州、县,计设三十七路,五府,改鄯阐万户为鄯州,领昆明、官渡两县。昆明县之名从此开始。次年,立云南行中书省于鄯阐,改鄯州为中庆路,领昆明、宜良、富民三县,篙明、晋宁、昆阳、安宁四州八县。此后昆明就一直是云南省省会,逐渐发展成为全省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中庆城(或称押赤、鸭池城),是一个南北长而东西窄的土城,东至今护国路一带,西至今福照街、鸡鸣桥一线,南至土桥,以玉带河为界,北由鄯阐城的长春路、文庙街延伸至五华山、祖遍山。今五华区为元时城的西部及城西、城北、城南内外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云南初定,改路为府,改万户为卫,改州为州县,云南共置五十二府,三十六州,五十二县。改中庆路为云南府,领晋宁、安宁、昆明、篙明四州及九县,并于次年拓筑云南府城为砖城、城址往西和北扩移,西至今小西门,北至今云南大学、昆三十中学,将翠湖和圆通山圈入城内,南缩至今东风西路一线,三市街成为城外繁闹的商业区,形成半城、半山,城内有山,水在城内,城内有湖的独有的城市格局,明末,张献忠大西军余部李定国等人在滇建立抗清政权,曾一度改云南省为云兴省,云南府为昆明府,昆明县为昆海县。清袭明制,云南府领 昆明等十一县,今五华区地为明清府治,县治所在。
清末,为强化保甲制度,云南府城分二十四段进行管理,城内十六段,城外八段。光绪三十年(1904年),清实行警政,将府城划为崇东、崇西,报功、世恩四区。宣统二年(1910年),改设为九区,即城内设内中、内东、内南、内西、内北五区:城外设外东、外西、外南一、二区四区。
民国二年(1913年),调整为六区。民国十七年(1928年),昆明市政府正式成立时,城内设一至四区,城外设商阜一、二区,其余郊区为昆明县。民国三十年(1941年),调整为八区。
昆明解放后,1950年沿袭民国八区建制。
1951 ~1953年,今五华区为二、三、四区辖地。
1953年,撤销昆明县建制,划为十区,城内一、三区合并为一区、二、六区合并为二区,七、八区合并为三区,四、五区为四区、五至七区为郊区,各区设区公所。
1954年,区公所改称区人民委员会。
1956年,省批准一、三区合并为盘龙区,二、四区合并为五华区。
行政区划
截至2022年,五华区下辖10个街道,88个社区,214个村(居)民小组。区机关驻华山街道华山西路1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五华区,位于
昆明市主城核心区西北部,为
昆明市中心城区。辖区中心位于北纬25°02′,东经102°42′,东起
盘龙江,与
盘龙区隔江相望;南连金碧路、西坝路经环城西路转人民西路,与
西山区毗邻;西与
西山区团结街道接壤;西北与
富民县、
嵩明县两县交错相接,并在
富民县境内有2块飞地(
西翥街道迤六、瓦恭2个社区),辖区面积381.6平方千米。
地貌地形
五华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形地貌复杂多样,海拔1670~2527米之间,平均海拔1887米,境内有
眠山、荷叶山、白泥山、锅盖山、
圆通山、祖遍山、
五华山等点状山体。
气候
五华区地理位置属北纬亚热带,境内大多数地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的气候特征。春季温暖,干燥少雨,风高,蒸发旺盛,日温变化大。夏无酷暑,雨量集中,且多大雨、暴雨,降水量占全年的60%以上,故易受洪涝灾害。秋季温凉,天高气爽,雨水减少,霜期开始。冬无严寒,日照充足,天晴少雨。干、湿季分明。全年降水量在时间分布上,明显地分为干、湿两季。5~10月为雨季,降水量1000毫米以上,占全年的85%左右。11月至次年4月为干季,降水量仅占全年的15%左右。年平均温度为15℃,最热的七月,平均气温20℃,最冷的一月,平均气温7.8℃,年温差小。
水文
五华区内有玉带河、沙朗河、西北沙河、迤六瓦恭河等主要河流。地下水分为松散堆积层孔隙水、基岩裂隙水(包括碎屑岩裂隙水、岩浆岩裂隙水、变质岩裂隙水)和碳酸盐岩裂隙岩溶水三类。降雨入渗和地表水渗漏是其补给的基本来源,主要以径流和泉水的形式排泄。
人口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五华区常住人口为1143085人。
2020年,五华区常住人口114.31万人,较上年增加0.35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10.62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为96.77%,较上年提高0.44个百分点。
2023年,五华区常住人口117.90,城镇化率98.41%。
政治
经济
综述
2020年,五华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42.3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2.6%,占全市GDP的比重为18.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9亿元,同比增长-5%;第二产业增加值491.86亿元,同比增长2.4%;第三产业增加值747.9亿元,同比增长2.8%。三次产业比重为0.2:39.6:60.2。全年人均GDP达109473元。非公经济增加值469.33亿元,占全区GDP比重37.8%,比上年降低了0.6个百分点。
2021年,五华区生产总值完成1350亿元,同比增长7%,达到预期目标;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预计同比增长12%以上,超预期目标1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8.17亿元,同比增长5.1%,超预期目标1.6个百分点;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城镇登记失业率4.92%,达到年度预期目标。
第一产业
