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陆军讲武堂旧址
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云南陆军讲武堂旧址,位于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华山街道办事处洪化桥社区翠湖西路22号,云南陆军讲武堂创办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7年),民国时期改名为云南陆军讲武学校。云南陆军讲武堂自清光绪三十三年(1909年)至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停办,计办学22期,招收学员近万名。涌现了大批将帅,尤以共和国元帅朱德、叶剑英著称于世,被誉为“将帅摇篮”,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历史沿革
明初,镇守云南的黔国公沐英在此设置兵营,称为“柳营”,开此地“讲武练兵”的先河。此后,由于翠湖风光旖旎,柳营改建为沐氏别业。
明末清初,一度成为大西军刘文秀的“蜀王府”、平西王吴三桂的新府和其孙吴世璠的“洪化府”。
清康熙年间,除了正殿外,其亭台楼阁与杂群房舍全被拆毁,雍正初年开辟为校武场,正殿则改作演武厅,成为“洪化堂”,这里正式成了一个练兵习武之地。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云南设云南陆军武备学堂,将承华圃辟为校址,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改办为云南陆军讲武堂,开办后,因人事变动暂停。
清宣统元年(1909年),重新开学。宣统元年(1909年)8月至宣统三年(1911年)8月,称“云南陆军讲武堂”。
辛亥革命胜利后,民国元年(1912年)6月至民国十七年(1928年)4月称“云南陆军讲武学校”,期间加挂过的牌子有:民国九年(1920年)10月至民国十二年(1923年)4月,加挂“云南陆军高等军事学校”牌子;民国十二年(1923年)1月至民国十六年(1927年)4月,加挂“云南陆军将校队”牌子;民国十五年(1926年)1月至民国十六年(1927年)3月,加挂“云南陆军训练总监部”牌子。
民国十七年(1928年)8月至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8月,称“军官团”和“教导团”,开办国民革命军讨逆军第十路军“教导团”一、二、三期后,列为讲武堂第二十、二十一、二十二期。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9月至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8月,称“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昆明分校”。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9月至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10月,称“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五分校”。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11月,云南省政府行政干部训练团。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6月,第6编练司令部用地。
1949年12月,昆明起义后,为云南省临时军政委员会军官收容大队所用地。
1950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进驻昆明后,解放军的各种军事院校在此办学,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名称。
1950年3月至1950年5月,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军事政治大学第四分校”,校长陈赓。
1950年5月,奉中央军委的命令,二野军政大学四分校改称“西南军区军政大学云南分校”,隶属云南军区,校本部仍在云南陆军讲武堂旧址内,校长、政委仍由四兵团司令员陈赓兼任。这一时期,西南军区军政大学云南分校主要任务是教育改造国民党起义官兵。
1951年2月,西南军区军政大学云南分校奉命改编为云南军区初级步兵学校,校机关设训练部、政治部、校务部和干部管理处,部(处)下设20余个科(系)。4月,云南军区初级步兵学校又改建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步兵学校,根据总参谋长聂荣臻指示,学校增设了一个练习连,下辖重机枪、迫击炮和坦克3个排,后又扩编为练习营。
