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国际劳动节
世界上80多个国家的全国性节日
五一国际劳动节(International Workers' Day;International Labour Day;May Day),是世界上80多个国家的全国性节日、全世界劳动人民团结战斗的节日,时间为5月1日(某些国家为其他时间,如美国、加拿大)。
历史沿革
国际
19世纪,资本主义高速发展,资本家为追逐利润,普遍采取增加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的办法来残酷地剥削工人,以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工人每天工作超过12个小时,工作环境十分恶劣。
19世纪后,特别是经过宪章运动,英国工人阶级的斗争规模不断扩大。1847年6月,英国议会通过了十小时工作制法案。1856年,英属澳大利亚墨尔本的淘金工人利用劳动力紧缺的条件,通过斗争获得了八小时工作制。19世纪70年代以后,某些行业的英国工人还赢得了九小时工作制的胜利。1866年9月,第一国际在日内瓦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根据马克思的提议,“从法律上限制工作制,这是使工人阶级智力发达、体力旺盛和获得最后解放的第一步”,会议通过了“为获得每日工作八小时而奋斗”的决议。此后,各国工人都以争取八小时工作制与资本家展开斗争。
1866年,第一国际日内瓦会议提出八小时工作制的口号。在国际无产阶级争取八小时工作制的斗争中,美国工人阶级处于率先的地位。19世纪60年代美国内战末期,美国工人就明确提出“争取八小时工作制”的口号。这个口号流传很快,并获得极大影响。
在美国工人运动的推动下,1867年,美国六个州通过了规定八小时工作制的法律。1868年6月,美国国会制定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关于八小时工作制的联邦法律,使八小时工作制适用于政府工作人员。1876年,美国最高法院又宣布取消关于八小时工作制的联邦法律。
1877年,美国爆发历史上第一次全国罢工。工人阶级走向街头游行示威,向政府提出改善劳动与生活条件,要求缩短工时,实行八小时工作制。在工人运动的强大压力下,美国国会虽然被迫制定了八小时工作制的法律,但这项法律最终成为一纸空文。
19世纪80年代后,争取八小时工作制的斗争成为美国工人运动的中心问题。1882年,美国工人提出要把9月的第一个星期一规定为上街游行日,并为此进行了不懈斗争。1884年,美国劳联大会决定,每年9月的第一个星期一为工人的全国休息日。虽然这个决定同八小时工作制的斗争没有直接关系,但却推动了八小时工作制斗争的发展。美国国会不得不通过法案,将9月的第一个星期一规定为美国劳动节。1884年12月,为推动八小时工作制斗争的发展,美国劳联还作出了一项具有历史意义的决议:“美国和加拿大有组织行业工会与劳工联合会作出决议,从1886年5月1日起,一天的合法劳动应该是八小时,并且向本区所有的劳工组织建议,请它们在上述日期把它们的规章修改得符合这一决议”。
1884年10月,美国和加拿大的8个国际性和全国性工人团体,在美国芝加哥举行集会,要为实现“每天工作八小时”而战斗,并且决定展开广泛的斗争,决定在1886年5月1日举行总罢工,迫使资本家实施8小时工作制。美国全国工人阶级热烈支持和响应,许多城市数以千计的工人投入了这场斗争。
劳联的决议得到美国各地工人的热烈响应。1886年以来,美国工人阶级不断举行示威、罢工和抵制,强迫要求雇主在5月1日以前实行八小时工作制。5月份,斗争达到最高潮。1886年5月1日,美国芝加哥等城市的35万工人举行大罢工和游行示威,要求实行8小时工作制、改善劳动条件。当时工人联合会的罢工示威通知写道:“起来,美国的劳工们!1886年5月1日那一天放下你的工具,撂下你的活,关闭工厂和矿场,一年就这一天。这是反叛的一天,非休闲之日!这不是奴役世界劳工的制度自吹自擂发言人规定的一天。这是劳工制定自己的法律,并有权将其付诸实施的一天!……这是开始享受‘8小时工作,8小时休息,另8小时任凭自己支配’的日子。”
工人大罢工,导致美国主要工业部门处于瘫痪状态,火车停驶,商店关门,所有的仓库都被贴上封条。
但这次罢工遭到美国当局镇压,很多工人被杀害和逮捕,震撼了整个美国。在世界进步舆论的广泛支持下,和在全世界工人阶级的坚持斗争下,美国政府终于在一个月后,宣布实施8小时工作制,美国工人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1889年7月,由恩格斯领导的第二国际在巴黎举行代表大会。为纪念美国工人的这次“五一”大罢工,显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伟大力量,推进各国工人争取八小时工作制的斗争,会议通过决议,1890年5月1日国际劳动者举行游行,并决定把5月1日这一天定为国际劳动节,即现在的“五一国际劳动节”。
