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方驿道云南驿在明朝和清朝时都是我国驿道系统中的重要咽喉要道,古代的驿道就是今天的国道,在古代又称为官道,是由中央政府投资并按统一国家标准修建的全国公路系统,云南驿现在保存的1·7公里长的青石板路,就是当时的官道,按一丈左右的标准建成,可以保证两匹马相向而行,通行无阻。古代驿道主要用于中央政府与地方的各种政务、经济、军事等公文信息传递、物资运输、军队调动、军队后勤补给和官员出差、调任与巡视。也是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进行政治上控制的重要手段。而驿站是沿驿道设立的负责官方接待、信息传递,道路管理和军队供给的机构。驿道和驿站合称为驿传系统,作用相当于今天的邮政电讯、政府招待所和兵站。驿是古代对行省区驿传设置的称呼。台、站则指在边疆地区的驿传设置。
作为清代驿传系统主体的驿站,在功能上与以往各代的驿站有所不同。在以前,驿站并不同时具备文报传递、官员接待、物资运输三项功能,清代的驿站则是集三项功能于一身。由于驿传系统在对全国统治中的重要地位,所以历代都是由朝廷兵部直接进行管辖。
云南驿在古代是我国驿道系统中的重要咽喉之地,所以云南驿也是最早就有国道的地方。同时这条路又是著名的茶马古道的一部分,而茶马古道是一条民间运输物资的重要商道,在古代,官道和商道在某些路段是重合在一起的,那时从昆明到大理就是驿道与茶马古道重合为一条路线。因此古代这里又是商业马帮来往和货物集散地。由于古代中央政府在此设立驿站,驿名为云南驿,所以后来驿站名就成为了当地地名。这里当时是昆明到大理驿道11站中的第8站,是一个规模很大的驿站,它在清朝时是通往西藏、缅甸驿道的重要咽喉要地。林则徐作为钦差大臣到云南时曾经在此住过。后来当地人把这个驿站称为岑公祠,是因为清朝同治年间的云贵总督岑毓英到此指挥镇压滇西杜文秀领导的回族起义,驿站中有一幢楼专供他居住,故得此名。
丝绸之路通常是指
欧亚北部的商路,与南方的
茶马古道形成对比,
西汉时
张骞以
长安为起点,经
关中平原、
河西走廊、
塔里木盆地,到锡尔河与乌浒河之间的
中亚河中地区、
大伊朗,并联结
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这条道路也被称为“
陆路丝绸之路”,以区别日后另外两条冠以“丝绸之路”名称的交通路线。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
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此名。其基本走向定于
两汉时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条路线。但实际上,丝绸之路并非是一条 “路”,而是一个穿越山川沙漠且没有标识的道路网络,并且丝绸也只是货物中的一种。
广义的丝绸之路指从上古开始陆续形成的,遍及
欧亚大陆甚至包括
北非和
东非在内的长途
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线路的总称。除了上述的路线之外,还包括约于前5世纪形成的
草原丝绸之路、中古初年形成,在宋代发挥巨大作用的
海上丝绸之路和与西北丝绸之路同时出现,在宋初取代西北丝绸之路成为路上交流通道的
南方丝绸之路。
虽然丝绸之路是沿线各君主制国家共同促进经贸发展的产物,但很多人认为,西汉的
张骞在前138—前126年和前119年曾两次出使
西域,开辟了中外交流的新纪元,并成功将东西方之间最后的珠帘掀开。
司马迁在
史记中说:“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然张骞凿空,其后使往者皆称
博望侯,以为质与国外,外国由此信之”,称赞其开通西域的作用。从此,这条路线被作为“国道”踩了出来,各国使者、商人、传教士等沿着张骞开通的道路,来往络绎不绝。上至王公贵族,下至乞丐狱犯,都在这条路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这条东西通路,将
中原、
西域与
大伊朗、
累范特、
阿拉伯紧密联系在一起。经过几个世纪的不断努力,丝绸之路向西伸展到了
地中海。广义上丝路的东段已经到达了
朝鲜、
日本,西段至
法国、
荷兰。通过海路还可达
意大利、
埃及,成为
亚洲和
欧洲、
非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友谊之路。
2014年6月22日,在杜哈举行的第38届的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丝绸之路同
京杭大运河一起,被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
世界遗产。
梅关和古驿道位于中国
江西省大余县和
广东省南雄市交界处的
梅岭上,是
唐朝名相
张九龄所开凿。现存梅关关楼和古驿道约8公里,2006年梅关关楼和江西境内的古驿道被列为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梅关关楼和广东境内的古驿道被列为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由于
南岭江淮各地及首都
长安。随着广州市舶司的出现,岭南更开始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基地,加速了中原的经济重心南移。