1952年7月,西南军区召开学校整编工作会议,决定按全军步兵学校新的编制序列,调整所辖步校,明确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步兵学校(校本部驻贵州省修文县)为基础,合并第七步兵学校之大部,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步兵学校。
1955年5月,国防部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步兵学校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昆明步兵学校”,更改校名后继续沿用原第三步兵学校编制体制。
1956年9月,军校从云南陆军讲武堂旧址、北校场迁出。此后,云南陆军讲武堂旧址不再办学。
2009年,设立云南陆军讲武堂历史博物馆。
建筑特点
云南陆军讲武堂旧址东临翠湖,西接钱局街、北邻仓园巷,南与云南省科技馆毗邻,原地面积达7万平方米。现占地面积36000平方米,主要建筑有:主题建筑四合院、内外练兵操场、兵器库、大礼堂、盥洗房、照壁、小花园、马厩等。主体建筑面积7600平方米,为土、木、石结构中西合璧的走马转角楼,楼内通廊将东、西、南、北四楼连为一体,全场480米,是中国较长的楼中通廊。其规模之宏大、建筑之雄伟,居当时中国各地讲武堂之首。
主要建筑
讲武堂的主要建筑是一院规制宏大的中国传统的走马转角楼式的土、木、石建筑,呈正方形,建筑面积7611平方米,由4幢长120米、宽10米、高10米的四幢两层楼围合而成,楼内的走马转角通廊,将东、西、南、北楼连为一体。南北楼为学员宿舍,南楼中部建有抱厦式阅操楼,面阔13米。今农展馆一片,是阅兵集会场地。东楼是办公的地方,西楼是上课的教室。大楼西北面的平房是礼堂。正门设在东楼正中,东西两楼两端下各有拱券门一道。楼房为土、木石结构,建筑风格为中西合璧。解放后,这座建筑经多次修缮,保存较为完好。
主要展览
云南陆军讲武堂历史博物馆
云南陆军讲武堂历史博物馆设有2个常设展览,展示面积超过3400平方米,展品逾3300件。
“百年军校将帅摇篮”主题展的展品近2000件(套),包括历史照片、军事器械、证章、纪念币、纸质文物资料、生活用品等。其中叶剑英元帅的讲武堂毕业证书、朱德、叶剑英两位元帅的元帅服、《步科笔记》(教材)、光绪铁炮等都属难得的展品。
中国远征军展览以中国远征军出征缅甸抗击日寇的历史史实为蓝本,共分为远征军出征入缅作战、败退怒江对峙反攻作战胜利、云南人民对滇西抗战的贡献、远征军中的讲武堂师生等5个部分。通过800余幅历史图片和500余件实物,集中展示了在中缅印战区,中国军队和云南人民与美英盟军共同携手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者的历史。
历史文化
换岗操演仪式是云南陆军讲武堂独具特色的一项动态展演仪式,目的是为游客再现军校风貌,感受时代气息。操演在开馆日的9时、10时、11时、14时、15时、16时准时举行。
从讲武堂走出来的师生多为爱国青年,许多人成为日后滇军抗战的中坚力量,在中国历史的进程中,不少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自由和解放做出过贡献的将领都出自这所军事学校。这其中就有为新中国的创建和发展立下不朽功勋的开国元勋朱德、叶剑英;有为反对袁世凯倒行逆施、复辟帝制而发起“护国战争”的蔡锷、唐继尧、李烈钧将军;有抗战期间在白山黑水坚持抗战的抗联名将周保中将军,组织云南子弟40余万人出滇抗战的龙云,率部浴血于台儿庄并促成云南和平解放的卢汉将军,还有为争取长春和平解放率部起义的曾泽生军长等等。
文物价值
云南陆军讲武堂作为国内保留最完整、历史最悠久的军事院校,更是兼具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爱国主义教育、统一战线工作三个方面的价值。
文物保护
1988年1月13日,云南陆军讲武堂旧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0年,云南陆军讲武堂文物管理所获批成立,云南省考古所则出具修缮方案,依法对讲武堂旧址进行维修保护,前后共投入1835.3万元用于项目实施。
2017年12月2日,云南陆军讲武堂旧址入选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单。
荣誉称号
2005年,云南陆军讲武堂旧址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云南陆军讲武堂旧址位于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华山街道办事处洪化桥社区翠湖西路22号。
交通信息
公交:在市区内选乘100路、101路、124路、133路、235路、Z5路到“科技馆”站下车后步行约150米到达云南陆军讲武堂历史博物馆。
地铁:乘坐地铁3号线至“潘家湾”站后,沿翠湖方向步行1.2公里至云南陆军讲武堂历史博物馆。
开放时间
展览开放时间:9:00—16:00,周一闭馆(法定假日除外)。
旧址开放时间:9:00—16:00,周一闭馆(法定假日除外)。
最新修订时间:2024-05-18 17:44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