1890年5月1日,欧美各国的工人阶级率先走上街头,举行盛大的示威游行与集会,争取合法权益。从此,每逢这一天世界各国的劳动人民都要集会、游行,以示庆祝。
1895年8月,恩格斯逝世后,第二国际内部的机会主义分子开始取得统治地位,属于第二国际的各国工人政党也逐渐蜕化为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政党。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这些政党的领袖更公开背叛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和社会主义事业,变为拥护帝国主义战争的社会沙文主义者。他们在“保卫祖国”的口号下,无耻煽动各国工人为本国资产阶级利益进行疯狂的互相残杀。因此,第二国际的组织瓦解,象征国际无产阶级团结的“五一”节也被取消。大战结束后,由于帝国主义各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高涨,这些叛徒为了帮助资产阶级镇压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又重新打起第二国际的旗帜欺骗工人群众,并利用“五一”节集会、示威,散播改良主义影响。从此,在如何纪念“五一”节的问题上,革命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改良主义者之间,存在着两条道路的尖锐斗争。
在列宁领导下,俄国无产阶级首先把“五一”纪念和各个时期的革命任务联系起来,并用革命行动纪念一年一度的“五一”节,使五月一日真正成为国际无产阶级革命的节日。
自此,俄国每年都会举行五一纪念活动,工人运动持续高涨,参与活动的工人数以万计,群众与军队的冲突多有发生。
由于十月革命的胜利,苏联工人阶级从1918年起,开始在自己的国土上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全世界无产阶级也走上为实现无产阶级专政而斗争的革命道路,“五一”节在这些国家也开始成为真正革命的和战斗的节日。
中国
在古代,不管是皇帝还是平民百姓,农业劳动都是其生存的基础。因此,尽管没有劳动节,但有类似的日子。为了鼓励农民积极耕种,每年皇帝需要出宫“劳动”一回。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古代的“劳动节”就是春耕开始的日子。在以农为本的古代,这个日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每年开春,皇帝都要举行“劝民农桑”仪式。中国古代的“劳动节”,其本意更接近于字面意思,与五一国际劳动节在本质上有很大不同。
1905年8月,孙中山先生在日本联络几个进步组织,成立同盟会,并创办一份机关报——《民报》,大量介绍西方革命内容,其中第四卷和第五卷首次将国际劳动组织情况和巴黎公社起义情况向国人做了长篇介绍。当时翻译过来的名称叫“万国劳动者团体大示威”。不过当时并没有确切的向中国引入的打算,只是一种国际动态介绍。
民国初期,五一劳动节作为西方工人运动的产物被介绍到中国。由于彼时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还比较弱小,五一劳动节纪念并没有在中国普及。
受资本主义国家工人运动及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中国开始了“五一”节纪念活动。“五一”节最先引起进步知识分子的注意。宣传介绍“五一”的报纸有北京《晨报》、天津《大公报》、上海《民国日报》《时报》和《申报》等,刊物有《新青年》《觉悟》《星期评论》《新社会》《北京大学学生周刊》等。1918年3月,《劳动》杂志在上海创刊,该刊第三号劳动节专刊中,第一次比较明确地向中国人介绍五一国际劳动节的意义。部分进步知识分子已经认识到了“劳工”的力量,中国劳工群众逐渐认识到世界上有自己的节日,应该予以纪念。1919年5月1日,李大钊发表《“五一节”MayDay杂感》,引起国人对“五一”节的关注。之后,有多个刊物介绍五一。
中国第一次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的活动,于1907年在哈尔滨市举行(一说1918年在上海、苏州等地发放介绍“五一”的传单举行;一说1919年在上海、广州、北京等大城市进行工人游行庆祝活动)。
在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使得举办五一劳动节纪念活动具有了阶级基础。随着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为争取工人阶级的支持,中国共产党每年开展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的活动,中国工人运动进入新阶段。几乎每一年的五一节,中共中央都要通过发表宣言、口号,举行集会、游行,刊发文章,社论等形式进行纪念。
