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洋村地处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莲花镇东部,南接同安城、西连长泰县、北邻安溪县,处于多县区交界处;总面积11971亩,人口4417人,辖15个自然村、32个
村民小组,植被覆盖率75%,
森林覆盖率71%,空气质量一级,水质常年Ⅱ类以上,被誉为“气净、水净、
土净”的“三净”之地,系全国
民主法治示范村。
现代农业占据致富“主阵地”。立足农业基础、发挥区位优势,引导农民打破传统耕作模式,走出发展困境。重点落实税费优惠政策和创业补助政策,积极推动农产品认证工作,通过推广新技术、引进新品种,努力达到“点燃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效果。全村共有20户村民自主成立合作组织7家,成员出资总额达500万元;共有150多亩耕地通过
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蔬菜种植面积达800余亩,直接带动就业600多人,产生经济效益达近
千万。手工面线撑起致富“半边天”。按照“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积极为群众送政策、送资金、送技术,有效推动传统工艺改造、真正做强做精传统产业。村委会已成功注册“群晟”手工面线商标并申报莲花镇“一村一品”,全村手工面线的产业发展格局已初步形成。村内现有大小手工作坊13家、包装厂3家、销售门面5家,相关从业人员200多人,年产量预计可达500吨、总产值约800万元。生态旅游开辟致富“新时代”。依托生态优势、挖掘传统文化,充分发挥民间技艺、积极打造文化阵地,致力打造农家乐乡村游品牌,带动村民就业。全村已建成农家乐15家,其中耕读园和丽田园更是荣获“岛外十佳休闲农庄”的美誉。
云洋村地处
福建省
厦门市同安区
莲花镇东部,南接
同安城、西连
长泰县、北邻
安溪县,处于多县区交界处;总面积11971亩,人口4417人,辖15个自然村、32个村民小组,植被覆盖率75%,森林覆盖率71%,空气质量一级,水质常年Ⅱ类以上,被誉为“气净、水净、土净”的“三净”之地,系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近年来,云洋村依托丰厚的人文生态资源,全力打造厦门特区后花园,逐步形成了以农业观光、休闲度假、民俗表演、特色餐饮为主的生态旅游产业体系,真正走出了一条生态文明建设与魅力乡村建设互促共建的科学发展路子。云洋村独具一格的乡村休闲旅游产品已经成为
莲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沿线的重要景区。农家乐产业间接带旺了村内服务业以及特色农业的发展;为当地群众增加就业岗位500多个。据统计,2010年全村游客人数达到15万人次、同比增长21%;旅游经济收入近1000万元、同比将增长16%。截至2010年底,全村经济总收入1.4亿万元,同比增长24.3%,增幅名列全镇第一农民人均纯收入9000元,同比增长10.5%,经济社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
结合“中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创建工作实际,立足本村原有的生态优势、区位条件、产业特色和人文积淀,坚持“试点先行、有序推进,规划引领、差异发展”的建设思路,遵循“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群众受益”的建设原则,利用10年时间,把辖区的12个自然村打造成特色产业明显、生态环境优异、百姓生活和美的风情小镇集群,切实形成镇、村、组三级互动、和谐发展的新农村建设格局,着力深化“中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品牌发展内涵。1、高起点做好生态开发利用规划。依托丰富而独特的生态文化旅游资源,抓紧完善规划修编,做好做足山水文章。重点规划好莲花国家级森林公园“文山”和“铜钵岩”两大景区,继续完善丽田园和耕读园等休闲农庄,认真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做好
莲花水库库区规划建设。建立健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安全监管网络;完善古树名木和绿地的认养机制,就地保护好辖区内30多株古树名木;努力把生态环境打造成为云洋的金字招牌、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后发优势。2、高标准推进环境修复保护工程。一方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积极发展循环经济;狠抓节能减排,进一步加大沼气等新型能源开发利用力度。全村共建成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200亩,建成民用沼气池200多口。另一方面,加强文物文化抢救保护。真正把文物、文化保护工作抓紧抓实,成立班子、安排经费,突出抓好文山灯火寨、铜钵岩佛像等区级文物大保护大利用共建工程;致力打造文化强村。3、高水平发展乡村休闲观光旅游。突出生态观光休闲旅游主题,加强景点开发,打造
旅游精品。抓好休闲旅游开发,提升云洋生态旅游区运行质态,着力发展具有参与性、体验性和娱乐性的农家乐系列项目。按照“更优、更精、更亮”的要求,积极推进文山景区和铜钵岩景区列入莲花国家级森林公园主要景点,推动“丽田园”和“耕读园”成功申报“厦门市岛外十佳农庄”;努力建成集生产经营、
科普教育、观光
休闲为一体的特色
农家乐。
在“挖”字上下功夫,赋予内涵增活力,村地方特色的
驿道、古寨、
祠堂等历史遗迹进行摸底排查并加以妥善的保护修缮;其次,将文山、铜钵岩等景区的一批独具特色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进行搜集整理,并汇编成册;再次,汇萃地方民俗,积极组建1支
花鼓戏剧团,先后多次邀请市区文联的同志来云洋写实采风,鼓励他们多创作有关云洋的各类艺术作品等。2、在“育”字上做文章,培育精品树形象。立足云洋实际,积极探索,不断创新旅游发展模式。借助时尚文化,着力发展“假日节庆游”。充分利用“五四”
青年节、“十一”
国庆节等重大节日,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为载体,大力举办一系列旅游户外活动。已经初步形成丽田园“五四”青年
趣味运动会、耕读园
端午亲子绑粽王大赛、铜钵岩“九 九”
重阳敬老情等品牌活动。3、在“宣”字上求突破,促进发展结硕果。抓好宣传推介,努力提高云洋乡村休闲游的知名度。实践表明,人文资源的深入挖掘,不仅迸发了云洋旅游开发的激情与活力,而且也极大地促进了全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村内现已建成农家乐15家,间接带旺了村内服务业以及特色农业的发展;仅丽田园农家乐就为当地群众增加就业岗位500多个、项目涉及超市、餐饮等;全村年游客多达15万人次、旅游经济收入近1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