2020年,五华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21亿元,同比增长-5.2%。其中,农业产值完成2.13亿元,同比增长4.2%;林业产值完成0.26 亿元,同比增长20.8%;牧业产值完成1.11亿元,同比增长-34.8%;渔业产值完成0.34亿元,同比增长49.3%,农林牧渔服务业完成产值0.2亿元,同比增长25.4%。
2020年,五华区粮食总产量10084吨,同比增长-6.9%;蔬菜产量21317.3吨,同比增长-2.2%;水果总产量2763.8吨,同比增长-3.1%;油料总产量114吨,同比增长8.3%;烤烟产量248.2吨,同比增长-2.4%
2020年,五华区猪肉产量900吨,同比增长-66.5%;牛肉产量100吨,同比增长-27.8%;羊肉产量148吨,同比增长18.5%;禽肉产量1200吨,同比增长350.2%。
第二产业
2020年,五华区全部工业增加值367.6亿元,同比增长3.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
2020年,五华区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行业来看,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9.4%,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9%,电力、热力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5%,烟草制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医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4.4%;分门类来看,采矿业同比增长-33.2%,制造业同比增长3.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5.5%。
2020年,五华区规模以上工业化学药品原药产量45.7吨,比上年增长42.8%,罐头11408吨,比上年增长64.1%,卷烟780.1亿支,比上年增长0.6%,化学试剂4686吨,比上年增长12.5%。
2020年,五华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税金总额223.7亿元,同比增长-1.9%;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96亿元,同比增长18.2%。
2020年,五华区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124.3亿元,同比增长0.1%。全区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494.42亿元,与去年同期持平。
2020年,五华区房地产开发投资214.87亿元,比上年增长-4.2%。其中,商品住宅投资171.06亿元,比上年增长4.4%,办公楼投资12.74亿元,比上年增长-44.7%,商业营业用房投资13.4亿元,比上年增长-1.4%。
2020年,五华区商品房施工面积1238.3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3.5%;商品房销售面积81.8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1.9%;商品房销售额224.55亿元,比上年增长-18.1%。
第三产业
2020年,五华区零售额同比增长8.8%,服装鞋帽、纺织类同比增长-25.3%,化妆品类同比增长0.1%,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同比增长-8.5%。
2020年,五华区限额以上单位通过互联网实现的商品销售额33.73亿元,比上年增长77.6%。
2020年,五华区外贸进出口总额 4.09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5476.41 万美元。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五华区是昆明市主要高校聚集地。2021年9月7日,被教育部认定为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单位。
2020年,五华区学前教育在园(班)幼儿数29910人,同比增长11.8%,小学在校学生数66088人,同比增长18.7%,普通中学在校学生数47387人,同比增长14.3%。小学学龄儿童毛入学率126.5%,初中学龄人口毛入学率126.88%,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8.8%。
2021年,五华区共有幼儿园152所,全区共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58所。全区共有小学45所,初中学校13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普通高中学校23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共14所,各级各类民办学校151所,民办幼儿园118所,民办普通小学9所,民办普通高中13所,民办中等职业学校4所。
科技
2020年,五华区省级、市级院士工作站86个,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96个,孵化器、众创空间93个,高新技术企业170家。发明专利有效量6202件,专利授权量5564件,知识产权专利资助50.3万元,知识产权扶持资金16万。
2021年,五华区高新技术企业196家,年度R&D经费投入达30亿元,累计建成国家级孵化器2个,省、市级孵化器15个,重点实验室103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3个,推进昆明理工大学—五华科技创新研究院共建工作,挂牌成立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云南人工智能工作站,引入科技型企业45家,全区技术合同成交项目481项,成交额19.8亿,居全省首位。