1920年5月1日,全国共有近10个城市举行“五一”节纪念活动,工人群众走上街头举行声势浩大的游行、集会,参加纪念活动的工人总数约五六万人。这次纪念活动不仅较以往更加声势浩大、有声有色,而且具有了更深刻的政治内涵,工人阶级的政治要求,有了明显的提高。工人的要求已不限于实行八小时工作制,而是要“联合起来,推翻政府、资本家,建立一个新政府”。1921年,长辛店工人的庆祝活动表明纪念活动开始深入工人群众。
在党的领导下,从1922年1月起出现了全国罢工高潮。为推动全国罢工斗争进一步高涨,1922年5月1日,由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发起,在广州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大会开幕前,全体代表偕同广州市工人群众数万人举行了“五一”示威和庆祝大会。
1923年的“五一”节,处于“二七惨案”失败后全国工人运动的消沉时期,北方各省工人群众不能公开庆祝,但在北京、上海、广州仍有较大庆祝活动。在这次庆祝活动中,明确提出了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的口号,强调了五一不仅是工人团结的日子,也是一切被压迫人民纪念的日子。
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始了1924—1927年的大革命,“五一”节也就成为工人阶级在党的领导下,团结各阶层人民,为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争取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和生活改善而斗争的伟大节日。此后每年纪念“五一”的活动声势浩大。
1925年,党中央在《五一告中国工农阶级及平民书》中,指出“五一”这一天,在中国不但是工人阶级检阅战斗力的日子,也是农民检阅战斗力的日子,并且是被压迫的学生自由职业者小商人等一切劳苦平民,对工人农民表示同情的日子。党提出了“工农联合的五一运动”和“一切平民同情于工农的五一运动”两个口号。同年“五一”节,在广州召开了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通过了关于政治斗争、经济斗争、工农联合等30多个决议案,建立了中华全国总工会,并决定正式加入赤色职工国际。
1926年的“五一”节,全国正处在革命和反革命武装大决战的前夜。在这种形式下,中华全国总工会在广州召开第三次全国劳动大会,大会通过了中国职工运动总策略、罢工战术、工农联系等重要决议案18个。
1927年的“五一”节,由于帝国主义干涉的加紧和蒋介石的反革命叛变,革命正处在危急关头。当时,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并以大会名义发表了《五一节纪念告中国民众书》和《五一节纪念告世界无产阶级书》。指出:“今年的五一正是中国革命急剧进展的时机,也是帝国主义军阀及反动的大资产阶级四面围攻中国革命的时候”;“今年的五一纪念正要表示工农商学兵等一切被压迫民众的团结”,去“反对帝国主义干涉”,“打倒蒋介石”,“打倒奉鲁军阀”;同时“要求各国的工人阶级更形团结一致以全力援助中国革命”,把今年的五一纪念,变成全世界“反对帝国主义干涉中国的示威运动”。
1922年5月1日,经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倡议,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召开。大会通过了包括《罢工援助案》《八小时工作制案》《全国总工会组织原则案》等10项决议案,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工人运动提供了合法性依据。同年8月16日,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根据中共二大的决议,向全国发出《关于开展劳动立法运动的通告》,强调劳动立法的重要意义。接着,拟定了劳动立法四项原则和《劳动法大纲》,要求工人有集会、结社、罢工等权利,实行“八小时工作制”、保障工人最低工资和享受劳动保险等。
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真正以保障工人群众和工会组织的权利为目的的劳动法令——《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于1931年诞生。这部法令废除了对工人的残酷剥削,改善了工人的日常生活,保护劳动者特别是工人的合法权益。
这一时期的“五一”节,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每年都在残酷的斗争中度过。国民党反动集团对人民实行了封建、买办、法西斯的军事专政和极端残暴的恐怖政策。但是,工人群众在每年“五一”节并没有停止战斗。1929年,被敌人打入地下的全国总工会发表了“五一节宣言”,号召全国工人群众为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而斗争。白区工人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不顾国民党新军阀的残暴镇压来纪念自己伟大的节日,把纪念“五一”作为向反动统治者进行斗争的日子,他们参加罢工,参加秘密集会,在街上发传单,呼口号,张贴标语,宣传党的政策。在内战时期的各革命根据地,工农群众在自己的政权下,在反对敌入围剿,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的战争中度过每年“五一”节。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工人阶级处在三种不同地区。在解放区,工人群众们在共产党领导下,已是政权的主人,每年“五一”节都能自由地、完全按照自己阶级的意愿庆祝自己的节日。在敌占区和国民党统治区,工人阶级在日寇、汉奸和国民党反动派的严重压迫下,每年“五一”节的庆祝活动都要遭到惨酷镇压,而不能公开大规模地进行。
抗日战争胜利后,由于蒋介石坚持内战独裁政策,中国人民进入了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这个时期,“五一”节是中国工人阶级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自己并团结全国人民,打败美蒋匪帮发动的内战,推翻美蒋匪帮的黑暗统治,实现全国解放的战斗节日。
1948年,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对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和政党建设的重大影响深远至今。毛泽东将初稿第五条修改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及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通过这一重大修改,代表中国共产党向全国各阶级、各社会阶层的民主进步力量发出了协商共建新中国的号召。
新中国成立后,劳动者成为最受尊敬的人,工人阶级从被压迫、被奴役的地位,变成国家政权的领导阶级。1949年12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第十二次会议通过的《统一全国年节和纪念日放假办法》,将五一国际劳动节定为值得纪念和庆祝的节日,放假1天。
1950年4月22日,中华全国总工会下发《关于纪念“五一”劳动节》的通知,要求全国各工会组织,广泛深入宣传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的意义和任务;各城市和各工业区,应在“五一”这一天举行群众大会和游行活动,以检阅与动员群众的战斗力量;晚上,可以组织各种娱乐晚会,要特别招待在生产方面的模范工作者;各地工会组织出版的报纸要出版“五一”特刊,并多组织工人群众的稿件。4月26日,中共中央发布《庆祝五一劳动节口号》,一共38条,明确地提出有关政策和各方面的工作任务。
1950年5月1日,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迎来的第一个“五一国际劳动节”,意义十分重大。全国各地纷纷以游行集会、文艺表演等形式热烈庆祝这个节日。
1999年9月18日,将五一假期调整为7天,2007年时,五一假期由7天变成3天,到2019年起,规定2020年劳动节放假5天,此后不变。
2024年11月,根据《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劳动节放假调整为2天(5月1日、2日)。
各地特色
中国
每年五一劳动节,党和政府都会对有突出贡献的劳动者进行表彰。全国各地欢庆,人们聚集在公园、剧院、广场,参加各种庆祝集会或文体娱乐活动,如劳动竞赛、运动会、联欢晚会等。对于很多人来说,五一国际劳动节也是出游的好时机。
俄罗斯
“五一”这天,俄罗斯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及群众性游行。游行队伍穿过城市的主要街道、广场,最后在古老或者宽阔的中心广场举行大型集会和庆典。
对于俄罗斯普通老百姓来说,劳动节已经变成放松心情的假期,俄罗斯劳动节全国放假3天,每年全国共有上千个城市举行五一国际劳动节庆祝活动,参与者达数百万人。
德国
5月1日当天,德国很多地方都会立“五月柱”,是未婚男青年立的桦树干,未婚女青年们可以把自己的爱情心愿写好挂上去,或者把树装饰起来,祈望能得到心上人的喜爱。
在德国传统里,“五月柱”不仅与爱情有关,还象征丰收和生命力,所以人们有在5月1日到“五月柱”下面围着圈跳舞吃香肠喝啤酒祈祷丰收的习俗。
美国
国际劳动节起源于美国。然而,美国官方却并不承认这一节日,美国政府在设立劳动节时,因为五一国际劳动节体现的是无产阶级团结斗争的革命精神,而美国统治阶级对无产阶级斗争残酷镇压,因而要抹杀这一记录。所以美国劳动节不是5月1日,自行规定每年9月的第一个星期一为劳动节。