文化事业
2020年,五华区共有公共图书馆1个,共有藏书44.5万册,年接待服务读者20万人次;街道分馆10个,社区流通服务点93个。备案博物馆9个,文化馆1个,街道综合文化站10个;文化创意园6个。
体育事业
2020年,五华区运动员在省级比赛中获金牌43枚,银牌57枚,铜牌 45枚,在市级比赛中获金牌8枚,银牌7枚,铜牌7枚。
医疗卫生
2020年,五华区共有卫生机构数586个,其中:医院、卫生院62个;卫生机构床位数12094个;从事医疗服务的卫生技术人员20762人,社区卫生服务站1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9个。
社会保障
2021年,五华区提供有效就业岗位29711个,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967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92%,全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43.26万人,工伤保险参保28.89万人,失业保险参保33.6万人,全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70.07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41.96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持续稳定在97%以上,参保人数达45.7万余人。
城市建设
2020年,五华区空气优良率达100%,大观河、盘龙江、新运粮河、老运粮河4条入滇河道水质达到或优于III类水质,森林覆盖率56.3%,划定生态保护红线64.76平方千米,占行政区面积17%,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农村无害化卫生厕覆盖率达90%。
民俗文化
截至2020年,五华区共165项列入五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其中:75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90名代表性传承人。代表性项目:区级40项、市级 27项、省级7项、国家级1项。 代表性传承人区级62名、市级12名、省级15名、国家级1名。
风景名胜
翠湖公园,位于昆明市区
五华山西麓,占地面积22.1公顷,是昆明城区内景色秀丽的公园。翠湖公园是昆明市民传统中秋赏月的地方。2002年9月25日起,翠湖公园全日免费开放。
金马碧鸡坊,位于昆明市中轴线的三市街与金碧路交叉口,高12米、宽18米。东坊临
金马山,名
金马坊;西坊靠碧鸡山,名
碧鸡坊。该坊雕梁画栋,始建于明朝宣德年间。
云南师范大学一二一纪念馆,位于昆明市五华区
华山街道师大社区一二一大街298号,
云南师范大学内(含四烈士墓、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
1965年,四烈士墓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一二一运动纪念馆被中宣部首批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成为全国高校中唯一一个被命名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5年2月,被中宣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教育部等中央部委选定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并被纳入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成为昆明市唯一一家入选的单位;2006年6月,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旧址被国务院核定并公布为第六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云南陆军讲武堂旧址,位于昆明市五华区华山街道办事处洪化桥社区翠湖西路22号。
1988年,云南陆军讲武堂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现为云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昆明地区中国近现代史和国情教育基地。
荣誉称号
2019年8月,入选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
2019年11月,入选第二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
2020年1月,入选2020中国县域文化消费百强榜排名73。
2020年2月,入选2020中国县域潮品消费百强榜排名93。
2020年3月,入选2020中国青年乐业百佳县市。
2020年6月2日,入选第五批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
2020年6月30日,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21年1月18日,被国家卫生健康委命名为“2018-2020年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
2021年5月10日,入选云南省第一批学校体育综合改革试点县名单。
2023年8月,入选2023赛迪百强区,排名第90。
2023年12月,被公示为全国生育友好工作先进单位拟表彰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