有时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当天,会有工会组织呼吁停止对工人权益的漠视和侵犯,鼓励工人团结起来,为维护自身权益而斗争。在一些州,人们游行之后举办野餐会,热闹地吃喝、唱歌、跳舞。入夜,有的地方还会放焰火。
日本
日本没有五一劳动节假期,但是每年4月末到5月初也有一年一度的黄金周连休。因为在这个时间段,日本有连续4个法定假日,分别是:昭和之日(4月29日)、宪法纪念日(5月3日)、绿化节(5月4日),儿童节、端午节(5月5日)。很多公司会在这期间暂停营业,让员工享受足足一周的假期。
法国
在法国,5月1日本身就是传统的罢工日,因此这一天法国各行各业的工人都会走上街头,要求改善自己的工作待遇。此外,五一国际劳动节又被称为铃兰节。这一天,每个人都要买上几束铃兰花送给自己、爱人和朋友。法国人认为铃兰会让爱神眷顾、会让人走运。
意大利
加拿大
加拿大在每年9月的第一个星期一庆祝劳动节。在大多数加拿大人的概念中,劳动节标志着夏天的结束。一般情况下,家长们会利用劳动节假期给孩子买新学期的学习用品,商家也往往借机促销文具。
波兰
在波兰,5月1日全国放假,由于3日是波兰国庆日,有的单位会从1日休到3日。在5月1日,波兰的左派团体和政党会举行庆祝“五一”群众游行活动,游行队伍会打着“8小时工作日”“劳动、和平和社会主义”“提高工资待遇”等标语,要求保护劳动者权益,消除失业现象。
印度
印度的马德拉斯(现在的金奈)早在1923年开始庆祝“五一”劳动节。而在马哈拉施特拉邦,这个节日被命名为“马哈拉施特拉日”,这一天会举行节日庆典。企业组织在这一天统一放假。
巴西
巴西各大工会组织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相继提出在劳动中要加强推广环保的概念,而不仅仅是向政府争取更多权益。
印度尼西亚
印度尼西亚全国许多城市的劳动者,当天在工会组织下游行纪念全球劳动者的节日,同时呼吁政府提高劳工工资待遇和福利,并要求将5月1日设定为法定假日。
纪念形式
表彰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评选表彰劳动模范,1950年至2020年,先后召开16次表彰大会,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34008人次。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全国劳模表彰大会每5年召开一次。
全国五一劳动奖从1985年开始颁授,每年表彰一次,表彰对象涵盖各个行业、各个群体,其中还包括全国职工技能大赛优胜者和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建设者,全国工人先锋号2008年开始颁授。
阅兵
1933年“五一”节,中国共产党在瑞金组织了盛大庆祝会,主会场有4万多人。这次庆祝会的主要内容之一为红军大阅兵。
1936年5月1日,是党中央到达陕北后度过的第一个劳动节。4月16日,《红色中华》发表毛泽东和周恩来、彭德怀签发的《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命令――举行“五一”全苏区赤少队总检阅》,决定在五一国际劳动节举行全苏区赤少队总检阅。5月1日,红军在陕甘宁边区瓦窑堡召开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大会并进行阅兵,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锻炼的人民军队接受党中央的检阅。
集会
延安时期,党中央经常组织延安各界群众举行盛大的五一国际劳动节纪念大会,中央领导同志也往往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与延安各界群众一同欢度劳动人民的节日。
1939年5月1日,延安各界举行国民精神总动员及“五一”劳动节纪念大会。毛泽东出席大会,发表题为《国民精神总动员的政治方向》的讲话。
1940年5月1日,陕甘宁边区1万余人在延安市青年文化沟广场集会,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
1942年5月1日,延安各界群众3000多人在青年文化沟集会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
1945年5月1日,延安附近30多个工厂的职工及延安各界代表在边区政府参议会大礼堂纪念“五一节”,刘少奇、邓发、朱宝庭、崔田夫等职工运动委员会领导参加纪念大会。
1950年5月1日,中国第一次庆祝国际劳动节。全国各地广大人民群众举行了盛大的集会和游行,向毛主席和党中央发出致敬电,决心战胜困难,加紧生产,为建设繁荣富强的新中国而奋斗。
文艺活动
五一国际劳动节期间,延安及各根据地还经常举办文艺活动,满足职工群众的业余文化需求。
1938年5月,为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陕甘宁边区总工会筹备委员会秘书处特地举办文艺晚会,演出秦腔《升官图》《二进宫》《五典坡》等传统曲目。
1942年五一期间,延安俱乐部协会为丰富职工娱乐生活,在桃林公园、中央礼堂、南门外运动场等地举行舞会、平剧晚会、话剧晚会、演奏粤曲、播放电影、表演杂技武术等。总政宣传部专门举办摄影展,内容主要反映大后方生活情形、台儿庄会战、外籍记者在中国工作情形等,展出的影像资料多为摄影专家郑景康所摄。另外,陕甘宁边区文协举办版画展览,展出延安各美术工作者的作品。延安杂技团由团长带领到朱家沟一带慰劳石炭矿厂工人。西北文艺工作团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大礼堂排练演出曹禺的《北京人》,招待工人同志。
新中国成立后,五一汇演层出不穷。为庆祝2023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北京市各级公共文化服务机构采用线下为主、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推出各类群众文化活动811场。
体育活动
革命战争时期,每逢重大纪念活动,中国共产党经常因地制宜开展形式广泛的体育比赛活动,借此强健军民体魄,增强革命斗争精神。
1937年5月,延安各机关、部队与群众团体举行为期3天的五一运动大会,设篮球、乒乓球、足球、网球、田径以及政治、军事等各种竞赛项目。
1938年5月,中央军委直属队举办“五一”运动大会。
1942年,陕甘宁边区难民纺织厂、兴华制革厂、振华造纸厂和八路军制药厂于5月1日至2日联合举行运动大会,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竞赛项目除体育外,还增加了戏剧及歌咏项目。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群众常举办运动会来庆祝五一劳动节,已经深入到乡级单位、各学校中。
节日历史意义
五一国际劳动节的意义在于劳动者通过斗争,用顽强、英勇不屈的奋斗精神,争取到了自己的合法权益,是人类文明民主的历史性进步。
1948年中共中央发布的“五一口号”是中共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关系的重要转折点。1949年1月22日,李济深、沈钧儒、马叙伦、郭沫若等55名各民主党派负责人和民主人士,在联合发表的《我们对时局的意见》中明确地表示“愿在中共领导下,献其绵薄,贯彻始终,以冀中国人民民主革命之迅速成功,独立、自由、和平、幸福的新中国之早日实现。”这是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第一次明确地提出在政治上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模式由此而初步奠定。
通过纪念“五一”节,劳动者意识到劳工个体及群体的利益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只有参加阶级革命,夺取国家政权后,工人阶级的权利才能最终实现。借助“五一”纪念,中国共产党将以“劳工神圣”为代表的口号融入工人运动,成功调动起工人阶级对抗争对象的革命情绪。
在中国共产党推动下,商人、农民、学生、妇女等群体也参与了“五一”节的纪念活动,促进了革命战线的联合,壮大了革命势力。
借助“五一”节,中国共产党号召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声援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在纪念活动中,中国共产党多次阐明中国工人阶级与世界工人阶级的联系,以赢得世界工人阶级对中国革命的声援和支持。
1950年,中共中央庆祝“五一”劳动节的口号中明确指出“全国公私企业中的工人们,发展生产是我们最高的利益和任务”。结合国家的经济建设任务进行生产动员成为“五一节”纪念的一大特色。不同的时期,主要建设任务不同,特定时期的特定任务成为“五一节”生产动员的有效号召。
在为五一劳动节纪念举行的各种活动中,通过树立、嘉奖劳动模范等措施,培育劳动者劳动光荣的理念,有利于激发其劳动热情,动员他们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投身社会主义建设。
借助“五一节”纪念,中共和工会部门会组织各种生产运动,激发劳动者的工作热情,如开展“五一献礼”运动、增产节约运动和生产竞赛等。
在“为五一献礼”的生产运动中,以生产竞赛的形式运用最为广泛,包括安全生产、产品质量、生产产量和生产成本等各个方面。由于生产竞赛有开展竞争、一分高下的特质,因此,对于劳动者努力奋斗的激励作用也比较强烈,在当时颇受各界欢迎。
衍生作品
歌曲
1921年5月1日前夕,李大钊指导长辛店劳动实习学校的教员和北京大学的进步学生精心创编《五一纪念歌》。5月1日,邓中夏等人到长辛店机车车辆厂的劳动补习学校里教唱《五一纪念歌》,宣传劳动节的意义,鼓舞工人斗志。
邮票
1946年5月1日,中国东北旅大解放区的邮政机构克服战争时期条件简陋等各种困难,在库存作废的伪满邮票上加盖“五一劳动节”等字样,发行了一套3枚不同面值的邮票,成为中国最早的“五一”节邮票。同一天,欧洲的罗马尼亚也发行了一套5枚“五一国际劳动节”纪念邮票,图案为不同工种的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由此,中、罗这两套邮票并列成为世界第一套“五一”节邮票。
在新中国成立前的三年时间内,各解放区的人民邮政共发行6套34枚“五一”节邮票。
1952年5月1日,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套“国际劳动节”纪念邮票面世。全套邮票共3枚,图案分别为:镰刀、铁锤构成的党徽造型与巨大的“1”和横书的“五月”字样;齿轮与放飞和平鸽的手臂;铁锤、烟囱与飞翔的和平鸽。
1959年5月1日“国际劳动节”70周年,发行一套三枚邮票。1964年5月1日“国际劳动节”75周年,发行一套两枚《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邮票。1979年5月1日“国际劳动节”90周年,发行一套一枚《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九十周年》纪念邮票。
2009年5月1日,澳门特别行政区发行一套两枚《国际劳动节120周年》纪念邮票和一枚小型张。这是澳门特区第一套“五一”劳动节邮票,也是港澳两个特别行政区迄今发行的唯一一套此类题材邮票。
文章
1930年的五一国际劳动节,是“左联”成立后迎来的第一个具有重大政治意义的纪念日。在节日前夕即四月廿九日,举行了一次全体盟员大会。同时,左联十三种机关刊物和外围刊物联合编辑《五一特刊》,随刊物赠送。这份特刊登了七篇文章和两幅漫画。
其中六篇文章的题目与作者依次是《左翼作家联盟“五一”纪念宣言》,《今年五一节的意义》(彭康),《今年的五一》(冯乃超),《拥护苏维埃代表大会》(洪灵菲),《从五一想起四一二》(陈涛),《五一纪念中两只狗的跳舞——王独清与梁实秋》(灵声)。
纪念章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整体以“齿轮”、“书籍”、“旗帜”、“五星、天安门”、“祥云”、“麦穗”造型融合。“齿轮”象征着工人阶级;“书籍”象征着教育及文化事业的工作者;“旗帜”象征先锋、引领,信念和凝聚力。每名受奖者都是行业的一面光辉旗帜;“五星、天安门”取自国徽,象征中国;“祥云”象征“渊源共生,和谐共融,携手共创”;“麦穗”象征着劳动者创造的硕果累累。奖章整体以金色为主,象征荣耀;国旗红作为点缀,象征中国。
衍生文化
五一档电影
五一档作为中国电影市场的黄金档期之一,每年的“五一档”都会吸引不少影片选择在此档期公映。截至2024年4月22日10时35分,2024五一档新片预售票房(含点映)已突破3000万元,《维和防暴队》《间谍过家家代号:白》《没有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事》暂列前三位。
五一黄金周
1999年9月18日,国务院公布新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决定“五一”的休息时间与前后的双休日拼接,从而形成三个7天长假,五一黄金周就此诞生。
2006年,国家发改委发布的《2005:双稳健政策下的宏观经济走势》报告正式提出建议:取消五一、十一黄金周。以蔡继明为负责人的清华大学假日制度改革课题组认为,黄金周制度该功成身退了。不过,对于是否取消五一黄金周,在网上引发了强烈争议。
为充分吸纳民意,2007年11月,国家发改委就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草案)进行网上问卷调查,超过80%的网民赞成调整国家法定节假日。即使在争论较大的将“五一”调整出的两天和新增加的1天,用于增加三个传统节日为国家法定节假日的问题上,也有超过60%的网民表示支持。
最终,2008年,“五一”黄金周被取消,改为小长假,共3天。自此,“五一”黄金周开始瘦身:放3天、4天、5天的情况都有过。
节日影响
经济
“五一”假期是全年消费的一个重要节点。旅游业作为消费重要杠杆,有效带动交通、餐饮、住宿、零售等行业增长。
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五一”假期,国内旅游出游人次同比增长70.83%,实现国内旅游收入同比增长128.90%;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18.9%。
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2023年“五一”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合计2.74亿人次,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19.09%;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480.56亿元,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00.66%。
商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五一”假期,全国石油制品、汽车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24.4%和20.9%;服装、化妆品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8.4%、16.5%;通信器材销售额同比增长20.1%;家电销售额同比增长13.9%。全国示范步行街客流量、营业额同比分别增长121.4%和87.6%;餐饮休闲消费持续火热,重点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57.9%。
交通
五一期间,假期期间旅游、探亲等出行需求旺盛,能源、民生等物资运输活动密集,营业性客运量和公路网车流量高位运行。全国高速公路免费通行,从通行情况来看,全国高速公路拥堵缓行路段分布范围比较广,多集中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等。民航方面,北京、广州、深圳、海口、三亚地区进出港航班量相对较高。
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2023年“五一”假期,全国铁路、公路、水路、民航预计发送旅客超2.7亿人次,日均发送超5400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162.9%。
具体来看,铁路预计发送旅客9088.1万人次,日均发送1817.6万人次,比2022年同期日均增长464.4%;公路预计发送旅客16309万人次,日均发送3261.8万人次,比2022年同期日均增长99.1%;水路预计发送旅客680.4万人次,日均发送136.1万人次,比2022年同期日均增长114.2%;民航预计发送旅客941.5万人次,日均发送188.3万人次,比2022年同期日均增长507.4%。
预计全国高速公路流量累计31045.94万辆次,日均6209.19万辆次,比2022年同期日均增长101.83%。其中,小客车流量累计28138.21万辆次,日均5627.64万辆次,比2022年同期日均增长124.7%。
2024年5月1日,全国铁路发送旅客2069.3万人次,创单日旅客发送量历史新高。5月2日,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1700万人次,计划加开旅客列车1094列。
节假日安排
2019年11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20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发布,2020年5月1日至5日放假调休,共5天。
2020年11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21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发布,2021年5月1日至5日放假调休,共5天。4月25日(星期日)、5月8日(星期六)上班。
2021年10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22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发布,2022年4月30日至5月4日放假调休,共5天。4月24日(星期日)、5月7日(星期六)上班。
2022年12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22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发布,2023年4月29日至5月3日放假调休,共5天。4月23日(星期日)、5月6日(星期六)上班。
2023年10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24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发布,2024年5月1日至5日放假调休,共5天。4月28日(星期日)、5月11日(星期六)上班。
2024年11月12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25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发布,2025年5月1日至5日放假调休,共5天。4月27日(周日)上班。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7 22:15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